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08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63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80篇
  2022年   53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50篇
  2019年   24篇
  2018年   21篇
  2017年   31篇
  2016年   45篇
  2015年   55篇
  2014年   354篇
  2013年   52篇
  2012年   90篇
  2011年   106篇
  2010年   119篇
  2009年   137篇
  2008年   155篇
  2007年   149篇
  2006年   170篇
  2005年   156篇
  2004年   180篇
  2003年   197篇
  2002年   187篇
  2001年   203篇
  2000年   73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19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邱环 《法音》2012,(10):49-55
农禅是最富有中国特色的禅宗修禅方式和生存方式,孕育于东山法门时期四祖道信、五祖弘忍的"坐作并重",完成于马祖弟子百丈怀海禅师制定的"普请法"。农禅将禅僧生活、生产劳动与参禅修学结合在一起,既解决了僧团生存自养问题,又不影响禅修与宗教生活,因而适应了中国文化传统与  相似文献   
72.
俗世与世俗     
俗世是我们赖以生存的空间,俗世的土壤中生长着真诚、善良、挚爱和梦想。在春天赏花,在夏天冲浪,在秋天收获,在冬天赏雪,四季轮回中,一切都是那么真实而自然。世俗是俗世的另一个极端,它消解崇高,扭曲浪漫,戏弄单纯,掩盖真相。世俗之人猥琐而贪婪,他们将小聪明当做大智慧,故弄玄虚,招摇撞骗。  相似文献   
73.
幸福是什么?不论是强调外在的富足,还是突出内在的自足,归根究底是对生存状态、生活质量和生命品质的肯定。就此而言,我们可以从生命的三维性来完整地把握和理解幸福:生命  相似文献   
74.
在一家民俗馆里,我又看到了柳条笸箩、罗和罗面挂,记忆一下子回到了遥远的童年。父亲是柳匠。我小的时候,父亲常常利用冬闲时间割回大量的柳条。春天一到,把柳条成捆地直立在小河沟里“生”起来,过不了多久,这傻傻的柳条就会欢欢喜喜地长出翠绿的柳芽。这时,父亲把它们扛回家来,一家人一起剥柳条的皮。因为下手要轻重适宜,因此大人负责用铁夹子把柳条夹一下,“唰”地一声,水分十足的外皮便绽开来,老人和孩子把皮剥下来,剥完皮的柳条白净净、湿淋淋的,满溢着生命的汁液。  相似文献   
75.
在中国传统官德体系中,"慎"和"清"、"勤"一样,都是最核心的道德要求。"慎"德既是"清"、"勤"等德性养成和保持的前提,其本身也是一种重要的德性,在施政中可以更好地维护老百姓的福祉和利益。在现代公共管理中,遵循"慎"德的要求,就要谨慎地使用手中的权力,审慎地对待每一项决策,同时还要在管理的态度和方式上更多地听取众人的建议。在现代行政管理中,"慎"德的价值主要体现在:它是确保行政人员以公共利益为价值目标的重要保障,是确保社会科学发展的内在要求,对于克服风险和危机、维护社会稳定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6.
"责任"的本意是指人们在担任某一社会角色时应尽的义务,也包括应承担的过失。"责任"天然具有"伦理"的内涵。"责任伦理"是指人们在担任某一社会角色时应承担的责任、应遵循的道德准则。孟子虽未明确提出"责任伦理"概念,但其"老者"思想中蕴含着丰富的责任伦理意识,具体表现为:"养口体"与"养志"相结合之家庭责任伦理意识;"老吾老以及人之老"之社会责任伦理意识;"养生丧死无憾"之终极责任伦理意识。  相似文献   
77.
正由北京师范大学哲学与社会学学院主办的"向善的生活:伦理学体系阐释的新尝试——《伦理学概论》学术思想座谈会"于2014年1月11日在北京师范大学举行。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和全国部分高校的三十余位专家学者参加了本次座谈会。会议根据议题分为三个阶段,每一阶段设定主旨发言和自由讨论两个环节。在持续近六个小时的会议中,与会学者围绕北京师范大学廖申白于2009年出版的《伦理学概论》一书及相关议题展开了热  相似文献   
78.
各类研究和调查数据表明,现阶段青少年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日趋严峻,其中以人际关系敏感、行为异常、心理承受障碍等表现较常见.因此,学校体育教学应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重视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在体育课堂教学中渗透心理教育是指教师在体育课堂教学过程中,自觉地有意识地运用心理学理论和技术,帮助学生提高心理素质,促进学生认知、情感与行为技能发展的活动.在体育课堂教学中如何有效地渗透心理教育呢?  相似文献   
79.
《四川心理科学》2014,(3):F0003-F0003
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及落实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关于加强创新人才培养、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要求,更好地交流基础教育教学研究与实践的经验,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和创新人才培养,提高广大教师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和教育科研的水平,推进全省基础教育群众性教育科研工作的科学发展,四川省教育学会教育管理分会联合《教育策划与管理》联合举办2014年四川省基础教育“科研创新”论文评选活动。  相似文献   
80.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语文教学的根本任务.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善于通过指导、点拨,让学生自己动脑、动口、动手,解决疑难,分辨是非,理解情意,获得知识,使学生逐步在自主学习中学会学习,提高看书、读报的能力并养成认真阅读的习惯.以下是笔者在这方面的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