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80篇
  免费   31篇
  国内免费   118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128篇
  2022年   99篇
  2021年   49篇
  2020年   71篇
  2019年   47篇
  2018年   46篇
  2017年   65篇
  2016年   71篇
  2015年   81篇
  2014年   373篇
  2013年   82篇
  2012年   158篇
  2011年   200篇
  2010年   165篇
  2009年   171篇
  2008年   210篇
  2007年   184篇
  2006年   205篇
  2005年   184篇
  2004年   237篇
  2003年   246篇
  2002年   241篇
  2001年   228篇
  2000年   97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27篇
  1996年   25篇
  1995年   36篇
  1994年   18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8 毫秒
251.
向志柱  陈兮 《学海》2003,(2):195-198
“因果报应”作为一种宗教思想在中国得到广泛传播。中国古代小说接受果报观念,主要体现在文本的结构思维上。以“三言”为例,“果报”观念和逻辑在构思起结、表达劝惩方面非常明显。既有沿袭传统之处,又有所变异,并且集中体现在对待有悖传统礼教的男女情爱的态度上。“果报”观念和逻辑的贯注,深刻地显明了冯梦龙的道德评价、情爱观念,但亦有损“三言”的思想深度和艺术性。  相似文献   
252.
方向红 《学海》2003,(1):138-142
本文通过德里达早期文本与胡塞尔现象学文献的互文性运动 ,对德理达“声音”概念和“声音中心主义”的生成理路作了梳理 ,并从现象学和解构学自身的逻辑出发对德理达声音中心论提出了批评  相似文献   
253.
“无为”思想源于道家,但并不为道家所专有。本文试从儒家对道家“无为”思想丰富发展的角度,力图更加清晰地勾勒出“无为”思想在儒家的发展轨迹。  相似文献   
254.
赵黎青 《学海》2007,(6):110-112
双重管理体制是我国政府对民间组织的基本管理体制,迄今发挥了重要的积极作用,但也出现了诸如各业务主管单位履行职责的程度很不平衡、各业务主管单位同区登记管理部门之间的工作沟通协调;登记管理部门的力量薄弱等问题.为促进民间组织发展,改革和创新政府对民间组织的双重管理体制,对民间组织实行专业的部门管理,协调好民政部门与其他职能部门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255.
《中国天主教》2005,(4):14-15
一部由斯蒂文·斯皮尔伯格执导的电影《辛德勒的名单》,曾感动了亿万观众。影片中,德国商人辛德勒在纳粹疯狂屠杀犹太人的时候,冒险救下了1000多名犹太人。在60多年前的中国抗日战争中,上海也有一位辛德勒式的人物。法国神父饶家驹在上海南市区倡导建立了南市难民区,前后收容了近20万名战争难民。  相似文献   
256.
1954年,侵越的法国军队在越南 战场陷入了战争的泥潭,在其即将遭 受灭顶之灾时,美国五角大楼制定了 一个对越南投掷原子弹的援法计划, 这就是鲜为人知的“秃鹫”计划。   1954年 3月,奠边府战役进入了白热化阶段, 3000余名法军官兵在越南军队的猛烈打击下处于极其困难的境地,大有灭亡之势,为了挽救法军在奠边府的溃败,法国派保罗·伊利将军于 3月 8日到华盛顿恳求最后的援救。美国在应允派遣新的部队和装备的同时,美参谋长联席会议提议再向法国提供核武器,以解盟友之危。 3月 25日,陆军参谋部作战计划署得出结论,原子弹能…  相似文献   
257.
李世峥 《天风》2010,(9):42-43
1929年9月27日,年近五句的鲁迅喜得贵子(即海婴),喜悦之情,自然不言而喻。自打海婴出生,鲁迅就将其视为掌上明珠,以致招来不少人的讥诮,认为他过于溺爱儿子,有失“豪杰”和“丈夫”的风范。为此,鲁迅于1931年专门赋诗一首,题名就为《答客诮》,原诗如下:“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知否兴风狂啸者,回眸时看小於菟。”  相似文献   
258.
我真的无法想象,离开了语言,这个世界会是怎样的。因为语言是我们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语言作为一种重要的工具,也是我们表达思想,情感的重要载体。《左传》中说:“言之无文,行而不远。”,这里面的“文”更多指的是语言的修辞。那何为修辞呢?  相似文献   
259.
为了有效地预防、治理“法轮功”等邪教,维护良好的社会秩序,本文梳理了新中国成立以来邪教治理方式的演进过程,对其不足进行了反思,并探讨了新形势下治理邪教问题的对策思路。 陈松涛,四川大学政治学院2009级博士研究生。  相似文献   
260.
王阳明工夫论与儒家修身传统关系密切。他将朱子"察之于念虑之微"工夫标举为"根本工夫",由朱子之"独知"而直接转化出"良知",借此扭转了朱子学外骛之弊,格物工夫遂聚焦于"格念头",格物者的生命成了修炼的对象;他提出的"致良知"跟陆象山"先立乎其大"工夫本体一齐点出,均有简明直截、鞭辟入里的风格,但"致良知"三字,不犯典要、不落格套,"先立乎其大"则有落入典要之嫌疑,在立志改过工夫论说上,象山"念虑之正不正,在顷刻之间"说与阳明"思之是非邪正,良知无有不自知者"说虽"差之毫厘",但却意义重大,前者坐实了刘蕺山"知是知非"落入后手之批评,后者则可从现象学"内意识"角度得到有力辩护;而在成圣这一修身目标上,阳明的圣人图像与宋儒相比则发生了"上提下拉"的变动:"上提"系指圣人图像中"无"的一面得到充分彰显,明道所营造的廓然大公、物来顺应的无滞、无着、无执、无染的面向至此已天机尽泄;"下拉"系指阳明圣人观中的平民化趋势,个个心中有仲尼,见满街人都是圣人诸如此类之说法遂不胫而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