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198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22篇
  2024年   16篇
  2023年   171篇
  2022年   126篇
  2021年   108篇
  2020年   147篇
  2019年   60篇
  2018年   137篇
  2017年   160篇
  2016年   153篇
  2015年   180篇
  2014年   584篇
  2013年   222篇
  2012年   236篇
  2011年   544篇
  2010年   447篇
  2009年   453篇
  2008年   416篇
  2007年   466篇
  2006年   353篇
  2005年   311篇
  2004年   405篇
  2003年   328篇
  2002年   235篇
  2001年   224篇
  2000年   148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62篇
  1996年   65篇
  1995年   177篇
  1994年   126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38篇
  1990年   44篇
  1989年   34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4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2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1.
泥塑匠人     
一个骑兵军官,在一次战斗中阵亡。父亲十分伤心,思念他时,就拿出一张照片看,照片上儿子身着戎装,骑在一匹飞奔的战马上,一手握缰绳,一手高举马刀,非常威武雄壮……  相似文献   
912.
913.
那一年,他去西藏八宿的一个小乡村支教,支教两年后,他就可以顺利地回城获得一份不错的工作。  相似文献   
914.
在俄罗斯,天主教是仅次于东正教,与伊斯兰教、佛教一样影响较大的宗教之一。天主教和东正教同为基督教的主要派别,它们在不同的历史环境中形成,在经典、教义、宗教仪式等方面有所差别,但是两教的经典《圣经》却在其流传过程中对俄语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915.
上博简《孔子诗论》评析《诗.兔爰》篇"不奉时"之语,晁福林先生认为应理解为是对于此诗不遵奉"天命(时命)"的批评。而《兔爰》篇以默求容的处世态度与孔子强调"邦无道免于刑戮"的全身远害的时命观相合,所以简文"不奉时"仍应释为"不逢时",表明孔子对诗人处世态度的赞同。  相似文献   
916.
刘聪 《管子学刊》2008,(3):71-75
《太极图说》与道教的关系是周敦颐思想研究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问题。通过分析《太极图说》的内在理路,可以发现《太极图说》表达的是“时间在先”的宇宙生成意,其首句应为“自无极而生太极”。结合周敦颐在《咏阴仙丹诀诗》中自述其与宋初道士陈抟思想的关系,能够看出《太极图说》的“自无极而生太极”是直接源自于道教的宇宙生成理论。当朱熹面对《太极图说》的三个不同传本,为调和《太极图说》与其自身思想的关系,他选择了“无极而太极”作为《图说》的首句,进而否定了《图说》的道教渊源。  相似文献   
917.
《孙膑兵法》的流传、失传及研究价值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考察《孙膑兵法》的流传情况、分析其失传原因,认为《孙膑兵法》的根本价值在于对《孙子兵法》的诠释,同时,对佚而复出的古书源流研究提出新的思考。  相似文献   
918.
汉末思想嬗变对《伤寒杂病论》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汉末是两汉经学向魏晋玄学过渡的时期,有清通简要、得意忘言、务实求真等时代特点,并在一定程度上摆脱了神仙之风对医学的影响。从思想嬗变的角度,对中医巨著《伤寒杂病论》的行文风格、方法原则、学术思想等诸方面进行分析,从而提出对其时代背景研究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919.
福柯与《临床医学的诞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临床医学的诞生》是20世纪法国著名学者福柯的一部医学史研究专著,主要从空间、语言和死亡三个方面探讨了现代医学也就是临床医学诞生的可能性条件,兼具历史与批判的性质。它揭示了隐藏在医学话语背后的权力关系,反映了福柯瓦解传统、颠覆理性的新型历史观。  相似文献   
920.
利安当是最早反对中国祭祖拜孔礼仪的来华传教士之一,同时,他也反对用“太极”和“理”来表述天主教的“天主”,但是,在他晚期所著《天儒印》一书里,他以天主教义理为基础对《四书》进行了大量索隐式的解读。本文从“天主”的表述、“天主”的属性、基督徒的德性等几个方面阐述了这种牵合式“印证”解读的具体表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