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166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30篇
  2004年   34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3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本文以程颐与其弟子吕大临与苏季明的“中和”之辩为中心 ,围绕双方辩论的焦点 :中和的名义、已发与未发的工夫、应付情感的方法等 ,详细考察了北宋道学家视野中的“中和”说。本文认为 ,程颐与其高足的“中和”之辩 ,体现了心性二元论的道德理性主义与心性一元论的道德直觉主义的交锋 ,一方面重新开启了《中庸》“中和”说的不同视域 ,另一方面也为朱熹乾道五年的“中和”之悟提供了思想资源和契机。  相似文献   
52.
对于《荀子?强国》篇子发辞赏的案例,学者们最直观的看法就是认为楚王对子发立功的奖赏只是一种道德意义上的褒奖和激励,子发自然可以推辞;而荀子对子发的批评则立足于作为国家治理的分配原则,两者的着眼点并不相同,因而荀子对子发辞赏的批评被认为是对辞让德行的批评.但是,荀子显然没有在一般意义上反对辞让的德行,他所理解的楚王的奖赏固然有道德的意义,然而更是治国的原则和法令,关乎应得的分配公正问题.审如是,子发接不接受奖赏已经不是单纯个人的道德意愿问题,而是涉及赏贤使能的应得原则能否落实,涉及先王所制定的分配制度能否发挥作用的重大问题.作为原则和法令的奖赏,子发没有推辞的理由.  相似文献   
53.
西台风光     
西台名挂月峰,海拨2773米,位于台怀镇以西二十五里处。支山西北延四十里,至繁峙县。奇石秀水五台山诸峰多有龙翻石,相传是当年东海龙王的五条小龙翻山寻找清凉石所致。西台的峰谷沟坡里布满了这种仿佛刚刚被刨翻出来的石头。被人称作龙滚寻母石,大小不一,形状各异。与其它诸台的龙翻石相比,西台的龙翻石更为奇特、神秘,关于这些奇石的传说也很多。  相似文献   
54.
张淑清 《学海》2007,92(2):164-168
中世纪犹太妇女的教育地位较之于古代有所提高。但从性别的视角审视,犹太妇女教育与男性教育之间仍然存在着明显的差距。通过对这种差距的揭示,分析其存在的原因,可以使我们对中世纪欧洲犹太妇女的教育地位有一个客观而清晰的认识。  相似文献   
55.
略论惠栋的考据学特色与既济思想--以《易大义》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易大义>是惠栋用易理对中庸的注解,该书实际体现了惠栋的许多学术特色,其考据学特色表现为:1.复经书原貌.2.考典章制度.3.述微言大义.而其思想特色则表现为将中庸的思想看作一个整体,从而在注解的过程中将自己的易学思想完整地表达为:乾元经过择善积善的过程最终达到既济的理想境界.  相似文献   
56.
本文通过对象数的分析,辅以对易图的考虑,结合历代学者的研究成果,并且重新比照有关楚简图版,拟就楚竹书<周易>红黑符号的分布排序提出相关的推论.笔者认为楚竹书<周易>的红黑符号体现古人在阴阳气化上所提出的理论,并反映了"非覆即变"的思想和上下经错综排序而各得十八卦形的原则,已经在战国中后期形成.由此而见,楚竹书<周易>的易学符号在卦序、易象、易数、易图、义理等各方面的内容上也有一定程度的一致性,并起着象征性的联系作用,令<周易>整套系统成为一个密不可分的浑然整体,具有重要的统合意义.  相似文献   
57.
《易传》与道家哲学的可通约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易传>和道家是先秦哲学中最具形上学思维能力的哲学流派.尽管<易传>的"尚刚"和道家的"贵柔"代表了中国传统哲学的两大方向,体现了儒道二家各自的价值取向和人生态度,然而,当<易传>和道家哲学在寻求终极性的形上学根源时,却不约而同地运用了类似的思想方法,即在形而上的"道"论中走到了一起.本文从传统形上学的本原论、本体论和体用论等方面,试图阐释这两家哲学的可通约性.<易传>和道家的形上学之所以能够相互贯通,是因为<易传>和道家的哲学处在同一个层次上以阐释其价值观念和政治理想,也就是说,"性与天道"是道家的形上学,也是儒家的形上学,不是那一家的"专利".正因为这样,儒道二家才有可能在魏晋玄学和宋代理学中走向新的沟通和融合.  相似文献   
58.
对于“至人”、“神人”等理想人物及其精神境界,《庄子》中有多处神秘主义的描述。将其与《楚辞》相比较可以发现,这些神异之笔明显带有楚地宗教观念的痕迹。但是,借助于既超越又遍在的“道”的思想,庄子改造了脱魂升天的神秘宗教信仰,而他所描写的那些向天界飞升的神异人物形象,则表达了一种个体渴望在低微的生存状态中达致高伟之境的精神理想。  相似文献   
59.
在朱子性情关系的多重分析中,性善论只是一种假设。此种假设体现在“性体情用”原则中,体现在“心统性情”关系中,亦体现在“心贯已发未发”命题中。此种假设在朱子哲学中是可能与必要的。对于朱子性情关系中的性善论假设进行剖析,有助于为研究朱子哲学提供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60.
陈来 《哲学研究》2022,(1):41-51+126
随着“气质之性”说的确立,“气”的观念成为朱子晚年讨论已发未发问题时的一个要素。文章从黄榦论性时所引述朱子“气不用事”的思想出发,梳理分析明清朱子学和朝鲜性理学中对这一问题的看法。对于朱子学中所说的“未发”,如果从性去理解可称为主性派,从心去理解则是主心派。主性派中,又可细分为主“天地之性”说和主“气质之性”说。主心派中,又可细分为“未发为中”说和“未发不中”说。通过这些不同理解,可见有的问题朱子本人虽论述较少,但却成为后世朱子学者的重要讨论对象。正是对这些问题的讨论形成了朱子学内部的不同观点或派别,这一过程也使得朱子哲学体系中的各种逻辑可能性得以渐次展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