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8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25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25篇
  2005年   37篇
  2004年   34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5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81.
石川重雄  韩昇 《法音》2003,(5):27-29
(一)笔者一直在研究宋代两浙地区的大刹及其制度、社会等问题,尤其注重探讨宋元时代子院和小庵(接待庵、施水庵)的情况。首先,关于子院,我们以宋元时代的地方志为主要材料,按小刹的结合、子院的独立、子院的废绝分门别类,考察子院的演变趋向。进而根据《名公书判清明集·人品门》所载建阳(福建)开福寺诉讼记录,论述复合寺院的内部结构。开福寺的23个子院都是本寺(开福寺)的产业(“物业”),它们尽管分别拥有田地,但都是从开福寺的田地分得佃作的(“分头佃作”),而开福寺的佛殿、佛像和斋堂、三门,由23个子院所共有。23个子院中,如无徒弟继承…  相似文献   
182.
新出竹书与《论语》成书问题再认识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学术界十分关心《论语》的成书问题 ,而充分利用新近发现的儒家竹书文献可以进一步细化这一研究。竹书材料证明《论语》有一定的思想主旨 ,有内在的严密逻辑 ,有“正实而切事”的突出特征。该书材料来自孔门众多弟子 ,而由子思具体纂辑完成。  相似文献   
183.
子思书再探讨--兼论《大学》作于子思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子思原书各篇可分为三类,一是子思所记孔子言论,二是子思本人著作,三是弟子所记子思言论。除了原本《中庸》、《表记》、《坊记》、《缁衣》外,郭店简《穷达以时》亦属第一类;属于第二类的除了见于今本《中庸》的《天命》和并见于郭店简、马王堆帛书的《五行》外,还有今本《大学》,而《淮南子·缪称训》主体部分正是子思书佚篇《累德》,亦属此类。属于第三类的有郭店简《鲁穆公问子思》以及典籍中的若干佚文。早期文献中对子思书的不同称谓,意味着不同的文献来源,称《子思》者引自《汉志》所著录的二十三篇本,称《子思子》者引自《隋志》和《唐志》所著录的七卷本。七卷本具有很高的价值,非后来子思书辑本所能相比。  相似文献   
184.
李霞 《中国哲学史》2003,(1):95-102
在唐末五代中原儒家文化南移、南宋时期朱熹理学成为官学这样的背景下 ,随着朱熹本人在故乡新安讲学活动的开展以及新安人对朱熹理学崇奉心理的形成 ,古徽州新安地区形成了特色鲜明的理学流派———新安理学。新安理学始于南宋 ,终于清初 ,历经 7个世纪。新安理学的发展演变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 ,各阶段特色有别 ,而总体上又宗旨一贯。南宋新安理学的基本特征是学宗朱子 ,兼融佛道 ;元代新安理学的学术风格是惟朱是从 ,排斥异说 ;明代新安理学的特色则是一方面惟真是从 ,和会朱陆 ,另一方面又不改宗朱立场。至清代 ,随着理论界整个学风的转变 ,新安理学终于为皖派经学所取代。  相似文献   
185.
通行本<周易>古经分为上下两篇.对于其何以如此分篇,生当北宋的易学家程颐,在承继、整合<易传·序卦>和<易纬·乾凿度>等的观点的基础上,作<上下篇义>,明确提出以阴阳为基准分篇的原则,指明"阳盛者居上篇,阴盛者居下篇",并逐卦作了分析,丰富了人们在此领域的识见.  相似文献   
186.
程林 《周易研究》2004,(3):46-50
<易序>为朱熹著作<周易本义>中的一篇序文,但此文也被收入程颐的<程子遗文>及程颐的弟子周行己的<浮沚集>中.谁是<易序>的真正作者,众说纷纭.本文从文献的角度和思想的关联上断定朱熹是这篇序文的真正作者.  相似文献   
187.
朱熹删改《参同契》经文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稿是本刊以前刊出的<南宋初期<参同契>文献实态的考察(上)(下)>的续篇.一般认为,丹经<参同契>为东汉魏伯阳所撰,并以现在所知的文献形态传承至今.可是,前出论文考察了南宋初期<参同契>文献的实态,认为从隋唐五代至南宋初期,<参同契>文本实际上一直处在与<龙虎经><潜通诀>等丹经、丹诀互相混同的不安定状态中,当时,冠以<参同契>之名却与现行本不同的<参同契>文本大量存在,<参同契>也没有获得可为一般人认同的共同解释方向,一般认为最早带有内丹倾向的<参同契>注本--五代彭晓注本,也直到南宋初期才逐渐为人所知.本稿在上述论考的基础上,继续考察了南宋中、后期<参同契>文献的实态.笔者从考察中看出,一般所说的起源于<参同契>丹学思想的先天学理论,实际与<参同契>无关,所谓的先天易学实际上是建立在李之才、邵雍所述的先天卦变说基础上的.笔者还认为,在宋代易学史和<参同契>文献演变史中,实际上是朱熹第一个提出了先天学起源于<参同契>丹学思想的论说,朱熹为了把与<参同契>旧本(如<道藏>所收无名氏注本、阴注本和郑焕校正本所见彭注本等)不合的先天学理论导入到<参同契>思想解释中去,删除和更改了<参同契>旧本的经文,作成了所谓的<参同契>定本(<参同契考异>本).从南宋后期的<参同契>文献的基本情况来看,可以说,是<参同契考异>的刊行,才结束了持续到南宋初期和中期的<参同契>文献的不安定状态,朱熹<参同契考异>,对宋末元初的<参同契>注本、刊本产生很大的影响.到现在为止的道教研究,一直没有充分认识和探讨过朱熹<参同契考异>对南宋以来道教内修思想演变史和<参同契>文献演变史所产生的影响,今后有必要对这个问题再作更加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88.
《青琐高议》的民俗信仰倾向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冯勤 《宗教学研究》2004,(4):128-131
入宋以来,市民文化空前的勃兴、繁荣促进了民间儒、佛、道信仰的深层融合,并形成为根深蒂固的民俗信仰而广泛流布.在如此社会思潮的影响下,甚至被视为传统文言小说的著名小说集--<青琐高议>,在思想领域方面也表现出浓重的民俗信仰倾向,这一现象值得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89.
牛宏 《宗教学研究》2004,(4):148-150
内容提要:<大乘密严经>属于大乘瑜伽系的经典之一,此经尤其对"阿赖耶识"和"如来藏"的关系做出了颇具个性的阐述,提出了阿赖耶识"性恒明洁"的思想和"藏即阿赖耶识"的说法,在唯识学说中别局一格.本文依照<大乘密严经>中各品的论述,对有关"阿赖耶识"的思想观点进行梳理和分析,并总结其思想特性的表现及影响.  相似文献   
190.
<阴符发秘>和<玄门戒白>均为清代成都高道张清夜所撰.前者是其对道门重要经典<阴符经>所作阐释,他极力推崇<阴符经>理论之宏博、精妙,其讲的道理,是万事万理以及一切之指导.他主要是从内丹修炼角度进行阐释的,其总原则是天人合发,虚静无为,一任自然.在这个总原则下,强调制五贼、谨三要,"知动知时"、"时动知修",认清擒气和锻炼精气神的处所,是其修炼思想的三个重点.后者则是其有感于当时道门内的不良现象、劝诫道士应慎行修德的著述.同时,二者还反映了张清夜对儒释二教的基本态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