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025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8篇
  2024年   16篇
  2023年   163篇
  2022年   127篇
  2021年   106篇
  2020年   144篇
  2019年   50篇
  2018年   136篇
  2017年   158篇
  2016年   144篇
  2015年   174篇
  2014年   573篇
  2013年   213篇
  2012年   225篇
  2011年   534篇
  2010年   436篇
  2009年   442篇
  2008年   402篇
  2007年   459篇
  2006年   337篇
  2005年   304篇
  2004年   394篇
  2003年   323篇
  2002年   232篇
  2001年   221篇
  2000年   148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62篇
  1996年   64篇
  1995年   172篇
  1994年   127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37篇
  1990年   43篇
  1989年   34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4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0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31.
高永旺 《学海》2012,(1):165-170
作为大乘佛教兴起的标帜性经典,《维摩诘经》蕴含了丰富的人间佛教思想,主要表现为:一是唯心净土,心净则佛土净,二是世间出世间不二,三是"不住无为,不尽有为"的大乘菩萨行。这对禅宗的"即心即佛"的心性论、"不离世间觉"的出世即入世的解脱论等产生了深刻影响,是禅宗变革的经典依据。同样,《维摩诘经》对注重人本、提倡入世的近现代人间佛教也产出了重要影响,是其重要的思想之源、经典依据。从历史与逻辑的角度看,《维摩诘经》、禅宗、近现代人间佛教是一脉相承的思想体系。  相似文献   
232.
宋代理学家高度肯定韩愈对弘扬儒家道统所作出的贡献,而对韩愈论道的具体内容评价并不高,这在宋儒对《原道》的批评中表现得最为集中和突出。宋儒认为韩愈之道不够醇厚,其原因在于,韩愈把作文当作第一义,把穷理当作第二义。儒学史上的韩愈之所以具有很高的地位,与他大力弘扬儒家道统的努力以及推尊孟子之举有关。《原道》既是重要的儒学经典文献,也是重要的文学经典文本,对它的细致阅读,既是文学的审美享受,亦有助于推进对韩愈儒学以及宋代理学的深入探究。  相似文献   
233.
熊十力的外王学有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1944年撰写的《读经示要》标志着其儒家外王学体系现代建构的成型。1949年新中国的成立,推动熊十力重新思考儒家外王学。他力图结合时代思潮,以社会主义思想解释儒家经典,1956年出版的《原儒》一书是其代表作。《原儒》仍然承续着《读经示要》中借对六经的诠释来发挥儒家外王学的思路,但在经典谱系、解释思路、核心思想上都产生了裂变,体现出熊十力晚年外王学体系新建构的努力。  相似文献   
234.
李秀华 《孔子研究》2012,(2):118-124
儒、道互补一直是推动中国传统文化变化、发展的内在动力。高诱作为汉末著名经师,其处世、立说都怀有浓厚的宗经、崇儒意识。他注解《淮南子》,存在明显的以儒解道的倾向。高诱通常是以儒家的仁义之道、王道思想和孟子的性善论作为思想武器,来改造性地诠释《淮南》道家派的言论。这种以儒解道的方法旨在泯合儒、道两家认知上的成见,改变汉末经学固守一端的僵化状态。此为魏晋学者进一步会通儒、道拉开了序幕,对魏晋学术的转型起到了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235.
周耿 《管子学刊》2012,(3):48-51
商人认为人的天性中包含有欲望,现实中人们的本性容易受到恶人的影响而变坏。此外,个人多行不义,是人性变恶的重要内因。同时,商人认为人性包含有某些不变的因素,例如现实人性中有追求安逸稳定的特点,这本身并无善恶可言,但当这种心理膨胀到妨害国家长治久安的利益时,就变成了恶。君王通过扬善伐恶的政治措施促进人性向善。对于个体的人性修养而言,克制私心、坚持道德学习是人性修养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236.
《管子》对《淮南子》的影响,体现在文本和思想两个方面。《淮南子》中,既有对《管子》文本的袭用,也有对《管子》思想的继承。这与汉初的社会思潮和该书的编撰意图有关,也与淮南王刘安门下聚集了一部分来自齐地的学者有直接关系。  相似文献   
237.
齐国《韶》乐的文化历史源远流长,可上溯到帝喾、帝尧、帝舜的上古时代,是中华民族古老的乐舞代表之一,堪称经典。《韶》乐源于帝喾的《九招》,后经帝尧更名《大章》传承,至帝舜时代,正式形成了《箫韶》。齐国《韶》乐则是在舜之《箫韶》的基础上继承发展的,充分反映了齐国乐舞的艺术成就,是《九招》、《大章》和《箫韶》三个不同时代的乐舞体现。探析《韶》乐的起源,从乐舞研究上来说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从社会发展上来讲弘扬了博大精深的齐鲁文化。  相似文献   
238.
《管子》的货币政策几乎蕴含着当今各种货币政策的萌芽.货币政策的载体区分为实体样式与虚拟样式,呈现着货币的具体性与抽象性,从古至今越来越具有抽象性和虚拟性.货币政策起着调节市场流通的作用,其表现形式逐步从具体的实物形式发展为虚拟形式,二者都表现了人们或国家之间的利益关系,其关系越来越抽象化,再抽象也是为了实在的、具体的物质利益.这样,货币政策往往具有某种政治性,进而显示出其历史的暂时性.  相似文献   
239.
孔子与《易》是有密切关系的,抛开《史记》和帛书的记载不言,仅就《论语》中两条最直接的材料来看确实如此。"加我数年……"当为孔子五十之前所说。五十之前,孔子也曾学《易》,而孔子认为知天命之年尤需学《易》。"不占而已"表明孔子解《易》以德,判定吉凶不需要占筮,而是取决于人的德性。孔子以"生生之德性"解《易》,以"道德必然性"解"天命",通过揭去《周易》的神秘外衣,发掘并发展其天人之学,将隐微难言的性与天道托诸于显著的人道德性,发展出天人合一的德性学说。  相似文献   
240.
李刚 《周易研究》2012,(2):3-10
魏伯阳所撰《周易参同契》是运用《周易》原理来支撑金丹之道的滥觞。它以《周易》的变易原理作为道教神仙存在学说的理论基础,通过论说"物性可变",进而说明人也可变。人通过服炼金丹能够变化自己的身体而为神仙之体,即"変形而仙",从而可以超越生死。"变形而仙"思想并非《参同契》独创,而是有所本的。这一思想对后世道教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如葛洪、陶弘景、沈汾等人皆明显继承了《参同契》的"变形而仙"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