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20篇
  免费   275篇
  国内免费   711篇
  4406篇
  2024年   23篇
  2023年   137篇
  2022年   139篇
  2021年   82篇
  2020年   141篇
  2019年   81篇
  2018年   77篇
  2017年   100篇
  2016年   120篇
  2015年   102篇
  2014年   464篇
  2013年   108篇
  2012年   138篇
  2011年   197篇
  2010年   166篇
  2009年   194篇
  2008年   194篇
  2007年   205篇
  2006年   224篇
  2005年   214篇
  2004年   284篇
  2003年   289篇
  2002年   204篇
  2001年   249篇
  2000年   98篇
  1999年   25篇
  1998年   25篇
  1997年   27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28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16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61.
杨某,女,24岁,遭遇失恋挫折,严重影响了日常学习与人际交往,精神痛苦5个多月。本案例通过对其心理和行为问题诚心进行探讨,利用合理情绪疗法,使其认识和领悟到自己不合理的认知方式,增强其自我调控能力。  相似文献   
862.
内—外倾人格(即外倾性)是与情绪活动密切相关的人格特质:该特质不但影响人类的适应能力与主观幸福感,还与焦虑、冲动等情绪—行为障碍的产生有密切关联。在以往研究中,外倾性与情绪健康的关系集中体现为内—外倾人格对情绪事件易感性的影响,如外倾人格得分的增高伴随着对奖赏刺激更强的积极情绪反应水平。然而,上述联系也有可能是由于外倾性不同的人群具有不同的情绪调节特点导致。因此,可通过系统操纵外倾性人格因素与情绪调节方式,从外倾性人格特质对情绪调节方式及调节效果影响的角度,深入探讨外倾性和人类情绪与健康的关系。拟综合使用行为调查与生理测量、EEG/ERP 与 fMRI 手段,开展如下三个层面的研究工作:1)情绪调节问卷的编制及内、外倾人群情绪调节策略的比较研究;2)外倾性对情绪调节的影响及其脑机制研究,探讨认知情绪调节的生理变化、时间进程及神经基础与内—外倾人格的关系;3)情绪稳定性不同的内、外倾人群其情绪调节的特点及其脑机制研究。通过上述系列研究,深化对情绪与人格关系的认识,从而为心理健康的维护,情绪障碍的治疗及相关疗法的开发应用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863.
对一例出现一般心理问题的求助者,应用合理情绪疗法,帮助该求助者找到自己的不合理信念,经过5次的咨询治疗,通过改变其对事物的不合理认知,达到缓解焦虑情绪的目的,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两个月后随访,求助者的焦虑症状明显缓解,能够正常学习和人际交往。  相似文献   
864.
目的:探讨应对策略与工作态度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应对策略量表、能量和认同量表对300名企业员工进行调查,利用典型相关分析等统计方法考察员工的不同应对策略与工作倦怠和工作投入之间的关系。结果:三对典型相关系数均达到显著性水平,分别为0.588、0.355和0.265;应对策略通过3组典型因素可以解释工作态度总变异量的57.97%、19.89%和12.60%,以情绪为中心的应对策略、以问题为中心的应对策略、重新评估主要是由第一个典型因素影响员工的情绪耗竭、去人性化、活力、奉献,共解释四个工作态度总变异量的92.64%;结论:应对策略对工作态度有显著的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865.
<正>赶紧帮我找个对象,真受不了我爸妈天天叨叨我啦!很多大龄女虽然嘴上说非常想恋爱、想找男朋友,但实际上她们从心里对恋爱的欲望并不强烈,着急只因为父母及亲朋好友的压力。在这种状态下相亲,很容易错过适婚对象。案例相亲次数太多已成无奈大龄未婚女:王琳(28岁,公司白领)大学毕业后,王琳与家在外地的男友很自然  相似文献   
866.
某中学高一新入学男生小新,在受到同学的非议和班委的批评后,出现了焦虑情绪,害怕所有同学都看不惯自己,担心沾染上社会上的小混混和毒品,已无法坚持正常的学习和生活。经过测验和分析,诊断为由于对人际关系的不良认知导致的具有泛化特征的病理性焦虑。咨询师在采用认知行为疗法进行干预性心理辅导的同时,开展团体辅导活动加强班级文化建设,帮助来访者改变了不合理信念,树立了人际信心,消除了病理性焦虑情绪。  相似文献   
867.
决策研究领域日益重视情绪的作用,情绪的认知评估理论、道德情绪理论及动机维度模型等新兴情绪观使研究者对决策机制的认识不断深化,出现了解释情绪在各类决策中作用机制的理论成果:情绪浸润模型、风险决策感知与评估双系统模型、情绪即社会信息模型、神经情感决策理论。未来尚需加强作用机制的验证研究,从情绪具身角度进行思考,基于知情交互的角度整合理论体系,重视神经生理机制理论及模型建构。并简要分析了理论成果的启示。  相似文献   
868.
本研究采用问卷法对北京市五城区12所小学283名三至六年级小学儿童进行了调查,考察其知觉中的父母教育行为与其焦虑情绪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1.小学儿童知觉中的父母教育行为具有一定的内在结构,均包括惩罚/严厉、爱/支持、民主/信任和过度保护四个维度;2.小学儿童知觉中的父母教育行为与其焦虑情绪之间有显着的高相关;3.进一步回归分析发现,母亲的惩罚/严厉行为和父亲的民主/信任行为、过度保护行为对小学儿童的焦虑情绪有着显着影响。  相似文献   
869.
以639名流动儿童为被试,通过问卷调查探讨了认知重评和表达抑制两种情绪调节策略对流动儿童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及自尊和心理弹性的中介作用。结果表明:(1)认知重评既直接正向预测流动儿童的主观幸福感,又能通过自尊和心理弹性及自尊→心理弹性的序列中介作用间接预测流动儿童的主观幸福感。(2)表达抑制对流动儿童主观幸福感的直接预测不显著,但通过负向预测自尊和心理弹性及自尊→心理弹性的序列中介作用间接预测流动儿童的主观幸福感。  相似文献   
870.
潘发达  王柳生  张庆 《心理科学》2012,35(3):659-663
混合情绪是指同一情境中同时存在两种不同或者矛盾的情绪状态,主要包括混合情绪理解和混合情绪体验两个方面,其发展模式表现为从单一情绪理解到多种情绪理解、从继时性混合到同时性混合的特点,但在具体的发展年龄特征上研究结果存在分歧。混合情绪的发展研究主要采用临床访谈法,其基本研究范式一致,但在材料的制作、刺激的呈现、被试的反应方式以及结果的处理等方面存在差异。未来,在研究范式上需要有所突破,内隐测量、认知神经科学方法等对揭示混合情绪发展规律都有其独特的优势。同时,应扩大研究对象的年龄范围,从发展水平和模式两个方面系统考察儿童混合情绪的发展特点及其影响与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