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435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41篇
  2024年   16篇
  2023年   176篇
  2022年   141篇
  2021年   116篇
  2020年   158篇
  2019年   55篇
  2018年   145篇
  2017年   176篇
  2016年   160篇
  2015年   201篇
  2014年   606篇
  2013年   225篇
  2012年   252篇
  2011年   556篇
  2010年   452篇
  2009年   458篇
  2008年   420篇
  2007年   470篇
  2006年   351篇
  2005年   320篇
  2004年   407篇
  2003年   326篇
  2002年   242篇
  2001年   228篇
  2000年   154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64篇
  1996年   68篇
  1995年   179篇
  1994年   145篇
  1993年   21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40篇
  1990年   59篇
  1989年   45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8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4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鲁迅与佛教     
一个人对某一事物或某些事物发生兴趣,有时甚至很浓厚,总是有一定缘故的。鲁迅对佛教产生兴趣,也不能例外。借用佛家的话来说,鲁迅与佛教发生关系,是有“因缘”的,然而这“因缘”却一直未能引起人们的关注。治文学者,对佛学多所隔膜,治佛学者,又多对文学留意无多,这就使鲁迅与佛教的关系长时间不曾被人们加以应有的全面的考察。拙文试图在此方面作些尝试和努力。一鲁迅对佛教的接触是很早的,但开始研究佛学。则主要是“五四”新文化运动前的一段时间内,至一九一四年而达到顶峰。查《鲁迅日记》  相似文献   
102.
佛教与中国伦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佛教自两汉之际传入我国以后,它的伦理道德思想和儒家纲常伦理观念相互颉颃、相互对峙,成为对中国传统文化思想、民族心理、民风习俗的巨大挑战,两种思想文化的巨大分歧,引发了长期的摩擦、斗争。佛教在其流传过程中,不断地面对矛盾、调整矛盾、解决矛盾,并形成了调和儒家思想,  相似文献   
103.
王佳 《法音》2023,(5):28-32
毗卢派,全称金顶毗卢派或金鼎毗卢派,亦作毗陵派、毗卢宗,因尊奉毗卢遮那佛而得名,并带有一定密教特质,明末以来主要流传于东北、华北等地。其兴起,与《华严经》及毗卢佛信仰流行有关。以“毗卢寺”“毗卢庵”等命名的寺庙为数不少。华严宗将毗卢佛作为华藏世界教主。天台宗将毗卢佛视为法身佛,与卢舍那、释迦牟尼佛合称成法、报、化三身。密宗将毗卢佛作为无上本尊,名“大日如来”。  相似文献   
104.
从不同的角度疏解《庄子·逍遥游》一直是学界的热点。通过对《逍遥游》文本的细致疏解,拈出“无己”与“无用”这一对概念,进而考察每一个概念的含义以及两者之间的内在关联。在庄子看来,“己”与“用”存在密切关系,有“己”才谈得上各种具体之“用”,从而产生功用和利害观念,最终将人引入“有待”的各类条件限制之中。因此,庄子希望消除一“己”之偏私,以至“无己”,以脱离条件限制之域,摆脱一切功利性具体之“用”,进入“无待”的“逍遥”之境,也即“无用之大用”。因此,“无己”是“无用”的基本前提。同时,由“无己”开启的“无用”又是庄子自然无为的政治哲学的独特言辞,《逍遥游》以尧与许由对待天下和治天下的态度将这一点加以彰显,并最终由“无何有之乡,广莫之野”无为逍遥的道体意象将个体的自适其适和天下秩序呈现出来。  相似文献   
105.
《五台山研究》1990,(3):3-4
五台山是中国著名的佛教圣地.它历史悠久、寺庙林立,蕴藏着丰富的文化遗产.为了加强对五台山佛教文化的开发和研究,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服务。五台山研究会于1990年7月24日至28日在五台山栖贤阁宾馆举行了“首届中日五台山佛教学术会议”.参加会议的双方代表是:中方代表为,代表团团长、山西省社联主席。  相似文献   
106.
《黄庭经》是道教的一部养生修炼要书。正如陈撄宁先生所说:“(《黄庭经》)尤属丹家之要旨,为玄门之总持矣。”(《黄庭经讲义》)然经文多用术语,辞意隐约,不易把握,笔者水平所限,现只能对《黄庭经》作一浅析,不妥之处,望时贤正之。一、《黄庭经》的作者及其成书的年代《黄庭经》不著作者姓氏,也不著年代。世传由晋魏夫人(魏华存)流传下来,一般认为,它最早成书于魏晋时期。  相似文献   
107.
“天官赐福”——道教吉语压胜钱。正如彭信威教授在《中国货币史》中指出,“中国压胜钱上所反映的宗教差不多全是道教。”古时道教是深入民间的宗教。天官,道教所奉三官之一。三官,即天官、地官、水官三神之合称。《黄庭内景经、沐浴》:“传得可授告三官。”务成子注:“三官,天地水也。”在天曰天官,在地曰地官,在水曰水官。明代归有光《汝州新造三官庙记》:“三官者出于道家,其说以天地水府为三元,能为人赐福、赦罪、解厄。”《通俗常言疏证·祸福》:“天官赐福,《梁元帝旨要》:‘上元为天官赐福之辰,中元为地官赦罪之辰,下元为水官解厄之辰’”。  相似文献   
108.
佛教思想意识与文艺创作之间有没有关系?如果有,前者是如何作用于后者的?这种作用是自觉追求的还是潜移默化的?自觉追求应怎样去“追”?潜移默化应怎样来“化”?……即使不能像《天问》那样一口气问几百个问题,但在这方面值得思索之处还是很多的。如果对佛教历史思想文化一无所知,却奢谈创作佛教艺术,恐怕注定要抓襟见肘,非驴非马。不过,佛教文学艺术创作不是单纯的理论问题,思索尽可以思索,思索之后,更重要的是创作实践和创作成果。  相似文献   
109.
本文阐述了经颈静脉肝内门腔静脉分流术的产生和曲折发展的道路,TIPSS是人们不断探索,认识进一步深化的结果,符合人类认识的规律。  相似文献   
110.
慈善,是一个古老的概念。《北史·崔光传》:“光宽和慈善,不忤于物,进退沈浮,自得而已。”而在此之前,《韩非子·内储》:“王日,慈惠,行善也。”即以慈爱优惠来做善事。直接释义大约是“以慈行善”。既然是“以慈行善”,其重点则在于对“慈”的理解。“慈”,《说文》只注二字:“爱也。”《左传》:“宣慈惠和”,做疏注的人发挥道:“慈者爱,出於心,恩被于物也。”这就把中国古代对慈及爱的理解讲得比较清楚了:慈,是一种发自内心世界的爱,她的恩惠要遍施于万物,当然首先是人。汉代贾谊讲:“侧隐怜人,谓之慈。”对人,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