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15篇
  免费   22篇
  国内免费   69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91篇
  2022年   53篇
  2021年   20篇
  2020年   57篇
  2019年   24篇
  2018年   22篇
  2017年   41篇
  2016年   51篇
  2015年   57篇
  2014年   311篇
  2013年   50篇
  2012年   72篇
  2011年   96篇
  2010年   97篇
  2009年   116篇
  2008年   150篇
  2007年   130篇
  2006年   169篇
  2005年   138篇
  2004年   183篇
  2003年   197篇
  2002年   177篇
  2001年   200篇
  2000年   72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18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26篇
  1994年   20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4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41.
略论道教的中和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和”,是认识和讲究关于天地人协调和谐的、含意广泛、丰湛的哲学思想范畴,也是取得主客观理想境界、状态的一种标志。  相似文献   
842.
周婷  李娟 《心理科学进展》2009,17(6):1185-1190
“语义一致性加重复”范式(congruity-plus-repetition paradigm)在早前重复范式的基础上增加了早期语义情境用以控制重复效应的前期成份N400和后期成份P600之间的相互干扰。作者回顾了这种范式在轻度认知损伤(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MCI)的事件相关电位研究领域的应用,并分析了该范式在MCI的识别及预测其向痴呆转归方面的优越性。提示效应的组合更能标记正常认知老化向痴呆的动态过渡;能产生两个或多个效应组合的实验范式将是该领域未来研究方向之一。  相似文献   
843.
朱清华 《世界哲学》2009,(6):107-115
近代以来人被定义为主体,主体和客体的关系问题成为哲学的主要问题。主体对客体的关系是一种表象关系,客体被主体所表象,主体成为思维和存在的中心。而现代科技的发展使得表象关系又进一步变为控制关系。作为主体的人征服和控制世界,人自身最终也变成被控制过程的一部分,有失去自身的危险。海德格尔则打破了这种主体-客体对立的模式,重新构建主体性。他所说的主体是"在-世界-中-存在"的超越着的此在。海德格尔用此在的这种源始的存在方式解构了主客对立的主体自我,并说明了自我是此在操劳活动最终的"为何之故",此在本真的自我也是此在本真的"能在"。  相似文献   
844.
过度自信是个体高估自身判断精确度的一种认知偏差。过高估计和过高定位作为过度自信的两种主要类型被认为是个体在评价其绝对能力和相对能力时的表现。一般认为信息加工的偏差与判断误差的无偏性是造成过高估计的主要原因。自我提升动机、权重差异与信息的差异被认为是产生过高定位的原因。但是过度自信的这两种类型却在不同难度的任务巾出现了分离现象。最近,研究者提出了贝叶斯过度自信,用贝叶斯推理对不同任务中二者的分离进行了整合。过度自信产生的原因和内在心理机制、过度自信对决策的影响以及过度自信中的个体差异研究将会成为该领域日后研究的趋势。  相似文献   
845.
OK库是一个开源数据库,被用于支持广义SAT问题领域的研究和发展,该库可从下述网址获得:http://www.ok—sat—library.org.。本文中我们讨论了这个数据库的发展历史、开发动机和组成架构,并概述了其当前的状况。文章解释了它与现有其它平台的差别:在我们看来,OK库的方法是“整体性”的,也即OK库不仅包含程序代码,也包括用于处理和评价实验(以及实验结果本身)的研究计划和方法。因此可以把OK库理解为IRE,即集成研究环境(但它并非只是构建一个单独的集成块,而是基于Unix/Linux传统的工具箱)。“广义可满足性问题”被理解为SAT问题向CSP的推广,本文中讨论了其中的基本思路。作为结束,本文阐述了解决高级核心SAT的(我们所认为的)十个基本研究问题。  相似文献   
846.
元认知的性质、结构与评定方法   总被引:30,自引:0,他引:30  
对元认知的性质、结构及评定方法等一系列问题进行了探讨。首先介绍了“元”概念产生的哲学根源及其哲学涵义,以及元认知模型的基本特点;重点分析了元认知与认知的区别;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元认知有三个成分:元认知知识、元认知体验和认知调节;并总结了元认知评定的主要方法;最后对元认知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研究前景作了分析。  相似文献   
847.
贾红亭 《天风》2011,(1):14-15
在千湖之省的楚天大地,在浩浩荡荡的长江汉水之滨,在繁华的汉口中心城区,矗立着一座基督教堂——武汉市基督教荣光堂。在圣灵的引领下,牧长们带领广大信徒走独立自主、自办教会的“三自”爱国道路,努力营建和谐教堂,构建和谐社会,真诚服务社会人群。荣光堂先后被评为湖北省“五好”宗教活动场所、武汉市宗教界“三个文明”建设服务先进集体、湖北省创建“和谐寺观教堂”活动先进集体。  相似文献   
848.
潘 师 正 586~684字 子 真 , 是 隋 唐 时 期 著名 道 士 , 也 是 高 道 司 马承 祯 的 老 师 。 据 《旧 唐书 》记 载 ,潘 师 正 曾 对 司马 承 祯 说 : “我 自 陶 隐 居传 正 一 之 法 , 至 汝 四 叶矣 。 ”① 潘 师 正 和 司 马 承祯 都 是 上 清 派 的 宗 师 ,为 什 么 史 书 说 他 们 传 的是 “正 一 之 法 ”呢 这 是个 非 常 值 得 重 视 的 问题 。 同 样 值 得 重 视 的 是学 者 们 对 这 一 问 题 的 不同 解 答 。一 种 观 点 认 为 ,这 是 将 “上 清 之 法 ”误 作 “正 一之 法 ”。陈 国 符 …  相似文献   
849.
王雪君  郭佳宏 《世界哲学》2022,(1):152-159+161
"意外考试"悖论中的一个重要问题是,老师宣告的意想不到的考试指的是什么,即我们如何解释"意外考试"或"意外"。实际上,导致"意外考试"悖论的根本原因就在于对"意外"的不恰当解释。为了防止走向确定论的阵营,我们将从心理层面上给予"意外"一种非确定论的解释,进而解决"意外考试"悖论的困境。当某件事的发生与主体在该事件发生之前某一时刻上的预期相悖,或者不在主体的预期之中时,我们称其为"意外"。关键在于,"意外"的发生总是针对主体在某个具体时刻上的预期或不预期而言的。对于"意外考试"悖论来说,不论老师所说的"意外考试"实际发生在哪一天,针对的都是学生在下周一之前某个时刻上的不预期。  相似文献   
850.
山西五台山“山名”颇多,但“五台山”之名流传最广、影响最大。其名称源于“五座台顶”之地理景观,但在后来的发展中,“五台”和佛教义理名相彼此融合,相得益彰,这离不开历代祖师的诠释。从北魏至唐代,祖师有多种解释,其中,澄观通过对“五”的诠释将这一地理景观赋予佛教意义,奠定了理论基础;宋元时期,延一和八思巴进一步引入密教经典和思想,予以重释和新证;明清时期,以镇澄和三世章嘉为代表的祖师继承并发展了这一理论。历代祖师们将五台山的五座台顶和五方、五部、五佛、五智、五蕴等一一对应,赋予其独特的佛教文化内涵,将“五台”认定为五方佛的幻化之地和文殊菩萨的智慧圣地,使自然意义上的台顶成为佛教义理和名相的地理表征。祖师们的论证,一方面受到了佛教文化中以“五”组织名相的影响,另一方面,受到了中国传统文化崇尚数字“五”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