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754篇
  免费   27篇
  国内免费   94篇
  2024年   21篇
  2023年   221篇
  2022年   193篇
  2021年   143篇
  2020年   182篇
  2019年   78篇
  2018年   157篇
  2017年   207篇
  2016年   198篇
  2015年   242篇
  2014年   685篇
  2013年   265篇
  2012年   369篇
  2011年   676篇
  2010年   520篇
  2009年   534篇
  2008年   519篇
  2007年   523篇
  2006年   407篇
  2005年   379篇
  2004年   457篇
  2003年   374篇
  2002年   299篇
  2001年   263篇
  2000年   184篇
  1999年   2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77篇
  1996年   77篇
  1995年   196篇
  1994年   178篇
  1993年   19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49篇
  1990年   72篇
  1989年   43篇
  1988年   14篇
  1987年   9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2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8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从道家思想的最初理论觉醒,从道家思想在中国历史上哲学思潮的发展演变和人们的精神生活中的作用,以及在现代观念背景下道家思想所获得的理解和确认,都显示出它可能会是属于未来高文化、高理性人类的一种哲学选择。  相似文献   
122.
千百年来,孔子被尊为圣人,孔子的著作《论语》被当作中国人的圣经,以孔子思想为核心的儒家道统成为中国封建主义的金科玉律。改写中国近代史的“五四”运动却响亮地提出了“打倒孔家店”的口号。在共和国的历史上,也曾发生过一场轰轰烈烈的“批孔”运动。十几年之后,当我们大开国门、放眼世界的时侯,才发现孔子早已跨出国门,走向了世界。在世界公认改变了人类历史的100位名人中,孔子如同马克思、毛泽东一样名列其中,不少学者甚至认为儒家文化造就了东亚“四小龙”的崛起,看来很有必要重新并客观地认识孔子。  相似文献   
123.
道家生死论与临终关怀的文化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道家生死论与临终关怀的文化对策首都医科大学(100054)董平,王晓燕临终关怀下的心理安宁,在相当程度上得益于人们对生与死的哲学认知。中国道家生死论推崇“道法自然”,视生死犹如梦觉昼夜,认为出世即是生,入地便是死,生与死不过是自然而然的变化。这种以自...  相似文献   
124.
永远不渴了     
方芳 《天风》1995,(5):26-27
过去,我是那迷途的羔羊,在属世的旷野徘徊,苦苦寻找可躺卧的青草地,寻找可安歇的水边。 十四岁时,有一天晚自习后我独自在学校的操场上散步。晚风习习,蛙声阵阵,  相似文献   
125.
朱熹早年曾热衷于佛学。但是,无论在朱熹的文集、语录还是各家记载中,都很难看到这方面的具体材料。最近,我们从《续藏经》中发现了朱熹关于佛学的两篇佚文,为研究朱喜早期思想和事迹提供了重要佐证。  相似文献   
126.
众教领袖会温沙共画宏图护寰球──记世界宗教与环境保护首脑会议谢宗信,张继禹,曾传辉在1995年中国道教的对外交往中,有一起具有非同寻常意义的事件。那就是作为我国古老的民族性宗教──道教,第一次独立地派出它的代表,走出国门,出席世界宗教与环境保护首脑会...  相似文献   
127.
丘长春真人,名处机,字通密,号长春子。公元1148年戊辰(金皇统八年、南宋绍兴十八年)正月十九日诞生于山东省登州栖霞县滨都乡。 幼亡双亲,跟兄嫂度过少年时代。自幼敏而好学,博闻强记,酷慕玄风,与人言谈“非长生久视之说不道,非骖鸾跨凤之语不咏。” 金大定七年丁亥(1167年)丘长春十九岁弃俗入道,居昆嵛山。是年闻王重阳祖师在宁海全真庵传道,即往拜师,成为其高足弟子。  相似文献   
128.
《中国道教》1995,(3):13-14
中共中央印发的《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文件,是动员和鼓舞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道教与祖国兴衰息息相关,在各个历史时期都有爱国的光荣传统。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道教徒要发扬道教爱国爱教的优良传统,高举爱国爱教的旗帜,不断提高广大道教徒的爱国主义觉悟。  相似文献   
129.
程军 《中国道教》1995,(4):19-21
陶弘景(公元456—536年),字通明,号华阳隐居,丹阳人。他三十七岁(公元492年)弃世入茅山(今江苏省句容县句曲山)。他博学多才,在天文、物理、医学、化学等许多方面都有很深的研究,是南朝著名的科学家;他还是一位政治家,梁时人称“山中宰相”;他同时也是一位道教领袖,因创立茅山宗而闻名。 今人对陶弘景研究颇多,然对其科学活动时间及对天文物理的贡献研究不够,本文将对此部分内容给予阐述。  相似文献   
130.
原始佛教哲学的“缘起”说,在其哲学体系中较为复杂。佛教最早的经典四《阿含经》中,对“缘起”有几种不同的说法。释迦牟尼生前没有著作,其思想是由弟子们凭记忆流传下来的,因口耳相传便免不了流传者以己意而有所增改,所以形成了几种不同的“缘起”说。我们认为,四《阿含经》中的几种不同的“缘起”说,是从两个不同的角度对众生进行分析而形成的,大致可分为三类:“因缘和合缘起”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