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08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58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78篇
  2022年   50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43篇
  2019年   22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29篇
  2016年   43篇
  2015年   55篇
  2014年   292篇
  2013年   38篇
  2012年   45篇
  2011年   76篇
  2010年   84篇
  2009年   92篇
  2008年   120篇
  2007年   123篇
  2006年   149篇
  2005年   129篇
  2004年   173篇
  2003年   185篇
  2002年   165篇
  2001年   191篇
  2000年   69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18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23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81.
事情的起因是针对一个案例及分析 :某医院妇产科为一位 5 0岁的女性患者因子宫肌瘤行子宫全切手术。术中医生发现患者左侧卵巢有问题 ,在未向家属和病人交待的情况下 ,将左侧卵巢与子宫一并切除。术后患者恢复顺利。数月后 ,患者在另一所医院行常规B超检查时 ,发现“右侧卵巢囊肿 ,左侧卵巢缺如” ,向原手术医院提出质疑。原案例讨论的初衷是认为这有悖知情同意原则 ,希望提醒医务人员的注意。《医学与哲学》2 0 0 2年第 11期发表了雷锦程先生的“医患关系中的病人权利让渡”一文 ,提到广大临床医生对此案例的伦理分析持完全不同的看法 ,并…  相似文献   
982.
"子曰:不逆诈,不亿不信。抑或先觉者,是贤乎!"(《论语·宪问》)这一儒家道德实践中的困境可称为"孔子难题"。从问题史出发,通过文献索引和历史勾稽,以孔子与宰我、孟子与万章、王阳明与欧阳德、梁漱溟与贺麟等人的论辩为基本材料,进行系统的梳理,可以发现,"孔子难题"在儒家思想史脉络中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孔子难题"所折射的道德困境和历代儒者的解决之道,在人类社会中具有普遍的意义,值得人们重视。  相似文献   
983.
"致良知"是王阳明晚年为学宗旨。对于"致良知"的时间和机缘,学界只是笼统地声称其酝酿生成于宸濠、忠泰之变时期。通过对第一手资料——《江西诗》的爬梳和细读,我们发现"致良知"酝酿成熟于阳明第二次游历九华山期间。我们把阳明九华"致良知"之悟凝练为"九华悟道"。本文首先考证阳明九华之旅的次数和时间,指出阳明第二次游历九华山是在正德十五年三月,而非该年正月。正月,阳明只是在江上遥望九华。其次,通过对九华之旅前后诗歌主题和基调的对比,揭示在此次之旅中阳明已从宸濠、忠泰之变的灰暗心境突围而出,为"致良知"的成熟提供了条件。最后,通过细读阳明九华之旅留下的诗歌,我们发现九华的神奇给予阳明以深邃的启悟,神秘的体验赋予他极度的自信。"致良知"思想最终成熟。  相似文献   
984.
渊声 《天风》2017,(9):64-64
问:我是个参与教会侍奉不久的年轻人,由于缺乏沟通技巧,言语间常常会惹人生气,而对方不高兴时我又惊恐不安甚至不知所措。请问,我该怎么办?一弟兄:小刚答:小刚弟兄,你好!我们在与别人沟通时,总是希望尽量避免冲突,但往往一不小心就会令对方发怒、生气。事实上,即便在亲人、朋友、情侣之间,也难免因一言不合而起争执,教会同工、同道之间更难免这类尴尬。而且,越熟悉、  相似文献   
985.
"时间流"(timeflow)是指从行为体验的角度来定义时间,即个体在当前某项活动中所感知到行为体验的时间过程,塑造"时间流"的维度包括:外部场景的塑造、自身肢体动作的配合、活动规则的初步感知、目标情感的逐渐融入、文化喻义的深入联想。影响个体"时间流"的主要因素包括感知和情绪,"时间流"也会影响消费体验和幸福体验。未来应关注时间"双扭结"价值函数如何影响人们的行为决策及验证"时间流"五个维度之间的耦合关系。  相似文献   
986.
本文从历史学的角度,根据政府档案材料,对新中国建立至“文革”前夕福建基督教历史的基本内容作了客观、扼要的分析总结。总结力求突出这一时期福建基督教的特点。文章最后就这一历史时期福建基督教几大数字变化的原因,对马克思主义关于宗教的根源不在天上、而在人间的科学论断作了相关的理论探讨。  相似文献   
987.
《孙子兵法》的"全胜"思想与齐国兵学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汝波 《管子学刊》2005,(1):41-44,69
《孙子兵法》的“全胜”思想不等于“不战而屈人之兵”。其基本含义是谋全局,懂全破,定全策,力争用最小的代价获取全局的胜利。这一思想不仅适用于进攻,也适用于防御。《孙子兵法》的这一思想与齐国的兵学文化有密切的渊源关系:齐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的称霸业绩,是《孙子兵法》“全胜”思想产生的实践依据;齐国兵学文化中的“尚智”特质,是《孙子兵法》“全胜”思想产生的文化基因;古兵法中萌芽性的“全胜”思想,是《孙子兵法》“全胜”思想产生和升华的理论活水;齐国盛衰的教训,则使孙子认识到,实现“全胜”的首要条件是“道、天、地、将、法”综合国力的强大。《孙子兵法》的“全胜”思想对其后的齐国兵学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这些影响大致体现在兵书、非兵书论兵、社会风尚以及将帅成长等方面。  相似文献   
988.
由于人生经历的不同和性格气质的差异,“四冯”诗形成了不同的特色:冯惟健诗沉雄顿挫、冲逸严整,惟重诗清新俊逸,惟敏诗才气纵横、锋芒时见,惟讷诗典雅俊丽。然而,由于同受庭训,生活经历也部分相似,他们的诗作又呈现出一致性:与七子派“诗必盛唐”的主张不同,“四冯”多写目及身历的山水与农事,流露出与李攀龙等摹拟复古相异的真情。  相似文献   
989.
王剑华 《天风》2005,(3):56-56
华东神学院是华东地区山东、浙江、福建、江西和上海四省一市联合创办的四年制本科神学院。应各主办省市两会为满足各地教会提高圣乐水平和进一步开展圣乐事工培养中等程度的圣乐人才的要求,经华东神学院董事会同意,决定自2005年秋季起华东神学院开设圣乐专业。学制两年,课程设置:乐理、和声与复调、声乐、作曲与曲题分析、乐器、合唱学、指挥、圣乐与圣诗史、崇拜学、音乐史、  相似文献   
990.
我们在追求卓越的探索中,看到了“目标”的驱动作用,“信念”的导向作用,而它们全部都是“思想”。思想的差异导致了行动的差异,而行动的差异,导致了结果的差异:卓越和平庸、成功和失败、伟大和渺小。人类在自我认识的摸索中,逐渐将焦点聚集在自己的大脑上。开始是在伟人们的大脑结构上寻求答案,发现从生理上讲并无什么特殊之处:大小、重量、皱折……进而转向对在世的伟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