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76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59篇
  2449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88篇
  2022年   56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65篇
  2019年   27篇
  2018年   22篇
  2017年   29篇
  2016年   40篇
  2015年   46篇
  2014年   299篇
  2013年   38篇
  2012年   50篇
  2011年   73篇
  2010年   83篇
  2009年   100篇
  2008年   119篇
  2007年   126篇
  2006年   151篇
  2005年   133篇
  2004年   178篇
  2003年   187篇
  2002年   173篇
  2001年   195篇
  2000年   70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91.
玫瑰之爱     
很久以前,一个男人叫“爱人”,一个女人叫“情人”。一天,男人和女人同时出现在一处山坡上,发现了两朵含苞待放的鲜花,因为从未见过,也不知道这花叫什么名字,他们都不由自主地为这花的美艳而惊叹。男人出于好奇伸手采摘,一不小心被花刺刺伤,鲜红的血即刻流了出来;女人心痛地握住男人的手,不经意间流下了一滴眼泪。这滴眼泪与男人手上的那一滴血同时落下,分别掉落在那两朵鲜花上……  相似文献   
992.
他,曾拥有千万身家,是一名不折不扣的“富二代”;他,初二时IQ指数只有75,被人称为“傻帽”。当家人为了争夺家产而勾心斗角苦心算计时,他毅然选择净身出户。凭借着自己的一股“傻劲”,他从一名快递员不断成长为一名月薪2万元的电脑工程师,演绎了一部震撼人心的励志大片。  相似文献   
993.
文彦博从小就享有“神童”的美誉。有一次玩球时,一不小心,球掉进了一个很深的树洞。大家束手无策,他却往树洞里灌水,结果球自己浮了上来。“灌水浮球”足以与“司马光砸缸”相媲美,不过在历史上他真正让人记住的不是聪明,而是担当。  相似文献   
994.
本文从什么是"世界末日论"、"全能神"宣扬的"世界末日"与基督教的基本教义中的"末世论"的区别进行分析,指出"全能神"邪教组织散布"世界末日"的目的以及对信徒个人、政权稳固、社会稳定、国家安全等的危害。  相似文献   
995.
齐宣王的“以羊易牛”成为孟子人性论证的重要道德经验.孟子与齐宣王之间围绕“以羊易牛”的对话,揭示出同情、不忍和行善是仁慈的结构和发展阶段.齐宣王“以羊易牛”的过程包含了仁慈与公正的冲突,以及特殊仁慈与普遍仁慈的矛盾.  相似文献   
996.
三代以来以礼乐、"三才"与阴阳所构成的宇宙观和社会人生观是古人文化视野中最大的解释系统,广泛地闪现在古代思想文化的各个领域,并贯通于古人关于天、地、人三界的理解中,成为中国古代知识系统与信仰体系的核心所在。本文从思想史的角度清理了礼与乐不同的质态特征与精神品格,两者之间的动态平衡与普遍联系,以及在"六艺"传统中的价值与地位等基本问题。  相似文献   
997.
罗光与牟宗三的先秦儒学观在基本观点上有显著的不同,集中于"宗教人文化"与"形上学之有无"两个问题。这些差异的产生主要是基于两人对先秦儒学中的道德、形上学与信仰之间关系的不同理解。两人从不同侧面揭示了先秦儒学的复杂面貌,其结论各有得失,体现了当代台湾地区儒学研究的多元性特征,对于我们更为充分而深入地把握儒家思想的理论特质提供了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998.
<正> 世界宗教是一家,是事实,也是真理。只有狭獈的宗派主义者,无知狂徒,或执迷于"教"而对"宗"毫无所知的人,是不会承认这一真理,也不会接受这一真理的。我在香港。香港有一个"六宗教领袖座谈会"的社团组织,每年都有定期的活动。比如:六宗教元旦招待会,六宗教国庆招待会,六宗教思想交流报告会,庆祝香港回归十周年六宗教祈福会……等等。不仅如此,我们香港佛教联合会每有重大法务活动,会邀请兄弟宗教领袖出席,他们也都会翩翩盛装,盛情而来,共同参与。同样,兄弟宗教每有他们的重大庆典活动,他们也会邀请佛教代表前往参加,我们也都会虔诚而往。这  相似文献   
999.
中国历史上起初并不使用"邪教"一词,直至清代,"邪教"的含义才接近今义。虽然历朝法规都对类似的行为做出了禁令,但是并没有明确的认定标准,常在处置具体事件时才作出判断。不同时代的"邪教"特征不同,同一时代不同的"邪教"教派有共通之处。"邪教"活动与一般的神灵崇拜活动之间很难区分,对其处置存在着相当的困难。  相似文献   
1000.
"仁"是《论语》乃至儒家最重要的一个德目。在《论语》中,"仁"这一概念的性质取决于使用方式。"非仁"这一评价方式的广泛使用,意味着"仁"已经逐渐剥离于日常语言,而具有理论语言的性质。从这个意义上说,《论语》中的"仁"的意义首先是伦理学的而非伦理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