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027篇
  免费   65篇
  国内免费   237篇
  16329篇
  2024年   23篇
  2023年   337篇
  2022年   328篇
  2021年   249篇
  2020年   338篇
  2019年   95篇
  2018年   413篇
  2017年   330篇
  2016年   316篇
  2015年   367篇
  2014年   1186篇
  2013年   473篇
  2012年   982篇
  2011年   1387篇
  2010年   1019篇
  2009年   1016篇
  2008年   998篇
  2007年   708篇
  2006年   656篇
  2005年   676篇
  2004年   683篇
  2003年   599篇
  2002年   728篇
  2001年   507篇
  2000年   516篇
  1999年   42篇
  1998年   111篇
  1997年   150篇
  1996年   138篇
  1995年   369篇
  1994年   241篇
  1993年   58篇
  1992年   24篇
  1991年   70篇
  1990年   97篇
  1989年   63篇
  1988年   19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 毫秒
161.
佛教与中国伦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佛教自两汉之际传入我国以后,它的伦理道德思想和儒家纲常伦理观念相互颉颃、相互对峙,成为对中国传统文化思想、民族心理、民风习俗的巨大挑战,两种思想文化的巨大分歧,引发了长期的摩擦、斗争。佛教在其流传过程中,不断地面对矛盾、调整矛盾、解决矛盾,并形成了调和儒家思想,  相似文献   
162.
马腾 《美与时代》2023,(6):75-77
中国美术史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当代美育理论的影响非常深远。中国美术史为当代美育理论提供了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和精神遗产,使得当代美育理论更加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和文化底蕴,为当代美育理论提供了丰富的艺术创作素材和表现形式,使得当代美育理论更具多样性和创新性,为当代美育实践提供了重要的启示和借鉴,使得当代美育实践更加具有适应时代需求和推动社会进步的意义。通过对中国传统美学思想的研究和运用,来促进当代美育实践的审美教育和艺术创作能力的培养,为当代美育事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思想支持和实践基础,从而通过“新农科、新工科、新文科、新医科”“四新”建设引领高等教育范式变革。  相似文献   
163.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各位道长: 首先我代表来京的各个省、市道教协会负责人和各地宫观的道长们,热烈祝贺中国道教学院成立开学,并向莅临开学典礼的诸位领导和来宾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相似文献   
164.
“天官赐福”——道教吉语压胜钱。正如彭信威教授在《中国货币史》中指出,“中国压胜钱上所反映的宗教差不多全是道教。”古时道教是深入民间的宗教。天官,道教所奉三官之一。三官,即天官、地官、水官三神之合称。《黄庭内景经、沐浴》:“传得可授告三官。”务成子注:“三官,天地水也。”在天曰天官,在地曰地官,在水曰水官。明代归有光《汝州新造三官庙记》:“三官者出于道家,其说以天地水府为三元,能为人赐福、赦罪、解厄。”《通俗常言疏证·祸福》:“天官赐福,《梁元帝旨要》:‘上元为天官赐福之辰,中元为地官赦罪之辰,下元为水官解厄之辰’”。  相似文献   
165.
中国传统文化粗放地一言以括之,可以说是:儒、释、道三足鼎立。儒是儒家,释是佛教,道是家抑是教?或是道家和道教?不甚了了,反正二者有着不容置疑的近亲血缘关系。本文立论,侧重道教,这不是无知地把道家、道教混为一谈,更不是有意地以道教囊括这个“道”,而把道家甄别出去。道教是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一般认为,道教产生于东汉之末,以五斗米道、太平道的出现为基本标志,历西汉、魏,晋至南北朝而日趋完备,其后盛衰交替于唐、宋、元之季,明、清而后,日渐衰微。在悠悠一千八百多年的历史中,道教对中国社会的政治、思想、风俗习惯。  相似文献   
166.
关于中医“实证”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167.
佛教思想意识与文艺创作之间有没有关系?如果有,前者是如何作用于后者的?这种作用是自觉追求的还是潜移默化的?自觉追求应怎样去“追”?潜移默化应怎样来“化”?……即使不能像《天问》那样一口气问几百个问题,但在这方面值得思索之处还是很多的。如果对佛教历史思想文化一无所知,却奢谈创作佛教艺术,恐怕注定要抓襟见肘,非驴非马。不过,佛教文学艺术创作不是单纯的理论问题,思索尽可以思索,思索之后,更重要的是创作实践和创作成果。  相似文献   
168.
中国大陆与佛教有关的刊物有三类形式:第一类为教外研究机构主办的纯学术刊物,如《世界宗教研究》、《敦煌研究》、《中国藏学》、《五台山研究》、《禅学研究》等,中央级的佛教专业学术刊物则暂付阙如;第二类为佛教界主办在社会上公开发行的人文刊物,目前有从《法音》这一母体先后分离出来的《佛教文化》和《佛学研究》二种;第三类为各级佛协或佛学院主办在教内流通的宗教刊物。从量上来看,佛教界主办的佛教刊物已占据有关杂志的首位,成为佛教文化建设中一支举足轻重的力量;从质上来看,近几年随着佛教教团的重建,其水准也不低于海外华人地区的同类刊物。本文介绍的是佛教界主办的后二类刊物。文革之前,国内佛教界主办的佛教刊物曾有《现代佛学》、《弘化》、《觉有情》等数种。至1964年。  相似文献   
169.
对独生子女自我中心问题的异质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顾蓓晔 《心理科学》1997,20(3):226-229
本研究对青少年后期的中国独生子女的自我中心特征作异质分析。实验一,让198名17—18岁的独生子女被试接受内外控制中心县表的测试,结果发现,“非明确倾向独生子女”较具“外控者”的特点。实验二,教师和8位同伴用一个自我中心─—社会性量表评估实验一的每个独生子女。同伴评估表明,“非明确倾向独生女”具有较强的社会性特征,表现出比较强的合群愿望;而“非明确倾向独生子”具有较强的自我中心倾向。教师评估却未反映出性别因素和明确倾向因素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0.
我国教育科学“八·五”期间心理学研究的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海平 《心理科学》1997,20(4):352-356
与此文有关的交流请与陈海平(100875北京师范大学心理系)联系.0引言为了总结已有的研究成果,展望“九·五”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方向,本文拟对“八·五”期间我国教育心理研究的进展进行简要的评述。本文所指的“教育心理”,是广义的教育心理,包括有关教育教学的基本心理过程、中文认知加工与发展、心理与教育测量、发展心理、心理咨询与学校心理、以及教学心理与学习心理等方面。本文所引述的研究论文,除极少数外,绝大部分都以1991~1994年《全国社会科学报刊文献索引》心理学类(B84)所列文献为主,1995年的文献则以主要心理学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