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506篇
  免费   454篇
  国内免费   980篇
  2024年   35篇
  2023年   301篇
  2022年   344篇
  2021年   192篇
  2020年   237篇
  2019年   189篇
  2018年   281篇
  2017年   288篇
  2016年   290篇
  2015年   261篇
  2014年   1034篇
  2013年   335篇
  2012年   693篇
  2011年   874篇
  2010年   576篇
  2009年   628篇
  2008年   791篇
  2007年   607篇
  2006年   639篇
  2005年   566篇
  2004年   513篇
  2003年   437篇
  2002年   420篇
  2001年   420篇
  2000年   249篇
  1999年   55篇
  1998年   35篇
  1997年   111篇
  1996年   144篇
  1995年   218篇
  1994年   89篇
  1993年   15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19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51.
我真的无法想象,离开了语言,这个世界会是怎样的。因为语言是我们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语言作为一种重要的工具,也是我们表达思想,情感的重要载体。《左传》中说:“言之无文,行而不远。”,这里面的“文”更多指的是语言的修辞。那何为修辞呢?  相似文献   
852.
诗意地栖居——中国古代文人士大夫的生活理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荷尔德林这句诗因海德格尔的阐发而在世界上广为流传。对于一个向往自由的灵魂来说,诗意栖居的渴望是无法泯灭的。诗意栖居体现着生活的终极意义,也是我们对日常生活的精神内在要求。文人士大夫是中国古代社会的一个精英群体。坚守神圣使命的压力和生之多艰的困扰常令他们在追求现实人生的同时又渴望拥有艺术化的人生。  相似文献   
853.
坦率地说,作为《佛教文化》的编者,我和我的同事们的时不免于一种临渊履冰般的战战兢兢的心境:佛教文化的源头之水何在?佛教何以称文化?也就是说,佛教怎么才称得上、称得起“文化”——你得起那一类永恒的、不朽的、高尚的、宽阔的人类心灵之物?佛教为什么不仅仅属于过去时代,而目也属于当今的代?为什么不仅仅属于它的皈依弟子,而且还属于那些更多的向往真善美的人们?为什么不仅仅属于安贫乐道、穷且最坚者,而目还属于富裕过、豪华过、爱过恨过可笑过的人们?总而言之,佛教何以称文化?  相似文献   
854.
陈星桥 《法音》2006,(10):16-20
2006年3月4日,国家主席胡锦涛在全国政协会议上提出了以“八荣八耻”为具体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倡导社会主义基本道德规范和良好社会风尚,体现了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和构建和谐社会的本质要求。各地佛教界积极响应,结合佛教的特点,开展了一系列的学习、研讨和宣传活动,出现了“知荣辱,讲文明,树正信,促和谐”的新气象。荣辱观是社会伦理道德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而佛教一向十分重视伦理道德,在荣辱观方面不仅与以“八荣八耻”为代表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有许多共同之处,还有着不少特殊的启示,发掘、弘扬和借鉴佛教的荣辱观,对于加强佛教的自身…  相似文献   
855.
(2011年7月15日)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也是人类文明形成的历史。而人类之所以能够形成文明,除了人类所具有的生存与繁衍的基本需求之外,还有更高层次的精神追求。日本著名佛教思想家池田大作在论及文明形成的要素时说到,生产力的剩余、社会组  相似文献   
856.
面对身体与心灵的二元论困境,具身认知观开始以一种新的眼光去打量身体,并致力于将身体改造为一种具有超越能力的新的身体。但是,当根据一条纵向线索将具身认知观划分为温和的具身认知观和激进的具身认知观之后,上述新的身体在纵向上就呈现为两种身体样态。而且,通过对这两种身体样态的批判性反思,最终可以发现,具身认知观当前所实现出来的身体,与其说超越了二元论,不如说在二元论的思考框架下最大程度地强化了传统身体。  相似文献   
857.
如果不是作者近些年开始去世界不同的地方,他以为全世界越来越宗教化,以为全世界都在赞美神,都在做礼拜,走在为摆脱原罪而奋斗。他以为世界就像一些美国人所说的那样:如果没有神,没有宗教作为道德基础的社会是不能存在的,那里的人们将无恶不作,世界将陷入无法无天的混乱。但当他到了丹麦和瑞典之后,  相似文献   
858.
为了有效地预防、治理“法轮功”等邪教,维护良好的社会秩序,本文梳理了新中国成立以来邪教治理方式的演进过程,对其不足进行了反思,并探讨了新形势下治理邪教问题的对策思路。 陈松涛,四川大学政治学院2009级博士研究生。  相似文献   
859.
多少次,我来到大夏河畔的拉卜楞寺——被领为“我佛授记的圣地”。跟随流淌不息的转经巡礼的人流;倾听僧侣们低沉且富韵律地诵经声;还有那飘扬翻飞的五彩经幡,送来缕缕灵气。我感到空气中无形的力量在颤动,魂魄受到威摄而心怀畏惊之情。老人们的虔诚自不消说,连天真无凿的孩子也这般肃穆庄重。面对兀然挺立的佛殿,殿顶上金光闪闪的胜值定瓶,双鹿法轮,墙面上窄小的窗户;厚重的墙壁和狭窄昏暗的角道、过廊;以及荧荧灯火,袅袅香烟,处处弥漫着一种神圣、神秘的气氛。虔敬的人在供奉净水和香油的案前停下来,轻轻地双脚靠拢,将右手…  相似文献   
860.
社会-文化因素是心身疾病的发病因素之一,对心身疾病的产生和发展起着激发作用。本文主要从生活事件,社会经济地位,社会环境,社会动荡,职业因素,生活变动几方面阐述社会-文化作为根源对人的心身疾病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