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49篇
  免费   148篇
  国内免费   216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105篇
  2022年   82篇
  2021年   36篇
  2020年   78篇
  2019年   45篇
  2018年   50篇
  2017年   74篇
  2016年   70篇
  2015年   87篇
  2014年   504篇
  2013年   99篇
  2012年   187篇
  2011年   246篇
  2010年   164篇
  2009年   178篇
  2008年   337篇
  2007年   216篇
  2006年   228篇
  2005年   228篇
  2004年   233篇
  2003年   250篇
  2002年   228篇
  2001年   275篇
  2000年   106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18篇
  1997年   39篇
  1996年   22篇
  1995年   53篇
  1994年   2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21.
“以德治国”方略,是通过将道德建设提升到一个制度的层面,从而夯实社会制度的伦理道德基础,加强对立法、司法和行政制度的伦理设计和道德监管,加强对党员干部和政府工作人员的伦理教育和道德约束。这无疑有助于培养和提高人们的道德自律性和善恶鉴别力,以弥补法治之不足。同时德治从根本上来说,作为一种思想建设,归属于精神文明的范畴。因此,随着“以德治国”方略的落实,精神文明建设必将大踏步地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922.
林理玲 《现代哲学》2001,(4):126-128
我国儒道的传统思想与西方工业革命时期以人为中心的生态价值观不同,因为中国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国,在西方高速发展工业文明时期,我国仍然是以农桑为主的农业经济,这时“靠天吃饭”的思想,还深深地根植于人们的心中,为此“人与自然界的和谐”的生态伦理思想成了当时社会主流的思想,而“天人合一”是这一思想的主要代表。  相似文献   
923.
一、M·韦伯的“价值中立”观 科学与价值的关系是近代西方学术界持续争论的一大问题,对此的不同回答事关不同的社会科学方法论与价值观选择。M·韦伯是西方近代著名哲学家、社会学家,他在科学与价值关系上的立场——“价值中立”观曾长期在西方居于主导地位。概而言之,这一观点主要包括两方面内涵。  相似文献   
924.
眼动技术在阅读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吴迪  舒华 《心理学动态》2001,9(4):319-324
眼动技术在英阅读研究中被广泛的应用,可以探测阅读活动中的即时加工过程。在中阅读研究中,眼动技术的应用还刚刚起步。章讨论了眼动技术在阅读研究中的一些基本问题,如眼脑距离问题、知觉广度问题、阅读研究中眼动分析指标的选择问题等,希望能对没有进行过眼动基础问题研究的中阅读研究有一定启发。  相似文献   
925.
去非 《管子学刊》2001,(4):86-89
东夷就是齐地,东夷齐地古有君子国之称,因而是羲农文化或羲炎文化的发祥地,君子之国,礼义之邦,故为孔墨渊源所自,太公是东夷人,故行“因俗简礼”之政,其通利未之道,而而促成“商品经济的发达”,“极女工之巧”,因而有妇女经商行贾,有“女闾”出现,行商妇女不是娼妓,不当信犬见雪而怪吠。襄公,文姜是私通内秽,无社会性,普遍性,战国秦汉间齐多神仙方术之士,但与“巫儿婚俗”则风马牛不相及,至于“桓公淫骨肉又甚于乃兄”的判谳,可待《书虚》扫除蔽目的一叶。  相似文献   
926.
说"齐"与"济"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赵缊 《管子学刊》2001,(4):25-29
周初姜太公领封建立的齐国,后来成为闻名遐迩的东方泱泱大国,但由于文献不足,对于其早期建国前后的状况形成今人状况的难题,本文对齐国建立前殷商的古齐史料以及今人的考索进行分析,阐述了齐地得名与古济水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927.
老子是我国古代的伟大思想家,哲学家,道家的创始人,老子的“音声相和”与“大音希声”是其以哲学的慧眼,对音乐美的深刻推断,本文从音声相和-音乐美的哲学,大音希声-音乐美的境界,探讨老子的音乐审美观。  相似文献   
928.
杨笑天 《法音》2001,(12):1-11
引言永明延寿(904—975)是中国净土教的第六祖、禅宗·法眼宗的第三世之一,也是五代时期著名的佛教思想家和教育家。他一生著作等身,其中最有代表性和影响力的是《万善同归集》和《宗镜录》。《万善同归集》较短,仅有三卷,较易读;而《宗镜录》则是一部百卷巨著,想把它通读下来,并正确把握其宗旨和中心思想等等,决非易事。所以,如果有能够充分表现《宗镜录》的宗旨和根本思想的短篇,我们当然愿意直接参考利用。而在这一点上,能令我们首先想到的,就是《宗镜录》的“标宗章”和那篇有名的“宗镜录序”。不过,关于“标宗章…  相似文献   
929.
问题解决策略的元认知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本研究旨在了解大学生对问题解决策略的理解。通过测试57名大学生对五种问题解决策略(自由产生、类推、逐步分析、形象化重构和整合)在三种情景(人际交往、实际生活和学习过程)三个维度(经常使用、有效性、易于使用)下的评估,发现大学生使用类推策略最多,自由产生策略最少。他们普遍认为这五种策略最适宜于用在学习情景中,在人际交往中的用处不大。这种结果在性别上没有显著性差异。另外.大学生认为几乎每一种策略都需要综合、分析、判断和推理四种思维能力,其中自由产生策略需要用到更多的能力,包括创造能力。  相似文献   
930.
刘萃侠  肖健 《心理科学》2001,24(6):724-726
现代意义的调查已有近百年的历史,它是官方统计、社会研究(如态度测量)与市场研究等常用的方法。在80年代以前,调查研究深受行为主义的影响,把问题看作是能引发被调查者的反应的刺激,即把问题作答(question-answering)看作是刺激一反应(S—R)过程。在60、70年代,一些领域的研究表明行为主义研究取向存在很多弱点,如语言学家发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