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70篇
  免费   86篇
  国内免费   365篇
  2024年   19篇
  2023年   167篇
  2022年   181篇
  2021年   71篇
  2020年   95篇
  2019年   67篇
  2018年   50篇
  2017年   108篇
  2016年   127篇
  2015年   99篇
  2014年   562篇
  2013年   135篇
  2012年   147篇
  2011年   276篇
  2010年   255篇
  2009年   247篇
  2008年   365篇
  2007年   299篇
  2006年   309篇
  2005年   261篇
  2004年   279篇
  2003年   258篇
  2002年   242篇
  2001年   251篇
  2000年   121篇
  1999年   27篇
  1998年   20篇
  1997年   70篇
  1996年   105篇
  1995年   136篇
  1994年   43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61.
所谓“八仙”,乃是民间传说中的八位神仙,即李铁拐、钟离权、蓝采和、张果老、何仙姑、吕洞宾、韩湘子、曹国舅。然而这个排名及八仙的组成,其实有多种说法,有必要简单地介绍一下。最早的八仙,也许是号称“淮南八仙”的八个文学家,当时称作“八公”。《小学绀珠》记载:“淮南八公:左吴、李尚、苏飞、田由、毛披、雷被、晋昌、伍被。”后汉于遗在《招隐士序》中说:“昔淮南王安,博雅好古,自八公之徒,咸慕其德而归其仁,各竭才智,著作篇章,分造词赋。”由此可见,上述八公(淮南八仙)只是八个文人,并非神仙。但后来因为有淮南王成仙的传说,后世便…  相似文献   
862.
洁净     
洁净与恩慈,都是一种难得意境。看过去一些隐士的作品,总有那种洁净感——仿佛连爱情都是多余的。爱情也沾染了人世间的某些俗气——争吵、嫉妒以及纠缠。而独自眠餐独自行,看山中兰花次第开放,赏小鹿溪边饮潺潺流水。画一些枯枝与松竹,天亮起来诵诗书,夜晚听涛声与钟声。一生都洁净得似一滴水。一日三餐简洁得不能再简洁。一床,一枕;一衫,一更。明  相似文献   
863.
郁欣 《世界哲学》2015,(3):14-20,160
由于对《观念Ⅰ》时期胡塞尔根本立场的不完全理解,施泰因的同感现象学的研究起点与研究目标之间存在着不协调。一方面,同感现象学研究的起点是胡塞尔的"先验现象学"式的,这意味着对同感现象学的本质分析将集中于现象学还原以后的纯粹意识领域;另一方面,同感现象学研究的目标或意图在一定意义上又是实在论现象学式的,或者是一种"现象学的实在论"。施泰因从根本上拒绝将构造问题与"观念论"的立场相联,最终,她所发展的就既不是传统的实在论,也不是传统的观念论,而是一种特殊的、温和的先验观念论。  相似文献   
864.
母亲的信     
母亲这辈子只写过一封信,因为她一个字也不识。  相似文献   
865.
《中国宗教》2022,(10):45-47
陕西是全国宗教工作重点省份之一,五大宗教俱全。陕西作为中华民族和中华文化的重要发祥地,自古以来地理位置重要,在推进我国宗教中国化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文化资源和深厚的历史积淀。近年来,陕西各级统战、宗教工作部门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宗教工作的重要论述,全面贯彻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坚持我国宗教中国化方向,推动全省宗教工作再上新台阶。  相似文献   
866.
笛卡尔在"我思故我在"这个著名命题中规定"我"就是"我思",意指一个纯思维的实体,并以之作为其哲学理论体系的阿基米德点。对于该命题的含义和是非,哲学史上存在着复杂的争议。本文采取语用调查的方法,对笛卡尔在其著作中使用"我"这个词语的情况进行了全面考察和梳理,得到如下基本看法:在笛卡尔的著作文本中有两个"我",一个用作单数第一人称代词,指代笛卡尔本人,在叙事中实际发挥着指代行为主体的作用,为实践之"我",另一个被动接受笛卡尔的思辨规定,表示实体性的我思,为理论之"我";前者可以用"笛卡尔"这个普通专名来替换,或跟该专名合并使用,后者则不能这样;前者的使用一向清楚明白,后者的含义则始终令人费解。因此,如果哲学真要找寻一个具有确定性的起点,实践之"我"肯定优于理论之"我"。  相似文献   
867.
无悔的选择     
“上主,你召唤了我,我在这里。” 这句答复,我期盼了四年,如今,终于等到了这 一天,就如歌中唱到的:“我要举起救恩的杯,我要 呼喊上主的名,我愿是祂的仆役,在众百姓前还我的 誓愿……” 回想四年前,自己还是个充满幻想的女孩子,用 理想和青春的思绪编织出许多的梦:有一天,主耶稣 出现在我的梦中,从此,便成了我梦中的主角,从那  相似文献   
868.
14世纪中期,以彼特拉克为首的人文主义者开启了"德性政治"观念的复兴.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者倡导的"德性"不仅包括古希腊的四主德与中世纪的宗教德性,还涉及个人能力、专业知识等现代性的概念范畴.他们主张真正的高贵只能源于德性,希冀通过提升统治阶层的德性以实现政治改革.在德性政治的统摄下,人文主义者一方面提出在德性标准面前人人平等,另一方面秉持精英式德性教育理念,默认一定程度上的政治等级制.就本质而言,人文主义的德性政治仍然散发着强烈的精英主义气息.  相似文献   
869.
感动 《思维与智慧》2007,(11):12-12
亚洲的热带雨林中,有一种擎天巨树。它姿态秀美,树干挺拔,昂首于万木之上,使人无法仰视它的树冠。站在树下,听鸟儿往树顶上的鸣叫,小得像蚊子的嗡嗡声一样。[第一段]  相似文献   
870.
对人的关注是哲学永恒的主题。关于人的完整性,哲学家们从不同的角度作了不同阐述。柏拉图认为一个完整的人乃是一个用智慧统治感情和知觉的人。(勒鲁,第99页)费尔巴哈指出:完善的、真正的人,只是具有美学的或艺术的,宗教的或道德的,哲学的或科学的官能的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