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30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58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95篇
  2022年   68篇
  2021年   24篇
  2020年   62篇
  2019年   31篇
  2018年   36篇
  2017年   67篇
  2016年   69篇
  2015年   73篇
  2014年   377篇
  2013年   59篇
  2012年   108篇
  2011年   159篇
  2010年   122篇
  2009年   151篇
  2008年   174篇
  2007年   162篇
  2006年   185篇
  2005年   165篇
  2004年   223篇
  2003年   208篇
  2002年   185篇
  2001年   221篇
  2000年   95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22篇
  1996年   22篇
  1995年   50篇
  1994年   62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43篇
  1989年   18篇
  1988年   13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人们喜欢关注道德事件并表达自己的立场。以往研究发现回忆自己(而非他人)的道德行为能影响个体的道德自我知觉和道德行为。本研究关注参与道德评价是否会对个体的道德自我和道德行为产生影响。2个研究共同发现:(1)存在道德“沾光”效应:评价支持他人的道德事件,或反对他人的不道德事件,能提升个体的道德自我知觉;(2)道德评价通过提升道德自我知觉,进一步增加个体的道德行为。  相似文献   
82.
作为15世纪意大利人文主义思想家洛伦佐·瓦拉的代表作之一,《〈君士坦丁赠礼〉辩伪》因首次通过语文学的方法成功揭穿了基督教历史上最恶名昭著的谎言而被载入史册。本文基于对该文献的译介,不仅剖析其中所采用的一系列语文学、修辞学、逻辑学和法学辩伪策略,从而阐述其在史学考据领域的“技术”创新,还将在此基础上着重探讨作者瓦拉超越其政治立场的宗教观念及其关于“自由”“真理”和“信仰”的思考。  相似文献   
83.
如何在中国哲学史的框架内理解和诠释中国佛教,胡适与冯友兰用现代学术的方法分别作了佛教“化中国”和佛教“中国化”两种解读。冯友兰历经一生写成的中国哲学“三史”中,对佛教研究在叙事方式上经历了由史论结合、以史为主到史论结合、以论为先而明其学脉,在理论分析上经历了从新实在论等西方哲学到运用马克思主义观点分析中国佛教哲学而得其宗旨。其一以贯之的主线是从揭示中国佛教的本位性到用马克思主义哲学考察中国佛教哲学,这不仅反映了冯先生学术研究的方法论转换,也深刻体现了他的世界观转向。  相似文献   
84.
鲁迅对于儒家封建礼教的态度与道家道教对于儒家封建礼教的态度,多多少少有互相一致的地方,即都是抱着批判的态度,其结论也都是认为儒家的封建礼教会导致"人吃人",只是时代背景不同,各自的立场和观点各有不同.  相似文献   
85.
《天风》2004,(11):56-56
香港圣经公会与香港华人基督教联会合办有关"中国教会事工展"的征文比赛为鼓励"中国教会圣经事工展"展览期间曾到会参观的人士,通过文字分享参观展览后的感受,以及思考圣经如何影响生命,藉此推动信徒多阅读圣经,并关注中国教会圣经事工,香港圣经公会与香港华人基督教联会分别以"中国教会圣经事工展观后感"及"脚前的灯、路上的光:圣经对生命的影响"作为比赛的题目,联合举办了一项名为"中国教会圣经事工展"的征文比赛。征文比赛分"小学组"、"初中组"、"高中组"和"公开组"四个组别。  相似文献   
86.
由小农业文明向工商业文明的转型是世界近现代发展的基本趋势。这一转型,中国在明朝末年虽然有过一次艰难、但却是主动的尝试,但由于缺乏的类似于西方自14世纪开始的文艺复兴运动作为社会变革的铺垫,最终换来的却是明王朝的灭亡与满清的入关。平定中原之后,当清廷沉醉于康乾盛世、纂修《四库全书》的时候,西方各国却在开足马力发展其资本主义文明。两百年的时空转换之后,西方列强的资本主义文明,伴随着坚船利炮的庇护,把罪恶的鸦片贸易推进到了天朝帝国的大门,就这样,古老的中华民族被迫加入到世界工商业文明的洪流之中。对中华民族而言,这…  相似文献   
87.
评发生认识论的"反省抽象"范畴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李其维 《心理科学》2004,27(3):514-518
论文分析了皮亚杰发生认识论中“反省抽象”范畴的发展脉络、主要内涵及其与某些相关概念(如概括化、平衡化、矛盾与否定的构造、意识化与觉知等)的联系。作者认为:反省抽象不仅体现皮亚杰的独创性.而且也是发生认识沦中最为核心和最为重要的概念。它合理地解释了知识创新的源泉,使发生认识论的逻辑一数学范畴研究及认知发展一般规律的研究奠基于科学认识论之上。作者主张应准确继承皮亚杰的学术遗产,深化对认知发展机制的探索。  相似文献   
88.
李隆华 《现代哲学》2003,20(3):22-26
生产作为运用知识的活动这一点昭示了人类关系的本质。由于知识是达于主体间、主客体间相互作用内在性质的信息,所以,运用知识进行生产就是在按主体间、主客体间相互作用的性质建立相互关系。显然,这是人类关系所独具的形式;由此建立起来的关系必定具有和谐的品质。而这种关系乃是人类的本质关系。借用北宋张载的说法,可以称之为“民胞物与”。  相似文献   
89.
儒家人物关系论与现代生态伦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儒家的人物关系论是建立在对自然界必然性的认识基础上的。基于“天人合一”、“万物一体”的哲学基础,儒家提出了“仁民爱物”、“民胞物与”的人物关系原则。这对于建构现代生态伦理学、保护环境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90.
成竹在胸"这一成语的意思是指画竹子前,竹子的完美形象已在胸中了。它的引伸意思是指处理事情之前已有完整的谋划打算。许多成功人士曾出色地运用这一成语的思想内涵来成就自身的大业,有的竟达到了出神入化的境地。最典型的要数古代鲁国著名工匠梓庆制造钟架与鼓架的事了。钟与鼓是当时朝廷必备的乐器,以备朝会之用。而安置钟与鼓的架子,都要刻上天上的神鸟神兽的图像,悬挂在庙堂上,要求精致绝伦。当时鲁国的一些高明的工匠不敢接受这项工程,而梓庆却从容不迫地包揽了下来。过了些时日,梓庆就交付了钟架与鼓架。只见那钟架与鼓架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