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75篇
  免费   19篇
  国内免费   60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89篇
  2022年   48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48篇
  2019年   22篇
  2018年   20篇
  2017年   38篇
  2016年   53篇
  2015年   73篇
  2014年   308篇
  2013年   43篇
  2012年   46篇
  2011年   80篇
  2010年   93篇
  2009年   101篇
  2008年   131篇
  2007年   126篇
  2006年   154篇
  2005年   135篇
  2004年   182篇
  2003年   189篇
  2002年   161篇
  2001年   194篇
  2000年   69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17篇
  1994年   47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7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朱玉德 《美与时代》2014,(12):134-134
抓拍被认为是摄影的中一种常用方法,在人物摄影中这样的手法也是常用的。这样的手法实际上也是一种观念、立场以及原则,因为在人物摄影中有了抓拍,人物的自然活动情况得以真实的表露,真实的现场气氛也会得以体现。  相似文献   
102.
当代中国社会,每天都在不断产生新的媒体奇观。从文章、马伊琍婚姻风波事件涉及的主体和国内外媒体的广泛参与、难以计数的网络跟帖、微博热评等来看,它确实形成了当下中国波及世界的一大媒体奇观,全面而深刻地反映了当代家庭婚姻伦理文化的变动和亟待引导的状态。本文拟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指导,审视中国传统家庭伦理"贵和守孝"在当代语境中的传承和变异,剖析其对婚姻家庭的种种影响,批判封建婚姻伦理在消费主义文化影响下局部领域的死灰复燃及其对道德、婚姻和家庭社会和谐的破坏,考量如何在马克思主义哲学视野内,重新构建和广泛传播社会主义新型家庭婚姻伦理。  相似文献   
103.
微信朋友圈是人们日常交流的重要载体,将其置于传播"仪式观"理论视阈进行考察,可发现微信朋友圈能实现一定的伦理功能:朋友圈点赞契合用户维护人际关系的需要,朋友圈分享符合用户自我呈现的愿望,朋友圈共享参与后联结的价值共同体一定意义上使用户获得了群体归属感。但微信朋友圈存在的现实隐忧也是不容忽视的:朋友圈点赞实质上是一种浅层交流,其背后隐藏着情感脆弱性危机;朋友圈中自我形象建构蕴藏着的虚实冲突会使个人陷入社交困境;互联网语境中的脱域共同体也会带来价值失真等问题。  相似文献   
104.
本研究探讨了自尊与网络过激行为的关系,以391名大学生为被试,采用问卷法考察了社交焦虑在自尊与网络过激行为关系中的中介作用,以及该过程是否受到公我意识、私我意识水平的调节。结果发现:(1)在控制了性别、年龄后,自尊对网络过激行为具有负向预测作用;(2)社交焦虑在自尊和网络过激行为间起部分中介作用;(3)公我意识调节自尊对网络过激行为的直接作用。相对于公我意识水平高的大学生,直接效应对公我意识水平低的大学生更显著;(4)自尊对社交焦虑的作用还受到个体私我意识的调节,相对于私我意识水平低的大学生,间接效应对于私我意识水平高的大学生更显著。  相似文献   
105.
渊声 《天风》2015,(4):36
问:我们夫妻在名义上都算是基督徒,但我先生不知怎的染上了赌瘾,我多次劝他停手,也与他不知争吵过多少次。他有时也懊悔,但不久又像着了魔似的想方设法去赌,令我十分痛苦,真是"一人犯罪,全家遭罪"!我当怎么办?—信徒:小芳答:小芳姊妹,你好!我很同情,也很理解你的遭遇。其实,类似你这样的家庭还真不少见,尤其在我国农村不少地方,农民一闲下来就围在赌桌上,还自称这是"小赌怡情"。可是,那一个个大赌棍不正是从小小的"怡情"开始的吗?赌博因其  相似文献   
106.
如何对待黑格尔哲学的思想遗产,对于当代中国哲学,尤其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具有十分特殊的意义。在此问题上,我们必须相对区分"实然"与"应然"两种不同的向度,前者侧重于"学术的对象",后者则侧重于"思想的事情"。从"应然"向度理解黑格尔哲学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关系,意味着我们要自觉地反省黑格尔哲学中"死的东西"与"活的东西",尤其要对黑格尔哲学所包含的"历史理性主义"与"总体主义"思维定势保持高度的警惕并具备与之告别的敏锐和勇气,而黑格尔哲学对现代社会本性、困境的深刻反省,对一切把知性规定终极化和绝对化的知性形而上学的深刻反省以及由此所蕴含的批判力量,则是我们应吸取的、具有深刻当代意义的重要思想资源。  相似文献   
107.
渊声 《天风》2015,(2):36
<正>问:说起来真难以启齿,我被解雇了,这令我难以接受。对我这个靠工资养家的人来说,这无疑是一场不小的灾难。虽然我是基督徒,但我真的感到难过和恐慌,我当怎么办?肢体:小美答:小美姊妹,你好!你的遭遇我十分同情,你的难受我也理解。人生难免会有波澜与曲折,工作变动也是常有之事,所以你不必感觉羞耻、困惑、自责或哀伤,更不要因此愤怒。负面情绪不但无助于你目前困境的解决,相反可能带出新的问题与麻烦。  相似文献   
108.
我们在尘世飞翔,有时疲惫不堪。这时我们是一只小小鸟,渴望有一个栖息的巢。在纷扰的尘世间,有这样一棵大树。这是一棵无用的大树,其木材不能用来制造恢宏的宫殿,也不能用来制造舟车、棺椁、户枢。这是一棵无用的大树,但是枝繁叶茂,浓荫匝地,其广阔的阴凉甚至可以遮蔽数千头牛。在这样一棵无用的大树上,有一个温暖而干燥的巢,对于那些疲倦的灵魂来说,这是一个美丽的家。我们都是尘世间奔波不息  相似文献   
109.
洪书永 《天风》2012,(4):62-62
江西圣经学校于2012年3月8日晚上,为庆祝“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欢迎第22期教牧进修班新生,在学校四楼大教室举行了“爱在幸福校园”的文艺晚会。晚会由校学生会筹办并主持。晚会节目丰富,增进了同学问的团契友爱。  相似文献   
110.
“多少”概念发展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数量判定任务,分别用2~30和5~100范围内点子图为刺激,研究个体“多”和“少”概念的发展。结果发现:在5~100点子条件下,随年龄的增长,个体“多”概念的判断值、“少”概念的判断值、“多”“少”概念的临界值均显著增大;7~9岁是个体“多少”概念发展的转折期;个体对“多少”概念的认知具有相对性;在本实验的两种条件下,随年龄增长,个体“多”概念的判断值、“少”概念的判断值、“多”“少”概念的临界值逐渐趋于刺激点子数最大值的2/3、1/3、1/2,“多”概念与“少”概念判断的不确定距离逐渐趋于刺激点子数最大变化范围的1/3或略小于1/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