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340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19篇
  2024年   16篇
  2023年   165篇
  2022年   132篇
  2021年   111篇
  2020年   152篇
  2019年   52篇
  2018年   140篇
  2017年   164篇
  2016年   148篇
  2015年   179篇
  2014年   590篇
  2013年   225篇
  2012年   254篇
  2011年   580篇
  2010年   459篇
  2009年   456篇
  2008年   428篇
  2007年   472篇
  2006年   345篇
  2005年   312篇
  2004年   409篇
  2003年   334篇
  2002年   245篇
  2001年   236篇
  2000年   150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62篇
  1996年   65篇
  1995年   177篇
  1994年   133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38篇
  1990年   49篇
  1989年   35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4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3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至慈的真主安拉在《古兰经》里教导我们说:“这确是我的正路,故你们当遵循它;你们不要遵循邪路,以免那些邪路使你们离开真主的大道。他将这些亨嘱咐你们,以便你们敬畏。”  相似文献   
992.
李世峥 《天风》2014,(10):30-31
再读《诗篇》第99篇,我被其中一段深深吸引:“在他的祭司中有摩西和亚伦,在求告他名的人中有撒母耳.他们求告耶和华,他就应允他们.他在云柱中对他们说话.他们遵守他的法度和他所赐给他们的律例.耶和华我们的上帝啊,你应允他们.  相似文献   
993.
平安从何来?     
郭为 《天风》2014,(5):53-53
某一次的学院晚祷,在赞美诗《平安在我心歌》的优美旋律中开始。这首诗歌带给我们来自耶稣基督里的平安,然而,我的脑海里同时浮现出最近发生的"昆明3·1严重暴力恐怖事件"、"马来西亚3·8飞机失联事件"等,不禁让人心生感叹:世间若无你,平安从何来?《约翰福音》1 4章2 7节记载主耶稣对门徒们说:"我留下平安给你们,我将我的平安赐给你们。我所赐的,不像世人所赐的。你们心里不要忧愁,也不要胆怯。"主耶稣所应许的平安和世人所能给的平安大不相同,  相似文献   
994.
【本刊讯】金秋时节,“2013中国·土耳其伊斯兰文化展演”在宁夏回族自治区首府、美丽的塞上明珠——银川市举行。此次展演活动是“中国.土耳其文化年”和“中阿博览会”的系列活动之一。展演活动的主题为“传承历史、共创未来”,主要有中土伊斯兰文化展、中土书法艺术展演、《古兰经》诵读和文艺演出等活动。  相似文献   
995.
尽管《荀子·性恶》中对孟子性善论作出强烈的批判,但是详细考察其中"伪"的观念,会发现荀子其实针对的并不是孟子思想。事实上,从多个角度都可以证明荀子"伪"的思想对老子"无为"思想作了直接的回应。荀子在没有明确提及老子名字的情况下,把他当作一个隐藏的对话者,从而给读者以主动发现文本之间联系的权利,同时也对读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事实上,从《老子》开始,隐藏的对话者就已经成为一种传统,而这种传统在先秦以后得到继承。因此,主动寻找文本中隐藏的对话者,将为文本的解读提供一种方法论。  相似文献   
996.
郭店简《五行》论述仁、义、礼、智、圣等五种德目来源及其关系,它与"金木水火土"为代表的"五行"是两个不同的体系。"仁义礼智圣"是指人的品德修养的五个方面和两个层次。仁义礼智是人道的层次,圣是天道的层次。由物质性的"金木水火土"向精神性的"仁义礼智圣"转变,偏向于心性论,也有心灵哲学的思想颗粒,如内存于心理的德性如何转化为行为,还有如何成圣的问题,这些都是中国特色的心灵哲学。郭店简《五行》是以"思心"为基础,以"心"为门槛将"五行"划分为"德之行"和"行"。《五行》强调人在感官、理智不能触及到的深层生命上下功夫,将意识转化为五行或五种"德之行",强调"德之行"与"行"并重,超越"仁义礼智"四行层次进而进入到"圣"的高度,才能成为圣人。  相似文献   
997.
司马迁作《老子韩非列传》,不仅历史性地呈现了韩非子深受老子思想影响的逻辑关联,而且昭示了韩非子背离老子思想的深邃意蕴。韩非子借助老子"道"的悖论思想,批判并否定了儒家"仁义"之"礼",代之以"法"而"治天下"。但从本质上说,无论是儒家之"礼"还是法家之"法",均为背离"生生"之"道"的"无道"之"术"。史家作此传的深意,在于反思西汉武帝朝弃"黄老"而尊"儒术"之立法思想转变的真相与实质。  相似文献   
998.
999.
李海龙 《现代哲学》2007,(1):123-129
王弼注释经典文本《周易》,借助《周易》的丰富内容,利用自己相当渊博的知识,注释时进行发挥。王弼在时中、法制、改革、军事、婚姻家庭、决策、隐逸、境遇、教化、“位”的思想诸多方面,拓宽《周易》的内涵,表述出自己的思想。  相似文献   
1000.
罗仲祥 《学海》2007,(6):58-62
庄子"内七"篇的哲学思想的哲学基础,是解读庄子思想的钥匙.《齐物论》中,在三处最关键的问题上,庄子罕见地高频率使用了"以明"一词."以明"一词,本源于老子的"知和曰明"一语.庄子在"明"前冠以"以"字,使"明"被提升为一种原则,同时具备了方法论意义.由于"明"的内容是"知和",庄子把"和"引入了对矛盾是非的解决,因此,庄子用"以明"解决诸如"矛盾""是非"等问题的时候,其典型格式就是"和之以是非"、"和之以矛盾"."和"是庄子内七篇的哲学基础,庄子把老子的只具雏型的"和"理论,精辟地演绎成了一个完善细统的理论.这个理论,不仅对道家哲学的意义是重大的,而且对中国思想史的发展意义也是重大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