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542篇
  免费   65篇
  国内免费   323篇
  9930篇
  2024年   29篇
  2023年   269篇
  2022年   281篇
  2021年   223篇
  2020年   286篇
  2019年   107篇
  2018年   176篇
  2017年   229篇
  2016年   245篇
  2015年   245篇
  2014年   818篇
  2013年   297篇
  2012年   311篇
  2011年   632篇
  2010年   525篇
  2009年   531篇
  2008年   589篇
  2007年   586篇
  2006年   455篇
  2005年   387篇
  2004年   447篇
  2003年   396篇
  2002年   320篇
  2001年   267篇
  2000年   237篇
  1999年   31篇
  1998年   114篇
  1997年   121篇
  1996年   153篇
  1995年   277篇
  1994年   175篇
  1993年   18篇
  1992年   17篇
  1991年   39篇
  1990年   42篇
  1989年   35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9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41.
142.
周平 《中国宗教》2004,(6):22-22
今年7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以下简称《行政许可法》)将正式实施。用温家宝总理的话说,这将是行政机关的一场“自我革命”。它对于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改革行政管理方式,提高行政管理水平,推进依法行政进程,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宗教工作是党和国家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宗教事务部门是政府依法管理宗教事务的职能部门,《行政许可法》的实施,无疑将带给宗教工作和宗教事务部门新的挑战与机遇。如何理解《行政许可法》的基本精神,贯彻落实《行政许可法》已具备哪些条件,怎样贯彻落实《行政许可法》,等等,都是宗教事务部门和广大宗教工作者必须认真考虑和应对的紧迫课题。为了推动对《行政许可法》的学习与贯彻,进一步做好宗教工作,本刊约请国务院法制办、国家宗教局政法司以及上海、江苏、湖南宗教工作部门的有关同志,就“《行政许可法》带给宗教工作的挑战与机遇”进行了笔谈。  相似文献   
143.
《中国宗教》2004,(1):67-67
  相似文献   
144.
《中国宗教》2004,(1):60-60
李平晔在《基督宗教研究》(第5辑)上撰写文章认为,研究宗教就是研究人,就是研究人所处的时代与社会。现实生活中的宗教,并不只展示自己有神论的基本教义,它还以社会精神文化生活的各种形态影响世俗社会。宗教的心理医治功能是我们以前最为忽视的一种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145.
146.
朱宁奕  江宁  刘艳 《心理科学进展》2022,30(7):1448-1462
员工感知到上级对自己的信任是成功建立上下级信任关系的重要前提。然而,学界和业界对员工被上司信任感的形成机制却知之甚少。符号互动理论与社会信息加工理论为深入探究员工被信任感产生的机理提供了理论视角。根据这两个理论,我们提出授权与培养这两种管理行为是影响员工被上司信任感产生的重要因素;授权与培养对员工被上司信任感影响的有效性依赖于员工的目标导向、上司的可信度以及团队焦虑水平;员工被上司信任感的产生会影响员工的忠诚与敬业奉献,影响程度受制于上司所面临的管理风险。  相似文献   
147.
张燕  许欢 《世界哲学》2022,(5):75-84
在古希腊快乐论者对幸福的讨论中,至少隐含着两种类型的幸福悖论:一种是享受当下的幸福悖论,另一种则是整全计算的幸福悖论。通过分析相关文本,我们发现,幸福悖论产生的根源在于幸福的现实可能性遭到了三种挑战:快乐的无限度、人生的无常和计算的复杂。要解决幸福悖论,伊壁鸠鲁哲学给出的启示是,我们需要重新理解幸福(快乐)的限度、计算方式及其现实基础。  相似文献   
148.
149.
《中国宗教》2004,(6):1-1
  相似文献   
150.
以"人类是否对自然承担直接道德义务"的问题为根据,可以将西方环境伦理学划分为非人类中心主义和人类中心主义两种类型。这两种类型的环境伦理学存在尖锐的分歧和激烈的争论背后却具有理论基础、价值立场的一致性。从理论基础的一致性看,它们都割裂自然观与历史观的辩证统一关系,这使得它们不去探讨一定的社会制度和生产方式下人类和自然之间的实际的物质与能量交换关系是如何断裂的,进而把生态危机的本质归结为生态价值观的危机,秉承的都是一种抽象的文化价值决定论;从价值立场的一致性看,它们不仅都是为资本主义制度和生产方式辩护的伦理学,而且漠视人民群众和发展中国家为了消除贫困追求生存的发展权与环境权,是一种以追求"生活质量为导向"的"西方中心主义"的环境伦理学。我国的生态文明理论研究开始于对西方环境伦理学的引进、评介,由此形成借鉴或认同人类中心主义或非人类中心主义两种类型的生态文明理论。随着学术界对西方环境伦理学在理论基础和价值立场上的缺陷的认识更加深入,学术界提出了环境伦理学本土化的理论主张,这也使得学术界开始运用马克思主义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理论,在吸收西方环境伦理学积极成果的基础上,建构中国形态的生态文明理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