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06篇
  免费   27篇
  国内免费   75篇
  2608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92篇
  2022年   57篇
  2021年   25篇
  2020年   60篇
  2019年   31篇
  2018年   21篇
  2017年   37篇
  2016年   48篇
  2015年   52篇
  2014年   308篇
  2013年   46篇
  2012年   57篇
  2011年   79篇
  2010年   93篇
  2009年   109篇
  2008年   127篇
  2007年   134篇
  2006年   157篇
  2005年   135篇
  2004年   177篇
  2003年   187篇
  2002年   180篇
  2001年   195篇
  2000年   72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19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32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41.
刘娟 《现代哲学》2020,(2):142-147
长生信仰原属私人福享,本与政治性的公共善好无关,《老子想尔注》却将国家治理建立在每个人宗教性的长生信仰基础上。背后的原因在于,它的"道"是具有强烈伦理色彩的至上神"老上老君",老君及其神界职官通过气的同构共感对世人实施以生赏善,以死罚恶的"神治"管理,以确保好人长生无恙、恶人短命遭殃。世人想要长生,必须遵循神诫,多行善举。在这个过程中,长生带有伦理性,实现了其在宗教政治中的重新定位。这解释了早期天师道以宗教治病为主要救赎内容,以组织管理道民的"命籍""命信"来安排教区活动的原因。疾病、"命籍"(生死簿)、"命信"(与神相盟的信物)皆是涉及人的生死之具,是神管理人的重要途径。这就是道教借助长生信仰进行"神治",以安排公共秩序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天师道教团以政教合一的"神治"方式,同样实现了世俗政府"治理民物"的目的。  相似文献   
942.
西方"大五"人格结构模型的建立和适用性分析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崔红  王登峰 《心理科学》2004,27(3):545-548
本文旨在对西方“大五”人格结构模型的形成过程及其适用性进行系统的分析。“大五”模型是依据“词汇学假设”,通过对英文人格特质形容词的分析建立起来的,有着明显的西方文化特点。跨文化比较的结果中支持“大五”模型的研究大多使用“强制的一致性”策略,而“衍生的一致性”策略往往得出与“大五”不同的结论。对中国人人格结构的研究也得到了不同于“大五”的“大七”模型,预示了“大五”模型不适合中国人的人格特点。  相似文献   
943.
神经症躯体化倾向的绘画诊断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陈侃  申荷永 《心理科学》2004,27(5):1236-1238
通过问卷、绘画测验和回归分析,7项绘画特征被验证能够有效反映神经症躯体化倾向。根据这些绘画特征建立的回归方程经检验具有中等的解释效果。同时,评分者一致性程度较高。研究结果表明,通过“树人绘画测验”,能够建立对神经症躯体化倾向进行有效测量的临床诊断工具。  相似文献   
944.
面向"生活的本身"是梁漱溟提出的理解儒学的独特视域。在此视域下,梁漱溟不仅揭示了儒学作为切合生活之"理"、人伦之"情"而建构的"生活的学问"的精神特质,还为我们指明了"生活上去理会实践"的"学儒"的基本态度和方法。梁氏这种面向"生活的本身"而论儒学与"学儒"的"生活"儒学观,对我们当代人了解(知)儒学、实践(行)儒学极具借鉴意义。接着梁漱溟来讲,面向"生活的本身",重建儒家思想与当代社会生活的关联,需要当代学者依"生活化"的要求来"说"儒学、"做"儒学;需要社会大众以涵养德性、修身立德为要来读经学儒。  相似文献   
945.
论"吃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一定的个人利益的损缺 ,换来了高于个人利益的整体利益的增进 ,这是“吃亏”的道德价值。除此之外 ,“吃亏”还有相对于“吃亏”者本人的内在价值。在市场经济中 ,纯粹出自经济理性的“吃亏”,是一种明智的、深谋远虑的市场行为选择 ,而以道德理性为依据的“吃亏”,则是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必要条件 ,也是市场经济对于人类、对于社会的价值和意义之保障。同时 ,社会又要尽量少让“老实人吃亏”,特别是不能让利己主义者利用老实人的“吃亏”。  相似文献   
946.
胡晓光 《法音》2004,(2):9-16
何为唯识?唯识者是“只有识”和“不离识”的统一。从存在意义上讲,唯识就是只有识。从认识意义上讲,唯识就是不离识。据《显扬圣教论》云:“阿赖耶识是有情世间生起根本,能生诸根,根所依处,及转识等故,亦是器世间生起根本,能生器世间故,又即此识亦是一切有情互相生起根本,一切  相似文献   
947.
纪华传 《佛学研究》2004,(1):261-270
明本特别重视禅宗中的“心”,通过“一心”会通诸宗。在批评传说为永明禅师撰的“禅净四料拣”基础上,提出“禅即净土之禅,净土即禅之净土”,认为禅与净一体而异名。又从禅教差别、禅教融通和以禅摄教等方面,对禅宗与天台、华严、唯识等教宗进行会通。明本的融合性思想又有鲜明的时代特点。明本站在禅宗的立场上,把禅宗看作是高于诸宗之上,在此基础上融摄诸宗。他的融合性思想反映出元代禅宗地位的下降,在面临教宗、净土等的挑战和攻击下,明本等禅僧不得不被动地给予回应,为禅宗的发展争取更大的生存空间。  相似文献   
948.
近年来,沈阳市深入贯彻党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论述,加快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全力进行区域文化创意中心建设。分析沈阳区域文化创意中心建设的现状和不足,基于沈阳特色文化,依托“文化+”模式,对沈阳区域文化创意中心建设提出合理性意见,着力推动沈阳文化产业发展,形成城市特色品牌效应,实现城乡旅游一体化发展。  相似文献   
949.

中药之“毒”由来已久,从食物中脱离的“毒药”与早期医学建立联系,随后在《黄帝内经》中形成中药之“毒”的理论框架,历经两千多年临床实践的丰富与发展,一个具有辩证逻辑的中药之“毒”理论体系最终得以呈现,在近现代科学思想影响下,中药之“毒”概念又有了新的突破。中药之“毒”概念的变迁史,也是与中医理论体系的关系史,在变迁历程中体现的直观性、模糊性、稳定性以及融合性四大特征有助于科学认识中药之“毒”,进而得出中药安全性研究应合乎中医自身特色,为解决当下中药安全性争议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950.
研究采用"对回忆的再认"范式,从输出监测的角度考察了操作效应的提取机制。实验1结果显示,被试操作任务条件下的自由回忆的系列位置成绩缺乏首因效应,却拥有扩展的近因效应;被试操作任务条件下的"对回忆的再认"成绩显著差于语词任务下的成绩,差异具体表现在组块2~9、10、11和12上,表明在上述组块,被试操作任务条件下的提取存在自动突显,即操作效应得益于这些组块在提取时的自动突显。实验2结果显示,在类别测验下,被试操作任务和语词任务的自由回忆成绩拥有相似的系列位置曲线,而"对回忆的再认"结果同实验1。研究认为自由回忆的系列位置效应与自动突显机制之间不存在直接的因果关系,而"对回忆的再认"范式则能敏感地测量出操作效应的提取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