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7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5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32篇
  2005年   40篇
  2004年   35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易传》与道家哲学的可通约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易传>和道家是先秦哲学中最具形上学思维能力的哲学流派.尽管<易传>的"尚刚"和道家的"贵柔"代表了中国传统哲学的两大方向,体现了儒道二家各自的价值取向和人生态度,然而,当<易传>和道家哲学在寻求终极性的形上学根源时,却不约而同地运用了类似的思想方法,即在形而上的"道"论中走到了一起.本文从传统形上学的本原论、本体论和体用论等方面,试图阐释这两家哲学的可通约性.<易传>和道家的形上学之所以能够相互贯通,是因为<易传>和道家的哲学处在同一个层次上以阐释其价值观念和政治理想,也就是说,"性与天道"是道家的形上学,也是儒家的形上学,不是那一家的"专利".正因为这样,儒道二家才有可能在魏晋玄学和宋代理学中走向新的沟通和融合.  相似文献   
122.
刘彬 《周易研究》2004,(6):22-27
<易纬>的<乾凿度>和<通卦验>分别记载了两种八卦卦气思想,虽然都是关于八卦于一年中用事的学说,但二者在具体内容、卦序、所属易学流派等方面有所不同.本文即对这些方面作了初步探索.  相似文献   
123.
论无分别义     
王恩洋 《法音》2004,(7):3-3
无分别义本难了解,今依古人所说譬喻以明之。如人怕蛇,夜间见绳为风吹动,心生分别,以为是蛇;既觉是蛇,便生恐怖。此之谓分别。无分别者,于绳见绳,不别作蛇想,如其本有,分别不起,恐怖不生,便是无分别也。再进一步,则对此绳亦不分别,知此绳者原不过许多麻缕结合而成,设去此麻,绳即无有,是绳仍假合,非本有也。吾人知绳而蛇执空,以其本无蛇性故;知麻而绳执复空,以其本无绳性故。佛法空性,其义如此。以此为喻而观人事,则见世间众生在无量人中种种分别,或以为恩,或以为仇,或以为善,或以为恶。由此分别,便起贪瞋爱憎等烦恼,由烦恼故便起杀盗淫妄诸…  相似文献   
124.
王艮"淮南格物"说源于对<大学>文本的独特自解,由此而使其学说体系与阳明分途而行,并借之确立了泰州学派特有的理论旨向.虽然学界也曾尝试对之做过一些解释,但因对这一论说实际存在的复杂性缺乏估计,未曾涉入对其概念布局、概念间纠缠关系等的切实了解,以至也难以掌握其内在运行的规则与特点等.本文即以这一念虑为基本的出发点,对作为淮南格物论重要支点的其中四组概念做了细致分析,以望能借此重构出淮南格物论的一个深度理解模式,及重新追踪王艮在塑型这一理论模式时的真实思路.  相似文献   
125.
左启 《佛学研究》2004,(1):175-182
文章以晚唐文学家李商隐的《梓州慧义精舍南禅院四证堂铭》为线索,着重就慧义寺的历史沿革和“四证堂”所奉四位高僧之间的关系以及禅宗南宗同慧义寺的关系等进行了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126.
朱子认为,《孟子》首章处理的是"义心"、"利心"问题,是在反"利心",但这又不是无法保证后果的"动机论"。在朱子,儒家的这种旨趣,是基于儒家对于义、利的理解以及"义生利"的洞见的,儒家义利观的全面表述应该是:义主合当,不但内在于心,而且外在于事物本身;利则首在各得其所、次在人伦牢固,财用之利,顺此而定;在事物本身,义生利而本末一贯;连人心而论,义心务本而有助于利益自本之末地健康生出,利心逐末而将自末之本地反噬义利;处事之要,在于"充义心而生利、反利心以除害","曰利"之方,当为"罕言"。  相似文献   
127.
郭晶晶  赵婧超 《心理科学》2017,40(6):1302-1308
采用句子违反范式考察汉语隐喻义与本义加工机制的差异及隐喻熟悉性的调节作用。要求被试阅读不同熟悉性的隐喻和本义句子并判断句子正确性,记录其行为与脑电反应。结果显示,熟悉句子隐喻义的加工显著快于本义的加工,而新奇句子则本义的加工更快;脑电水平上,对于熟悉句子,隐喻义违反比本义违反诱发增强的N400和降低的P600效应,而对于新奇句子,隐喻义和本义违反诱发出基本类似的ERP反应。这些结果表明隐喻义和本义加工存在差异,熟悉性显著影响隐喻义的加工,这种影响在较早语义分析和较晚的语义整合阶段均有体现。  相似文献   
128.
左康华  朱林锋 《孔子研究》2024,(1):39-47+157-158
秦汉之际社会秩序的剧烈变化使传统的“家国同构”模式遭遇严重挑战,如何在帝制中国重新建构起规范齐整的伦常秩序、社会秩序以及政治秩序,成为两汉之际统治者和思想家们面临的难题。伴随着礼治原则的确立与礼治秩序的延伸,以《白虎通》为中心,东汉思想家们建立“三纲六纪”之说,在重构伦常关系的基础上,通过更为严密的理论逻辑,使帝制时代家、国之间的嵌合变得合理而可信,兼具文化意义和政治意义的“家国一体”模式真正出现在古代中国。《白虎通》构建的家国一体的天下秩序,奠定了中国人的天下观与家国观,逐渐成为一种社会心理和文化共识,也为新时期家国观的建构提供了重要资源。  相似文献   
129.
论《黄帝内经》的医学哲学思想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被历代医学家奉为"医家之宗"的<黄帝内经>,同时也是当之无愧的"医学哲学之宗":其对医学普遍问题的研究、对医学整体思维观念的创立、对临床思维一般方法的阐述和对医学人文品格的揭示,都是中国医学思想史和医学哲学思想史上的开山之作.  相似文献   
130.
略论惠栋的考据学特色与既济思想--以《易大义》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易大义>是惠栋用易理对中庸的注解,该书实际体现了惠栋的许多学术特色,其考据学特色表现为:1.复经书原貌.2.考典章制度.3.述微言大义.而其思想特色则表现为将中庸的思想看作一个整体,从而在注解的过程中将自己的易学思想完整地表达为:乾元经过择善积善的过程最终达到既济的理想境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