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61篇
  免费   21篇
  国内免费   72篇
  2754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96篇
  2022年   56篇
  2021年   20篇
  2020年   75篇
  2019年   25篇
  2018年   24篇
  2017年   41篇
  2016年   51篇
  2015年   57篇
  2014年   315篇
  2013年   50篇
  2012年   72篇
  2011年   96篇
  2010年   97篇
  2009年   116篇
  2008年   149篇
  2007年   130篇
  2006年   169篇
  2005年   140篇
  2004年   183篇
  2003年   197篇
  2002年   176篇
  2001年   200篇
  2000年   76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18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26篇
  1994年   20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4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11.
略论道教的中和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和”,是认识和讲究关于天地人协调和谐的、含意广泛、丰湛的哲学思想范畴,也是取得主客观理想境界、状态的一种标志。  相似文献   
912.
朱清华 《世界哲学》2009,(6):107-115
近代以来人被定义为主体,主体和客体的关系问题成为哲学的主要问题。主体对客体的关系是一种表象关系,客体被主体所表象,主体成为思维和存在的中心。而现代科技的发展使得表象关系又进一步变为控制关系。作为主体的人征服和控制世界,人自身最终也变成被控制过程的一部分,有失去自身的危险。海德格尔则打破了这种主体-客体对立的模式,重新构建主体性。他所说的主体是"在-世界-中-存在"的超越着的此在。海德格尔用此在的这种源始的存在方式解构了主客对立的主体自我,并说明了自我是此在操劳活动最终的"为何之故",此在本真的自我也是此在本真的"能在"。  相似文献   
913.
过度自信是个体高估自身判断精确度的一种认知偏差。过高估计和过高定位作为过度自信的两种主要类型被认为是个体在评价其绝对能力和相对能力时的表现。一般认为信息加工的偏差与判断误差的无偏性是造成过高估计的主要原因。自我提升动机、权重差异与信息的差异被认为是产生过高定位的原因。但是过度自信的这两种类型却在不同难度的任务巾出现了分离现象。最近,研究者提出了贝叶斯过度自信,用贝叶斯推理对不同任务中二者的分离进行了整合。过度自信产生的原因和内在心理机制、过度自信对决策的影响以及过度自信中的个体差异研究将会成为该领域日后研究的趋势。  相似文献   
914.
OK库是一个开源数据库,被用于支持广义SAT问题领域的研究和发展,该库可从下述网址获得:http://www.ok—sat—library.org.。本文中我们讨论了这个数据库的发展历史、开发动机和组成架构,并概述了其当前的状况。文章解释了它与现有其它平台的差别:在我们看来,OK库的方法是“整体性”的,也即OK库不仅包含程序代码,也包括用于处理和评价实验(以及实验结果本身)的研究计划和方法。因此可以把OK库理解为IRE,即集成研究环境(但它并非只是构建一个单独的集成块,而是基于Unix/Linux传统的工具箱)。“广义可满足性问题”被理解为SAT问题向CSP的推广,本文中讨论了其中的基本思路。作为结束,本文阐述了解决高级核心SAT的(我们所认为的)十个基本研究问题。  相似文献   
915.
因为鸠摩罗什的经典译本中出现了三次系词是,《中论·观四谛品》第18颂在汉语佛学中又被称为三是偈。此颂在中国佛学史上地位重要,天台宗的圆融三谛思想即从此发挥。近代以来,学者通过解读《中论》梵文本,对天台的解读产生质疑,但诠释经典的义学努力和经学训诂本身并不完全相同,不同的《中论》诠说系统都有其自身不可替代的哲学史和文化史价值,在这个意义上细致同时带有比较视角地对吉藏《中论》诠释进行研究是十分有意义的。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吉藏《中观论疏》中关于《中论·观四谛品》第18颂的四种诠释做了较为细致地分析,以期突出吉藏所代表的汉传佛教中观义学体系的特色和学术贡献。  相似文献   
916.
本文通过对汉语文献包括日本法相宗的相关文献的解读,解析了玄奘所作的两个典范性的因明量式胜军比量与唯识比量的具体作法,认为灵活使用自许的简别是玄奘对因明学的创造性发展。按照因明作法的通则,自许是对整个因支的简别,使整个因支能满足因的第一相以避免他随一不成过,由此该比量也就成了自比量。而玄奘则创造性地以自许来简别因支中的某一部分以避免其他过失,比如,在胜军比量中是为了避免自异分同全的不定过,在唯识比量中是为了避免有法差别相违过。由于整个因支之能满足因的第一相依然为立敌双方所共许,所以该比量仍为共比量。这种对简别的灵活使用,是汉传因明学的一个显著特色,在东亚唯识学传统中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917.
1664年巴黎外方传教会的成立,是罗马教廷打破葡萄牙垄断远东教务,夺取中国保教权的关键步骤。至1946年,共有741名传教士派往中国西南五省,创建全部17个教区,牧养至少27万信徒,在区域与人数上,基本形成独享教务格局。与此同时,传教士对清末民国西南边疆的自然地貌、风土人情与山地民族进行了调查研究,形成影像视频、口述采访、游记实录与民族志作品等类别多样的西南研究资料。其中,正式发表的著述至少174部/篇。正是这种传播福音与调查研究并举的科学传教(La Science Missionnaire),及其衍生的研究成果,主观上推动了民国时期西南边疆天主教教务的长足发展,乃至执全国之牛耳,客观上形成了与学院派西南学研究迥异却交织并行的传教士西南学研究。这类研究,从知识借鉴与学派传承两方面,影响着近代西南边疆研究的史料来源与学术脉络,启迪、引导乃至推动西南边疆研究从传统走向近代的学术转型。  相似文献   
918.
思无邪,从汉代至今一般误读为思想纯正。其实,思无邪在《诗经·鲁颂·駉》一诗中,思作句中语辞,连接无邪作补语,即以车袪袪思无邪,无邪指不偏斜,补充说明马的步子正,不偏离所驾车辆的行进方向。思无邪,思马斯徂,写马匹其致一也。孔子以思无邪评价成百上千诗之旨归,引《诗》断章,但未失原义,以马匹的其致一也写诗三百的其致一也,所致者王道也。  相似文献   
919.
元代巴蜀易学学者王申子,其思想具有折中调和、兼容并包的特点,反映了当时儒道融通、朱陆合流的学术趋势。他一方面认同即物穷理,另一方面提出觉即复的观点,主张一念发动当下返善,强调发明本心,具有较强的心学意味。王申子还提出几学来解释觉即复,在几学视野下可见从《易传》到程朱再到王阳明的知行观之间存在较为明晰的逻辑线索。在几学背景之下,王申子提出本无的本体论和诚敬的工夫论。可以看出宋元儒家吸纳佛道来完善自身话语系统,从而在更高层次上向先秦儒学复归的努力。  相似文献   
920.
李爱梅  田婕  李连奇 《心理科学》2011,34(4):920-924
研究目的:探讨易得性启发式对风险决策认知过程的影响,以及易得性启发式与决策框架相互作用下的风险投资行为特点。方法:采用2×2×7混合实验设计和情境实验。结果:成功结果的易得性启发式导致对风险决策问题采用自上而下加工,失败结果为自下而上加工;成功结果时投资倾向为风险趋向,失败结果为风险规避;易得性启发式与决策框架共同影响风险投资倾向。结论:易得性启发式影响风险决策的认知加工过程,并与决策框架对风险投资倾向产生交互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