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603篇
  免费   33篇
  国内免费   91篇
  6727篇
  2024年   19篇
  2023年   164篇
  2022年   142篇
  2021年   59篇
  2020年   160篇
  2019年   60篇
  2018年   56篇
  2017年   106篇
  2016年   120篇
  2015年   139篇
  2014年   542篇
  2013年   162篇
  2012年   466篇
  2011年   468篇
  2010年   325篇
  2009年   344篇
  2008年   471篇
  2007年   339篇
  2006年   369篇
  2005年   342篇
  2004年   361篇
  2003年   341篇
  2002年   308篇
  2001年   296篇
  2000年   171篇
  1999年   29篇
  1998年   43篇
  1997年   57篇
  1996年   72篇
  1995年   69篇
  1994年   62篇
  1993年   18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16篇
  1989年   18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7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61.
姚民权 《天风》1998,(4):17-18
我读到一文章,是全国著名哲学教授黄楠森等他们研讨“文化成果的标准”问题,许多人都认为“任何文化成果都是共性与个性的统一”,越是高度统一,成果就越出色。 从信仰的角度来看,当然圣经的真理是绝对的,它有终极的权威性。  相似文献   
262.
本文以先秦时期学术脉络为背景,在参考当下学者的各种结论从而论证各种有关《容成氏》之学派讨论为非的基础上,从体恤天下苍生、"不赏不罚,不刑不杀"、庶富教、天地人民之道、禅让制、君权的合法性在于德性的修养、汤武革命等八个方面研究了上博简文献《容成氏》的儒家思想倾向。本文认为,《容成氏》受到了墨家、纵横家的影响,尤其受到了儒家思想的系列影响,但是该佚籍不可能是墨家、纵横家,也不是原汁原味、地地道道的儒家。  相似文献   
263.
《学海》2017,(6)
在公共服务实践中,"协同惰性"能够深刻影响协作的进程与成败,它表现为政府出于"卸责心态"而"不想协作"、企业基于"撇脂倾向"而"不愿协作"、社会组织困于"志愿失灵"而"不能协作"、公民由于"边缘地位"而"不便协作"。虽然协同优势理论试图从目标、权力、信任、成员结构和领导力五个纬度揭开"协同惰性"的理论面相,但是并未提出令人信服的超越方案。而本文的研究认为:引发"协同惰性"的深层症结在于公共服务协作体系中主体间关系的"中心一边缘"结构。所以,只有构建起以公共性为导向、以"平等、共赢、自治"为特征的合作型公共服务模式,主体间"中心"与"边缘"的对立才能得以消除,公共服务供给中的"协同惰性"才有被超越的可能。  相似文献   
264.
孔子曰"齐一变,至于鲁;鲁一变,至于道",历代学者多根据战国秦汉文献对齐、鲁政治差异的记载,结合刘向以"王霸之迹"分别概括鲁政、齐政,进而以"齐不如鲁"来解读孔子这番言论。不过,通过对传世文献不同叙述模式的梳理,则可发现秦汉文献对齐、鲁政治差异的记载,似与"变齐变鲁"并无关涉。刘向所谓"齐不如鲁"之论,也是在借鉴了既有叙述模式的基础之上所作的进一步发挥。至东汉时,班固在《汉书·地理志》中的论述才开始有意将"齐不如鲁"与"变齐变鲁"相提并论。而到了南宋,朱熹方以"齐不如鲁"解读"变齐变鲁",并影响至今。以上过程,正体现出儒学变迁对思想史叙述模式形成的影响。  相似文献   
265.
"龙场教育四篇",是指明正德三年王阳明谪官龙场驿丞期间撰写的《何陋轩记》、《教条示龙场诸生》、《象祠记》和《重刊文章轨范序》四篇文章。"龙场教育四篇"分别蕴蓄"居夷何陋"理想、"四事"教纲、"无不可化之人"观点和"圣、举教育可统一"主张。它们之间并非彼此割裂,而是因有儒家圣贤人格精神贯穿其间而具义脉相连关系;是对史上相关理论的承传,并有实践、实例验证。这里,圣贤不再高不可及,而是实现了和边鄙之野人、乡间之俗人、改过之恶人以至于科考功利追求者的统一。  相似文献   
266.
朱子、阳明、牟宗三对《孟子》"尽心知性"章都有详尽的论述。朱子是知行相须的《大学》解,以尽心知性为知,存心养性为行,夭寿不贰、修身以俟为智之尽、仁之至,其失在从认知角度解尽心不合孟子的义理框架。阳明是知行合一的《中庸》解,将此章比配为生知安行的圣人工夫、学知利行的贤人工夫以及困知勉行的学者工夫,其失在如此比配使此章失去了在成德实践中的普遍意义。牟宗三则是修身立命的《孟子》解,在道德实践中证知本心真性,在存心养性中事天无违,从而挺立正命、超越气命,其失一在以心、性、天为本体上是一,不知通过工夫也可实现是一,二在以尽心知性与存心养性对应于积极工夫与消极工夫,不解其有创业工夫与守成工夫之别。  相似文献   
267.
在近代孔子研究史上,顾颉刚的"孔子变迁论"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论点。所谓"孔子变迁论",一言以蔽之,即"各时代有各时代的孔子"。顾颉刚之所以能够提出这一论点,不仅在于其从前人如梁启超、李大钊、钱玄同的相关论述中得到了一定的启发,更在于其自觉地运用了近代的史学方法——"历史演进的方法"。是故,此论提出来之后,便在当时的学术界引起了一定的关注。于今来看,这一"孔子变迁论"在孔子研究乃至诸子研究上仍然具有一定的方法论意义。  相似文献   
268.
近年来,国内的逻辑学研究主要集中在哲学逻辑、逻辑哲学以及模态逻辑等方向,2014年的逻辑学研究依然体现了这种研究方向的分布情况。在哲学逻辑领域,与动态逻辑相关的研究占据了很大的比重;在逻辑哲学领域,对经典著作或者经典理论的重新整理或理解成为了一个重要的研究热点;在模态逻辑领域,经典模态逻辑以及超模态逻辑中的很多问题也都...  相似文献   
269.
张海满 《哲学动态》2020,(12):71-79
生命政治概念是含混不清的。究其原因,一方面在于含糊的概念起源,即福柯在不同向度上使用了生命政治概念,又赋予了生命政治以矛盾的双重属性,且没有清晰地揭明"自由主义与生命政治之关联"这条把握生命政治的重要线索;另一方面在于异质的理论谱系,即生命政治在阿甘本、哈特与奈格里、埃斯波西托等人的继承与发展中呈现出了"法权范式""生产范式"与"免疫范式"等异质性的理论范式并存的研究图景。突破这两重理解困境的出路在于锚定生命政治概念及其理论的"硬核",这一"硬核"在于生命与秩序之间的张力关系。只有在这一"硬核"的基础上,生命政治概念才能得以深度澄明。  相似文献   
270.

鉴于自杀问题本身的极端复杂性及其深远的负面影响,从元认知、强迫信念、内在狂妄以及选择人生不能4个角度尝试对自杀风险因素进行了探析,并从近端救治需关注早发现及对方痛苦被看见,远端防控应强调生命体验的重要性, 外围工作应加强对死者亲人的抚慰3个方面对自杀防控进行了探究,以期对自杀危机干预提供一些新思路。此外,倡导教育在生命意义救治方面应担负更大职责且一刻不能或缺。关注个体的心理因素,同时重视人的社会属性,综合施策、多方努力,自杀问题定会得到更好解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