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965篇
  免费   83篇
  国内免费   339篇
  10387篇
  2024年   30篇
  2023年   274篇
  2022年   288篇
  2021年   229篇
  2020年   294篇
  2019年   116篇
  2018年   187篇
  2017年   237篇
  2016年   238篇
  2015年   233篇
  2014年   863篇
  2013年   318篇
  2012年   379篇
  2011年   691篇
  2010年   551篇
  2009年   551篇
  2008年   633篇
  2007年   602篇
  2006年   489篇
  2005年   426篇
  2004年   467篇
  2003年   409篇
  2002年   341篇
  2001年   274篇
  2000年   246篇
  1999年   32篇
  1998年   113篇
  1997年   121篇
  1996年   154篇
  1995年   278篇
  1994年   154篇
  1993年   16篇
  1992年   16篇
  1991年   38篇
  1990年   45篇
  1989年   34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91.
无形与有形     
陈志华 《天风》2009,(6):25-25
神说:“我们要照着我们的形象,按着我们的样式造人,使他们管理海里的鱼、空中的鸟、地上的牲畜和全地,并地上所爬的一切昆虫。”(创1:26)  相似文献   
192.
赵慧娟 《天风》2009,(12):20-21
序曲 探寻那一段黄沙淹没的古道,追索那一行岁月掩埋的脚印,寻觅那一串渐渐远去的姓名,撩开历史云雾般的轻纱,  相似文献   
193.
凡夫 《天风》2009,(9):62-62
第六期《天风》在“媒体扫描”一栏中有一篇题为《忧心:乐于助人成‘另类’》的文章,读后很受启发。尤其是编者写的一段“随感”,觉得很有见地。的确是这样,我们不能让这个社会失去诚心和爱而变得越来越冷漠,我们需要付出真善美,去融化假丑恶。既然那些人知道在教堂里能够获得更多一点的爱心,那就让我们这些基督徒凭着自己的力量去证明这一点吧!  相似文献   
194.
征稿启事     
《天风》2009,(6):31-31
《天风》自复刊以来一直有个栏目叫“云彩见证”(或“见证如云”),它是属于所有信徒的栏目,欢迎所有主内弟兄姐妹投稿:  相似文献   
195.
佚名 《天风》2009,(10):73-73
成功营造温馨爱巢的秘诀,首推遵守以下十项幸福婚姻黄金守则:  相似文献   
196.
197.
198.
邓晓芒 《哲学分析》2023,(6):37-57+190-191
胡塞尔把逻辑判断的起源追溯到前谓词直观的能动性和创造性,由此带给逻辑判断形式以生命活力,突破了传统逻辑的那种僵化的理解,打破了西方两千余年占统治地位的实体主义的逻辑偏见,为原始思维、神话思维、艺术思维提供了更广阔的逻辑空间。然而,他出于西方传统理性主义的狭隘偏见,试图把一切诗性话语全部塞入“纯粹逻辑”的先验框架之中,以建立一门无所不包的“严格科学的哲学”,这就把逻辑形式的真正起源屏蔽掉了。在他那里,没有什么逻辑判断的起源,只有逻辑判断的前谓词阶段和谓词阶段所构成的“谱系”,因此语言、经验直观、诗归根结底也是逻辑,逻各斯的非逻辑含义被遮蔽了,活的隐喻被闷死了。纯粹逻辑是从语言中发展出来的,在隐喻中,起主导作用的不是逻辑要素,而是诗性要素,语言起源于诗,而不是起源于逻辑。胡塞尔架空语言,一心要把非逻辑的东西都归于逻辑,无法真正解决逻辑的起源问题。但他提出的逻辑谱系学所暗示的恰好是:逻辑最初是语言中的非逻辑因素由于其自否定而形成起来的。  相似文献   
199.
"习"是儒家思想体系中的一个重要观念,它与"性"有着内在联系.孔子、孟子、荀子都对"习"观念及"习""性"关系作出了相应论述,但他们之间有没有内在的关联?本文通过对出土文献《性自命出》的"习以养性"等观念的考察,发现一条"由性而发,循性而习,尽性而终"的逻辑脉络.以此为中心,这可使孔子、孟子、荀子"习"与"性"观念得以...  相似文献   
200.
作为15世纪意大利人文主义思想家洛伦佐·瓦拉的代表作之一,《〈君士坦丁赠礼〉辩伪》因首次通过语文学的方法成功揭穿了基督教历史上最恶名昭著的谎言而被载入史册。本文基于对该文献的译介,不仅剖析其中所采用的一系列语文学、修辞学、逻辑学和法学辩伪策略,从而阐述其在史学考据领域的“技术”创新,还将在此基础上着重探讨作者瓦拉超越其政治立场的宗教观念及其关于“自由”“真理”和“信仰”的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