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30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58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95篇
  2022年   68篇
  2021年   24篇
  2020年   62篇
  2019年   31篇
  2018年   36篇
  2017年   67篇
  2016年   69篇
  2015年   73篇
  2014年   377篇
  2013年   59篇
  2012年   108篇
  2011年   159篇
  2010年   122篇
  2009年   151篇
  2008年   174篇
  2007年   162篇
  2006年   185篇
  2005年   165篇
  2004年   223篇
  2003年   208篇
  2002年   185篇
  2001年   221篇
  2000年   95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22篇
  1996年   22篇
  1995年   50篇
  1994年   62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43篇
  1989年   18篇
  1988年   13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1.
六十四卦如何由八卦重叠而成,思想家们给出了不同的说法。本文立足“重”与“错”的同异,探讨其成卦的内在机制及其与天地万物变化的联系。孔颖达以相错解释相重,在忽略二者矛盾的前提下进行推论。邵雍立足一分为二发明相错,”重”在他是指天圆地方的天道运动,而与重卦无关。以为邵雍言先天方位的八卦相错是讲重卦的观点缺乏根据。胡宏从太极——天道的运动说明八卦与六十四卦的关系。利用“重道”去解释“重卦”,揭示了六十四卦生成的不同机理。朱熹在总结前人的基础上,按照太极生万物模式的需要发挥邵雍的理论,反映了邵雍以后易学的发展。来知德批评了邵雍、朱熹对相错与相重的混淆,但又不是胡宏的一“重”到底.而是重与错双方相互补充发明,合力生成六十四卦。尽管哲学家们对”重”与“错”的方法的把握和定位不尽相同,但易卦的生成应当是天道运动规律的概括和表现则是他们的基本的共识。  相似文献   
92.
佛教新闻     
《法音》2001,(3):38-42
中国佛教协会荣获全国同"法轮功"邪教组织斗争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称号  本刊讯 2月26日上午,中央组织部等中央和国家机关7个部、委、办在人民大会堂召开表彰大会,对全国在同"法轮功"邪教组织斗争中表现突出、成绩显著的110个先进集体和271位先进个人进行表彰。其中,中国佛教协会荣获同"法轮功"邪教组织斗争先进集体称号,《佛教"气功"与法轮功》一书作者、《法音》编辑部陈星桥居士荣获同"法轮功"邪教组织斗争先进个人称号。 (明 远)各地佛教徒愤怒声讨"法轮功"祸国殃民  本刊讯 1月23日大年除夕,正当全国人民喜迎新春佳节的时候…  相似文献   
93.
道书分类法之我见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本文概述、评论有关道书的各种分类法,并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新的分类系统。  相似文献   
94.
市场经济活动的“道德性”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市场经济活动的 “道德性”问题是通过经济活动的主体表现出来的。搞市场经济是否按价值规律办事,获取利益的方式和利益的使用方式是否符合社会的道德价值标准,总是与经济活动主体的价值观和道德品质相联系的。正确地揭示经济活动的 “道德性”问题, 制定获取利益方式和利益使用方式等方面的道德规范和准则, 是摆在经济伦理学工作者面前的艰巨任务。  相似文献   
95.
论中华尊老传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是一项国家课题成果的要旨。论述远早于孝悌的确立, 从虞舜时代就形成了“尚齿”的风尚, 此乃中华 “礼”文化的本原。概括了古代尊老传统在各领域的表现、在当今的潜在现实价值及对于国际 “老年人年”(或社会老龄化) 的意义。  相似文献   
96.
曾昭式 《现代哲学》2012,(2):121-125
"辩名析理"是中国古代解释经典的方法之一。如果从"辩名析理"角度看杨芾荪的墨家逻辑学研究,其所辩之"名"包括:集百家之言提供"辩名"的基础;在文本里开展田野工作,寻求《墨辩》逻辑学之意义。其所析之"理",引入两个"新学",即西方逻辑和苏联式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得出西方逻辑框架下的墨家逻辑和先秦唯心主义、唯物主义的逻辑。这两点是建国17年研究中国逻辑史学者的共同特征。我们认为逻辑观问题的解决是我们开展中国逻辑史研究的先决条件。  相似文献   
97.
王光松 《现代哲学》2012,(6):117-121
在儒学史上,孔子"有德无位"是一富有张力的触及孔门存在根基的思想史事件,朱熹对这一事件的解释在传统朱子学中一直未受到重视。本文研究表明,朱熹对孔子"有德无位"事件的解释主要是在其《中庸》学中完成的,有意义、性质与原因三个解释向度,这些解释为朱熹选择理想实现途径以及确立生存角色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98.
张礼刚  田焕云 《学海》2012,(3):200-206
"现在实现和平运动"是20世纪70年代兴起于以色列的民间非政治性和平运动,该运动推进埃以和平,反对黎巴嫩战争,抵制定居点建设,倡导与代表巴勒斯坦人民利益的实体进行谈判。虽然该运动的发展存在着游离于主流政党政治之外、组织松散、目标分散等问题,但仍然对以色列社会产生了一定影响,不仅推动了以色列国内和平运动的发展,抵制了极端势力对民主政治的破坏,也为缓和巴以关系提供了一种民间路径。  相似文献   
99.
《老子》第四十二章历来有许多不同的解读,大致可分为三类:一是以河上公为代表的宇宙论解释;二是以王弼为代表的语言论解释;三是当代牟宗三的境界论解释。本文立足《老子》,剖析三种解释之得失,并从方法论上初步说明厘清"问题意识"对回到经典原意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00.
郑观应(1842—1922),广东香山(今中山)人,清末维新派代表人物,近现代改良主义者。光绪二十年(1894),郑观应撰成《盛世危言》,该书以"富强救国"为主题,针对甲午战败以后的晚清社会提出了全面的改良主张,在当时及后世都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