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558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24篇
  7588篇
  2024年   18篇
  2023年   186篇
  2022年   168篇
  2021年   154篇
  2020年   218篇
  2019年   58篇
  2018年   141篇
  2017年   167篇
  2016年   157篇
  2015年   189篇
  2014年   609篇
  2013年   221篇
  2012年   245篇
  2011年   545篇
  2010年   446篇
  2009年   452篇
  2008年   417篇
  2007年   476篇
  2006年   346篇
  2005年   307篇
  2004年   400篇
  2003年   358篇
  2002年   262篇
  2001年   227篇
  2000年   178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33篇
  1997年   62篇
  1996年   65篇
  1995年   178篇
  1994年   140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38篇
  1990年   44篇
  1989年   35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4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5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81.
南北朝时期,在有关"五经"的师承上,南北儒学一方面如双水分流,各有渊源;另一方面又互相影响,彼此修正。南方儒学在周隋之际北传,589年隋统一南北后,儒学进一步的交融造就出如刘焯、刘炫这样兼通南北的儒学大师,南学更一度风行河洛。在唐初大一统的背景下,孔颖达兼采南北,加以折衷,主持修订了《五经正义》,完成了这一时期儒学的初步整合和统一。  相似文献   
182.
《比丘尼传》撰成于梁代,是中国佛教史上最重要的文献之一。本文考述了见于该传中的蜀地比丘尼事迹,并在对这几篇传记的语言进行分析的同时,从另一个角度证明了《比丘尼传》的真实和可靠。有一定的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183.
论点摘编     
《天风》2009,(2):36-36
<正>爱,可使和谐变为现实中国社科院世界宗教研究所所长卓新平教授在《中国民族报》793期《中国基督教"爱的神学"及其社会关怀》一文中认为:"爱"在中国的贡献既是出自基督宗教的思想资源,也是对中国文化传统美德的有机结合。在此,基督宗教的"爱人"与儒  相似文献   
184.
《老子河上公注》 ,又名《老子河上公章句》 ,是东汉养生家所作的一部注老之作 ,托名“河上公”。是汉代崇黄老和修仙道思潮融会与演变的历史产物 ,也是《老子》由道家学说向道教教义演变的过渡性著作。《河上公注》尽管依经为注 ,不是专门独立的养生教育专著 ,其养生学说也不能形成首尾完具的理论体系 ,但从其散见于各章的注文中 ,可以看出其中饱含着丰富的养生教育思想 ,而且通观互照 ,首尾照应。围绕治身养性 ,从人的主体性角度出发 ,以益寿延年、长生久寿为目的 ,阐释爱气、养神、抱一、守性、无欲、和气等养生教育观 ,为进一步完善道家…  相似文献   
185.
伊斯兰六书(续三)达浦生著第四章伊斯兰教之东徂粤稽伊斯兰教,自阿拉伯东徂而来中国,已有千百年之历史,惟关于来自何时?始来者何人?来华何为?人各言殊,惜无一真确史料。虽回教丛书中有《回回原来》、《西来宗谱》二书,然所载多有不确,亦不足为凭,且文辞粗俗,...  相似文献   
186.
黎新农 《天风》2003,(4):36-43
中国教会正在进行的“神学思想建设”既需要圣经的支持,也需要神学的思考。鉴于教会多从“救赎神学”思考问题,故本文特从圣经出发,对“创造神学”源流作一点探索。希望能从创造神学角度理解神学思想建设,积极地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本文所观察和分析的有关“创造”的经文材料,是犹太宗教思想史的宝贵材料,更是基督徒释经和进行神学思考不可或缺的最重要“文本”。而基督宗教思想史上对“创造神学”的反思,则为中国基督徒今日从“创造神学”角度探索“神学思想建设”之路提供助益。本文提供“创造神学”思想“文本”的另一重要目的,是试图从创造神学层面理解“文化”,为基督宗教与中国文化相适应相融会提供一点神学理论根据。  相似文献   
187.
《左传》《国语》中的筮例,是对《易》学研究极具价值的材料,历代学者对此进行过许多研究考辨、阐释解说。近代《易》学大师尚秉和先生既以《左传》《国语》筮例作为创立“尚氏学”的最重要的佐证材料之一,又将“以象解《易》”的方法用以阐解《左传》《国语》的筮例,颇具特色。本文考察了尚先生以象解筮的具体内容,辨析了“尚氏说”的自洽性,并就“尚氏说”中“观象”与“用象”、“易理”与“义理”等问题进行追问与思考。  相似文献   
188.
孔子与《易》是有密切关系的,抛开《史记》和帛书的记载不言,仅就《论语》中两条最直接的材料来看确实如此。"加我数年……"当为孔子五十之前所说。五十之前,孔子也曾学《易》,而孔子认为知天命之年尤需学《易》。"不占而已"表明孔子解《易》以德,判定吉凶不需要占筮,而是取决于人的德性。孔子以"生生之德性"解《易》,以"道德必然性"解"天命",通过揭去《周易》的神秘外衣,发掘并发展其天人之学,将隐微难言的性与天道托诸于显著的人道德性,发展出天人合一的德性学说。  相似文献   
189.
真禅 《佛教文化》1991,(3):32-34
佛教与其他宗教的不同之处,不仅在于它为人们指示了解脱生死的涅槃大道,而且还教导人们要以出世精神作入世的事业,广作福利,以嘉惠群生。佛教传入中国以后,中国佛教徒实践佛陀遗教,倡导“利生为事业,弘法为家务,形成中国佛教济贫救苦、广作饶益的优良传统。在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今天,发扬佛教这一优良传统,对促进整个社会的精神文明建设,对解决佛教与社会主义相协调这一时代课题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0.
裴頠“有”论在魏晋玄学中究竟有什么理论价值?人们对这一问题不是忽视就是轻视。事实上,裴頠的“有”论在玄学思想发展中有三方面很重要的意义:一是矫正了玄学的致思方向,即把玄学探讨的中心和重心导入到“事物本身;二是为存在者的存在找到了存在的前提条件——“资”,即为存在者之存在建构了一外存在构架;三是开拓了存在者之存在的“自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