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79篇
  免费   60篇
  国内免费   270篇
  1209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2篇
  2022年   32篇
  2021年   26篇
  2020年   36篇
  2019年   26篇
  2018年   25篇
  2017年   26篇
  2016年   31篇
  2015年   31篇
  2014年   97篇
  2013年   50篇
  2012年   55篇
  2011年   75篇
  2010年   63篇
  2009年   121篇
  2008年   74篇
  2007年   62篇
  2006年   55篇
  2005年   57篇
  2004年   45篇
  2003年   38篇
  2002年   28篇
  2001年   34篇
  2000年   23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1.
生物细胞在受到各种有害因素刺激后,会发生一种应激反应,其间细胞内的正常蛋白质合成受抑,而合成一些新的蛋白质,这种现象及所合成的蛋白质被称之为热休克反应和热休克蛋白。研究发现,热休克反应是生物细胞对环境因素的适应性反应,并广泛存在于从原核到真核生物的生物体内。对人类而言,其功能是多样的,利弊共存,形成了相互联系相互转化的对立统一关系  相似文献   
112.
具有认知诊断功能的计算机化多阶段测验(CD-MST)是CDA和MST相结合的一种测验方式。由于CD-MST自适应频次较少,初始阶段模块组建会影响整个测验的判准率。借鉴CD-CAT初始项目选取方法,根据CDA和MST自身特点,提出了7种CD-MST初始阶段模块组建方法,分别是随机法、选题策略法、R*矩阵法、CTTID法、CDI法、CTTIDR*法和CDIR*法。采用模拟研究对不同项目质量下7种方法的判准率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当初始阶段结束时,包含R*矩阵的方法判准率显著高于其他方法,尤其是CTTIDR*法;整个测验结束时,CTTIDR*法较其他方法仍然有优势,CDIR*法和R*矩阵法结果较为接近。选题策略法在初始阶段结束时判准率较低,甚至低于随机法,整个测验结束时,判准率同CDIR*法和R*矩阵法持平。4种项目质量对判准率影响较大,HD-HV题库下判准率最高,HD-LV次之,LD-HV较差,LD-LV最差。  相似文献   
113.
念(唱)诵佛号是佛教净土宗派的重要修行方式。在宗教实践中,佛号总是与仪式紧密结合,承担着重要的宗教意义和仪式功能。在仪式之外,还有不同版本的"佛号"歌曲。运用音乐人类学的相关理论,以庐山东林寺的佛号为例,考察仪式中的佛号特点和音声属性,通过"佛号"不同版本的比较,从其内部音声构成、仪式的有无、是否具有宗教功能等几个层面来讨论其存在的本质差异。在此基础上,结合"佛号"出现的不同场域和功能,对梵呗的音声属性作相关的讨论,指出梵呗与佛教音乐的区别。  相似文献   
114.
沐恩 《天风》2016,(7):26-28
正近几年,国内教会热心文字侍奉的同工相继设立了自己或教会的微信公众号,发表和传播教会的原创文章和灵修短文。而腾讯公司也为了鼓励原创,发起了针对微信原创的"赞赏"功能。读者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选择给予其认可的文章一定的经济奖励。微信这一功能的推出,得到了广泛的支持与好评。但这一举措却在教会内引起了一些反对的声音。我们该支持还是反对"赞赏"基督徒原创?笔者就此采访了多位牧者、自媒体编辑、学者、神学院教授、文字侍奉者、律师及数百位微信读者,听取了各方意见建议,希望能与主内同工同道就此进行一个简单而平等的探讨。  相似文献   
115.
心理控制是一种侵入式教养,它是指父母使用引发儿童的内疚感、爱的撤回等方式侵入儿童思想和情感的教养行为,这种消极的、侵入式教养导致儿童产生诸多心理社会功能失调。跨文化研究发现,我国文化背景下父母的心理控制水平更高。社会环境、父母的人格和儿童的行为等因素都对父母的心理控制水平产生影响。父母的心理控制会对儿童的行为问题、自主性等一系列的心理社会功能产生消极影响。未来研究应立足中国特色文化,深入探讨儿童多重看护条件、儿童自身易感性等因素对心理控制效应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6.
脑激活定律     
用物理学的观点在系统水平上讨论脑内功能子系统的脑区激活及相互作用。引入一些参量描述脑功能特性 ,并且根据现有实验事实提出脑激活的四条定律。  相似文献   
117.
采用量表法、同伴提名法、访谈法探讨了小学学习不良儿童孤独感、同伴接受性的特点及其与家庭功能的关系。结果表明,4—6年级小学儿童存在孤独感;与一般儿童相比,学习不良儿童孤独感明显偏高,而同伴接受性明显偏低;同伴接受性与孤独感和家庭功能之间存在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118.
自闭症谱系障碍(autism disorder, ASD)的核心症状之一是持续性的社会功能障碍。近年来大量的研究表明触觉输入可以通过调控催产素系统影响社会功能。同时,近年来提出的催产素的社会显著性理论认为,催产素可以通过增强对应脑区的激活程度从而提高社会信息的显著性。在此理论框架下,当社会互动发生时,触觉输入会增强催产素的合成与分泌,同时催产素也会提高触觉信息的显著性,从而进一步促进社会互动的进行。基于催产素的社会显著性理论,ASD患者的触觉敏感性异常以及催产素系统异常可能破坏触觉与催产素系统之间的相互调控机制,这可能是其社会功能缺陷的原因之一。探究触觉、催产素系统和社会功能三者的关系有助于我们了解社会功能障碍的发病机制,为未来的预防和干预手段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19.
彭雨笛  谢恬  马宁 《心理科学》2023,(2):282-290
本研究在实验室条件下,综合主观感受及客观行为表现考察我国大学生群体在一天内的节律变化。总体上,大学生的日间节律呈现出“上午(9:00~11:00)最佳,午后(13:00~15:00)下降,晚间(19:00~21:00)回升”的变化规律,但主客观指标反映的日间节律与不同神经行为功能的节律表现存在差异:客观警觉性注意在日间表现基本稳定,而主观困倦感午后波动明显,个体在15时的主观困倦感升至日间最高水平,而客观行为表现均已好转;17时,个体的主观感受、客观警觉性和工作记忆表现较好而抑制控制表现变差;19时,个体主观感受、工作记忆表现不佳而抑制控制表现好转。此外,上午至午后(9:00~13:00),个体在不同认知负荷下的工作记忆表现也存在节律差异。本研究为个体合理规划日常活动、优化工作安排、提升生产安全等提供数据支持,也为进一步探究我国个体的日间节律和心理行为之间的关系提供初步证据。  相似文献   
120.
从大脑整合的角度分析心理的神经机制。神经元之间的交互和动态联结而构成神经集合被认为是每一个认知活动的基础。然而这一交互作用的具体性质,即脑整合的机制尚未明确。通过对有关实验结果的分析,认为神经元活动的时相同步可能是脑整合的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