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8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25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25篇
  2005年   37篇
  2004年   34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5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91.
白水 《天风》1994,(4):14-14
元旦将过,春色复苏,湖北省云梦县一座由信徒捐资献力兴建的基督教堂在广阔田园中建成并降重举行了献堂崇拜。 云梦县这座教堂,地处沙河乡农村,占地约400平方,建筑面积175平方,造价只化去21000元(主要是材料费,土地由生产大队无偿拨给),全部由信徒捐资捐物献力建成。  相似文献   
192.
本文依据洪迈<夷坚志>所记女性祟病治疗的典型事例,从社会文化的角度分析探讨祟病的病因、治法及相关情况.从病因看,宋人将其归于鬼神精怪作祟;从患者看,大多来自巫文化传统深厚的地区,已婚女性是这类疾病的高发生群体;从治法看,受鬼神观念的影响和当时医疗技术、医者本身能力的限制,人们更多地将希望寄托于超自然力,寻求医学之外的治疗方法和手段,从而使祟病治疗领域多为僧、道、巫所挤占,他们凭借特殊的身份和技能成为主要的施治者,并以歪曲的手段掩盖某些合理的真相.  相似文献   
193.
论子思的臣道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子思是我国先秦战国前期儒家学派的重要人物。他上承孔子,下启孟子,其主要特色是“发挥孔子学说,影响在公卿间”。本文结合郭店楚简《鲁穆公问子思》与传世文献相映证,对郭店楚简中子思所言“恒称其君之恶”进行分析,阐述子思的臣道思想,并与荀子的臣道思想相对照,认为子思的臣道乃是其学说“诚”的践履,合乎当时士人的价值标准,体现了子思的君师风范与人格独立,对后世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194.
《赤松子中诫经》是道教的劝善书,今本收录在明正统《道藏》第三册诫律类。它流行于西晋年间。作者赤松子,是传说中的人物,无从考证。该文吸收了儒佛两家的思想理论,从“天人感应”和“因果报应”两个方面,阐述了弃恶为善的重要性和修养方法,丰富了中国传统道德教育的内容。一、教育目的和趋善去恶的善恶观《赤松子中诫经》(以下简称《赤》)认为,教育的目的在于劝勉人们积德行善,这一目的的提出,作者是鉴于以下三方面的原因:首先,作者认为人们只有积德行善,才能万古流芳,恩泽子孙,它说:“自古英贤设教留在仙经,皆劝人为善,知其诸恶,始乃万古…  相似文献   
195.
刘晓红 《心理科学》2001,24(2):245-245,235
《淮南子》,又名《淮南鸿烈》。汉淮南王刘安编著。唐刘知几说:“其书牢笼天地。博极古今。”其广博的内容中蕴含有颇为丰富的学习心理思想。本文即拟对此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196.
样例学习是人的自适应学习的主要方式之一 ,它在认知技能获取的早期阶段起着尤其重要的作用。该文主要对样例学习的历史背景、当前存在的几种样例学习方向进行了综述 ,并对将来的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97.
不同注意负载条件下刺激驱动的注意捕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Lavie的注意负载理论认为:靶任务的加工负载决定无关干扰子被加工的程度;当靶任务的注意负载增高时,外周干扰子被注意的程度会减弱。实验通过改变靶任务的负载、以及干扰子出现的时程,发现干扰子在低和高负载条件下同样可以产生刺激驱动的注意捕获:低负载在333ms左右;高负载在0~167ms左右。这说明在高负载条件下干扰子同样会吸引注意,只是在时程上与低负载不同。  相似文献   
198.
《淮南子》人性论中儒、道融合的路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淮南子》中存在着儒、道两家的人性论,观点之间存在着冲突,但作者通过寻找儒、道人性论中的相通点,试图把两家人性论融合为一体。这些相通点表现在:天人相通;重视心的作用;道家的“真”与儒家的“善”相通于“诚”,“诚”的概念既有“真”义,又有“善”义,体现了儒、道人性论的融合;儒、道都重视人的精神或道德生活,否定或贬斥物欲功利,反对纵欲任情。  相似文献   
199.
王艮继承并发展了阳明的乐学思想,并将之作为其立言宗旨。一方面他上承阳明"乐是心之本体"以及"常快活便是功夫"的说法,倡导良知本体的自然、活泼、快乐,以及工夫过程之自然、简易之乐。另一方面,他把关注点置于百姓日用之上,通过对安身立本之工夫论的解说,将道德践履与安身相统一,从而使得"乐"之指向不仅包括精神方面的自得、洒落,也包括与此相关的生命存在。由于王艮的"乐学"是在"万物一体之仁"观念下的展开,故而其所言之"乐"最后呈现出一种"独乐"与"众乐"的结合状态,即个人得其"自乐"的过程正是众人得其"众乐"的过程。  相似文献   
200.
基于20世纪70年代以来对《五行》篇研究的学术史检讨,从以往研究的薄弱环节出发,依据郭店竹简出土后研究的新发展,可以推定《五行》篇经部为子思作、说部为孟子作,这一结论呼应了荀子的所谓“子思唱之,孟轲和之”,是合理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