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15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65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113篇
  2022年   61篇
  2021年   24篇
  2020年   62篇
  2019年   36篇
  2018年   24篇
  2017年   50篇
  2016年   60篇
  2015年   63篇
  2014年   353篇
  2013年   59篇
  2012年   81篇
  2011年   107篇
  2010年   112篇
  2009年   120篇
  2008年   141篇
  2007年   143篇
  2006年   160篇
  2005年   148篇
  2004年   189篇
  2003年   194篇
  2002年   185篇
  2001年   205篇
  2000年   76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27篇
  1994年   32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作家的幽默     
正古今中外有不少作家身上不乏幽默细胞,他们常常语出不凡,令人捧腹。上世纪30年代,有一次,郁达夫请一位在军政界做事的朋友到饭馆吃饭。吃完饭付账,郁达夫从鞋底下抽出钞票交给堂倌。朋友诧异地问道:"你怎么把钱藏在鞋里?"郁达夫笑笑,指着手里的钞票说:"这东西过去一直压迫我,现在我也要压迫它。"1945年,一次聚会中,郭沫若问广东漫画家廖冰兄:"你的名字为什么取得这样古怪,  相似文献   
12.
自牧(五)     
汪维藩 《天风》2008,(22):28-29
(十三)启蒙者三十而立之前,从未认真劳动过。生平开始劳动,是1958年划为"右派"之后。第一次劳动,是打扫神学院教学楼二楼东南一间图书室,显得十分笨拙。当时负责教学楼杂务的工友吴宗庆,亲切地把着手教我如何使用拖把,如何将地上的垃圾推成一小堆,用拖把轻轻一卷便全都带走了,在周围一片冷眼与鄙夷之中,这是难得的一丝温暖。"文革"后归队时,吴宗庆仍在金陵当工友,并且始终保持着工人本色,直到去世。不像后来个别人从工人提升为干部,不仅带上官气,还会仗势欺人。90年代,我曾连续三年在老吴的忌日向他献上一束鲜花,我忘不了那位把着手教我拖地板的老师,忘不了20年劳动  相似文献   
13.
古人说:“与有肝胆人共事,于无字处读书。”如果上天给我机会,跨越时空,广交古今中外名士为友,我会不遗余力“高攀”这样九位朋友,以他们为师,为他们自豪,以能与其交往为荣。  相似文献   
14.
那年去内蒙古草原,纵马驰骋间发现三岔口旁有一个坟状的堆子,碎石黄土上长满荒草,白云蓝天下似乎凝固着一首幽怨的哀歌。  相似文献   
15.
影响美育在农村小学实施的原因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育在中国教育界提倡和实施多年,但在农村小学中收效甚微.究其原因,可以从教育价值观、教师本身的美育素养、社会意识、评价体系等四个方面,探讨问题存在的历史根源和社会根源.如何改变这一现状,让审美教育在农村小学充分发挥其"以美育人,以美立人"的作用?(一)树立正确的审美教育的观念.(二)建构审美教育模式.学科的教学,组织课外活动,都要营造一种美好的情趣和氛围,让学生在一种和谐融洽的情境之中产生求知的欲望,实现愉快学习,培养创造思维.  相似文献   
16.
荀况与庄周思想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荀况与庄周分属儒家、道家两个学派。他们之间的思想差异是很大的。本文仅就二人之间的学术观点、天道观、人生态度加以辨析。他们虽分属儒、道两家,但从庄子无为思想的形成及其作用看,与儒家的安贫乐道思想相一致,所以儒道两家思想具有互补性,在传统文化中都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17.
一、“场所”的形成1 92 6年 ,即西田几多郎 (1 870— 1 945年 )从京都大学退休前两年 ,他发表了题为《场所》的论文。这篇论文对于研究西田哲学的发展过程来说 ,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在这篇论文出版之后 ,左右田喜一郎从新康德主义的立场对它进行了评述 ,认为它“进一步加深了  相似文献   
18.
"孔子问礼"案涉及"助葬巷党"、"适周观庙"等多次问礼之行。先考巷党问礼类文献源自战国《曾子问》单篇本,辑入《礼记》《家语》等传本;又适周问礼类文献源自战国《观周》单篇本,辑入《儒家言》《家语》等传本。次考适周问礼类文献之疑肇端在《史记》之讹,二类史事并非同时而必有先后;再考证孔子盖在31、32或34岁在鲁巷党问礼,在43至46岁适周洛邑问礼。故此二类材料既非伪本,也非孤证无征,而是由周至汉源流足征的孔氏学派文本;二类史事既无矛盾,不可默证为伪,而是以东周礼制典籍可证的早期儒家史料。  相似文献   
19.
熊芳芳 《天风》2003,(11):21-21
你定意要作何事,必然给你成就(伯22:28)。 我一直稀奇这句经文,为什么不说“你定意去作何事,必然给你成就”?人去做,然后神给他提供帮助,这不是很顺理成章吗?就像《愚公移山》的故事一样,愚公率子孙去挖山移土,坚持不懈,结果感动了天神,帮他把两座山给背走了。  相似文献   
20.
李保乐 《天风》2009,(5):15-15
有人说"和谐"一词意为人人都有饭吃,个个皆有发言权,此话虽不能完全诠释"和谐"之意境,但仔细琢磨,倒还真是有点意思在里面.从这个意义上说,"和谐"一词是人类社会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高度概括.今天,在我国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中,"和谐"与基督教历来所倡导的,圣经中蕴含丰富的"和睦","和好"、 "和平"的福音,或"三和神学"有异曲同工之妙,作为体现基督徒信仰生活的主要场所——教堂,是和谐精神集中展示的地方.那么如何才称得上和谐教堂昵?对这个问题,也许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虽不尽相同,但在以下几个方面应该是共同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