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55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62篇
  5932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148篇
  2022年   132篇
  2021年   81篇
  2020年   152篇
  2019年   26篇
  2018年   95篇
  2017年   82篇
  2016年   103篇
  2015年   93篇
  2014年   530篇
  2013年   155篇
  2012年   338篇
  2011年   339篇
  2010年   269篇
  2009年   307篇
  2008年   325篇
  2007年   269篇
  2006年   321篇
  2005年   255篇
  2004年   348篇
  2003年   295篇
  2002年   334篇
  2001年   333篇
  2000年   222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24篇
  1997年   52篇
  1996年   30篇
  1995年   83篇
  1994年   52篇
  1993年   25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19篇
  1990年   27篇
  1989年   15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51.
孔子与孟子以周朝礼乐制度为社会理想,以道德自律、道德教化为改造社会的手段,而缺乏对社会现实及人性现实的冷峻的思考,从而被讥为“迂远而阔于事情”,不为现实政治所接纳。但救世济民这种根源于儒家思想深层的理念,必然要求后来的儒者强化儒学的现实性与在政治实践中的可操作性。荀子“法后王”就是对儒学发展要求的一个切实的回应。从这个意义上讲,“后王”毫无疑义地指“当今之王”或“近世之王”,亦即那些在急剧变化的时代中变法自强的帝王,荀子探索出了儒学与政治的契合点,并由此开辟了通向政治实践的巷道。  相似文献   
852.
学诚 《法音》2007,(6):4-5
(2007年5月29日于日本东京)尊敬的小野冢几澄会长,尊敬的天台座主半田孝淳猊下,尊敬的庭野日鑛先生,  相似文献   
853.
方立天 《法音》2007,(4):3-5
问题的提出首届“世界佛教论坛”的主题是“和谐世界,从心开始”。这个主题的设定很有创意,笔者体会它至少包含三方面的意义:一是凸显出建设和谐世界的重要性,二是强调和谐世界要从个人做起,三是个人要从正心开始。这个主题不仅体现了佛教重视“心”的功  相似文献   
854.
魏武 《法音》2007,(10):5-5
尊敬的三国佛教法友:此次,我作为日本佛教界代表再次有机会出席中韩日佛教友好交流会议,与三国佛教各位法友增进法谊,感到万分荣幸。去年,在我本人住持的奈良药师寺玄奘三藏院伽蓝,举行了祈祷和平法会,承蒙在座诸位法友拨冗莅临,请允许我借此机会再一次表示由衷的谢意。  相似文献   
855.
4月27日,近代全国性佛教组织、民国时期的中国佛教会复会60周年纪念活动于当年的会址——南京毗卢寺隆重举行,台湾中国佛教会理事长净良长老率“寻根之旅”代表团一行70余人应邀出席。  相似文献   
856.
佛教经典三藏十二部,浩如烟海,论述艺术处较多,不能一一列举,本文在此选出《大方广佛华严经》第四会第十九卷《夜摩宫中偈赞品》第二十《觉林菩萨偈》为研究重点。此赞偈涉及到视觉艺术和佛教的世界观、本体论、方法论,历来为修行者所关注,所以很有研究价值。弘一法师曾专门将其片断书写在所画的佛像画上。《觉林菩萨偈》全文如下(为了研究方便,著者在每一分偈前加上序号)。  相似文献   
857.
转识成智     
《佛教文化》2007,(3):124-125
佛教的“转识成智”,是一种通权达变、灵活变通的智慧思想。比如从人生的“苦”中发现积极的一面,予以承担,并且从中解脱出来,转苦得乐。现代成功心理学的“挫折、失败正是成功的机遇”;“贫穷是发愤图强的催化剂”;把学习的艰苦和压力当作磨炼心志的甘露,开发学习潜能等。这就是转识成智。佛教的“转识成智”,与现代心理学的转视法异曲同工。  相似文献   
858.
湛如 《佛教文化》2007,(1):98-99
提起佛教文化,许多人觉得那是一个很神秘的彼岸世界,与现实人生了不相关。其实,我们每时每刻都生活在由儒、道、佛文化共同构成的“大传统”及千流百派的“小传统”汇聚而成的中国文化海洋里,简直如空气一般须臾不可分离。近读中国佛教文化研究所编写的《俗语佛源》一书,其中记载赵朴初先生在“文革”中曾对一位青年学者推心置腹地说:“现在许多人虽然否定佛教是中国文化的一部分,可是他一张嘴说话,其实就包含着佛教的成份。……如果真要彻底摒弃佛教文化的话,恐怕他们连话都说不周全了。”  相似文献   
859.
赵朴初先生不仅是一位杰出的爱国宗教领袖,也是一位造诣颇深的佛学大家,还是一位佛教文化的积极弘扬者。近半个世纪以来,他充分发挥其在中国佛教界的领导作用,利用各种场合,通过多种途径,反复强调“佛教是文化”这一思想,致力推动中国佛教文化建设。“佛教是文化”的观点引起教内外的普遍关注和重视,有力地推动了中国佛教文化事业的开展。  相似文献   
860.
圣严 《佛教文化》2007,(2):82-83
当我于1989年到印度朝礼佛陀的八大圣地时,见到许多佛教的古石雕像,遭到历代各种因素的破坏,以致残缺,甚至面目全非,心中疼痛难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