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59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59篇
  2332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83篇
  2022年   50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56篇
  2019年   23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26篇
  2016年   36篇
  2015年   41篇
  2014年   292篇
  2013年   36篇
  2012年   44篇
  2011年   67篇
  2010年   79篇
  2009年   91篇
  2008年   114篇
  2007年   119篇
  2006年   147篇
  2005年   130篇
  2004年   174篇
  2003年   182篇
  2002年   169篇
  2001年   192篇
  2000年   69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51.
三代以来以礼乐、"三才"与阴阳所构成的宇宙观和社会人生观是古人文化视野中最大的解释系统,广泛地闪现在古代思想文化的各个领域,并贯通于古人关于天、地、人三界的理解中,成为中国古代知识系统与信仰体系的核心所在。本文从思想史的角度清理了礼与乐不同的质态特征与精神品格,两者之间的动态平衡与普遍联系,以及在"六艺"传统中的价值与地位等基本问题。  相似文献   
952.
罗光与牟宗三的先秦儒学观在基本观点上有显著的不同,集中于"宗教人文化"与"形上学之有无"两个问题。这些差异的产生主要是基于两人对先秦儒学中的道德、形上学与信仰之间关系的不同理解。两人从不同侧面揭示了先秦儒学的复杂面貌,其结论各有得失,体现了当代台湾地区儒学研究的多元性特征,对于我们更为充分而深入地把握儒家思想的理论特质提供了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953.
<正> 世界宗教是一家,是事实,也是真理。只有狭獈的宗派主义者,无知狂徒,或执迷于"教"而对"宗"毫无所知的人,是不会承认这一真理,也不会接受这一真理的。我在香港。香港有一个"六宗教领袖座谈会"的社团组织,每年都有定期的活动。比如:六宗教元旦招待会,六宗教国庆招待会,六宗教思想交流报告会,庆祝香港回归十周年六宗教祈福会……等等。不仅如此,我们香港佛教联合会每有重大法务活动,会邀请兄弟宗教领袖出席,他们也都会翩翩盛装,盛情而来,共同参与。同样,兄弟宗教每有他们的重大庆典活动,他们也会邀请佛教代表前往参加,我们也都会虔诚而往。这  相似文献   
954.
中国历史上起初并不使用"邪教"一词,直至清代,"邪教"的含义才接近今义。虽然历朝法规都对类似的行为做出了禁令,但是并没有明确的认定标准,常在处置具体事件时才作出判断。不同时代的"邪教"特征不同,同一时代不同的"邪教"教派有共通之处。"邪教"活动与一般的神灵崇拜活动之间很难区分,对其处置存在着相当的困难。  相似文献   
955.
"仁"是《论语》乃至儒家最重要的一个德目。在《论语》中,"仁"这一概念的性质取决于使用方式。"非仁"这一评价方式的广泛使用,意味着"仁"已经逐渐剥离于日常语言,而具有理论语言的性质。从这个意义上说,《论语》中的"仁"的意义首先是伦理学的而非伦理的。  相似文献   
956.
“假想伙伴”现象的描述最早出现于20世纪30年代,但把它单独作为一个重要课题进行专门研究却是近二十年的事情。文章回顾了有关假想伙伴研究的历史起源和近期研究成果。文章认为创造假想伙伴是儿童解决适应困难的一个有效手段。分析这一现象对幼儿教育具有很大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957.
要想构建和谐社会,不仅要解决好人与人之间、家庭与国家之间、当政者与广大人民群众之间的关系,而且也要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儒家的“天人合一”、“仁民而爱物”、取之有度,以及“制天命而用之”的思想理论,对于解决人与大自然及世间万物共处共存、和谐发展的问题,无疑是大有益处的。今天,我们党提出的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对于自然生态的保护与和谐社会的构建有着重大的战略意义。但也决不可忽视了儒家生态观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958.
《周易》是人类轴心期唯一一本由符号系统与文字系统共同构成的书,其本身蕴含有极为丰富而独特的传播观念。在"传播学本土化"的实践过程中,《周易》所折射出来的"以象为本"的传播系统、"取象比类"的传播模式、"假象喻意"的传播规范,不仅在中国古代传播史上具有不容忽视的地位,而且对当代传播理论和实践具有相当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959.
亚里士多德在其《物理学》卷1章1中提出了他著名的科学研究的方法论,即从对我们而言清晰明白的事物出发逐渐进入到就其自身而言清晰明白的事物。在阐发这一研究进路的同时,亚里士多德指出一切探索原因的科学研究都从某种“普遍之物”出发逐渐进入到个别的事物。这种观念将读者带入某种“普遍”疑难,因为它既不符合我们对科学研究以“普遍”为旨归的常识性认知,也无法与亚里士多德本人在其他文本中对“普遍”的相关论述相调和。通过分析亚里士多德对理念论的批判读者不难发现,亚里士多德此处对“普遍”的不寻常运用也许有其柏拉图的根源:亚里士多德将柏拉图意义上分离的、作为某种普遍之物的理念理解为是对事物实存的某种确认,并把它作为不可分离的属■或者本质属性■接纳到自己的体系中来,并视其为某种科学研究的起点。  相似文献   
960.
我国的绘画美学在各个历史时期呈现出不同的特征,“形”与“神”在其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优秀的绘画作品既让人惊叹其“形”的工巧,又让人盛赞其“神”的精妙。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形神兼具成为绘画作品追求的准则之一,所以,从“形”与“神”在绘画中的关系、不同历史阶段的美学思想潮流出发,探究其变化历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