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0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32篇
  2004年   3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墨子非"乐",认为"乐"存在诸多弊端:王公大人用百姓的血汗钱设制了"乐","以为事乎国家",百姓得不到享用;劳民伤财;农人误耕织,官员误政事;重者贪乐致使国破家亡。所以应该非"乐"。其实"乐"不可非,也非不了。因为"乐"的产生和存在是历史的必然;"乐"于人类社会的关系太密切了,它的价值是全方位的。对于"乐",与其非之,不如择其善者与百姓共享之。探讨先哲关于"乐"的理论建树,对于当今的社会主义文明建设,不无启迪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2.
北宋时期,《易》学在学术界和社会上有着广泛的影响,解说与评价《易》成为儒学发展的一条重要途径。北宋诸儒有关《易》学的总体评价很多,内容涉及《易》道总评、作者辨正、学派论衡、通经致用等各个层面,对汉唐《易》学的一些基本观点提出了怀疑与修正,同时也结合时代思潮对《易》做出了新诠释,从中可以透视出北宋《易》学的内在演变轨迹。  相似文献   
93.
<阴符发秘>和<玄门戒白>均为清代成都高道张清夜所撰.前者是其对道门重要经典<阴符经>所作阐释,他极力推崇<阴符经>理论之宏博、精妙,其讲的道理,是万事万理以及一切之指导.他主要是从内丹修炼角度进行阐释的,其总原则是天人合发,虚静无为,一任自然.在这个总原则下,强调制五贼、谨三要,"知动知时"、"时动知修",认清擒气和锻炼精气神的处所,是其修炼思想的三个重点.后者则是其有感于当时道门内的不良现象、劝诫道士应慎行修德的著述.同时,二者还反映了张清夜对儒释二教的基本态度.  相似文献   
94.
《青琐高议》的民俗信仰倾向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冯勤 《宗教学研究》2004,(4):128-131
入宋以来,市民文化空前的勃兴、繁荣促进了民间儒、佛、道信仰的深层融合,并形成为根深蒂固的民俗信仰而广泛流布.在如此社会思潮的影响下,甚至被视为传统文言小说的著名小说集--<青琐高议>,在思想领域方面也表现出浓重的民俗信仰倾向,这一现象值得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95.
牛宏 《宗教学研究》2004,(4):148-150
内容提要:<大乘密严经>属于大乘瑜伽系的经典之一,此经尤其对"阿赖耶识"和"如来藏"的关系做出了颇具个性的阐述,提出了阿赖耶识"性恒明洁"的思想和"藏即阿赖耶识"的说法,在唯识学说中别局一格.本文依照<大乘密严经>中各品的论述,对有关"阿赖耶识"的思想观点进行梳理和分析,并总结其思想特性的表现及影响.  相似文献   
96.
朱熹删改《参同契》经文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稿是本刊以前刊出的<南宋初期<参同契>文献实态的考察(上)(下)>的续篇.一般认为,丹经<参同契>为东汉魏伯阳所撰,并以现在所知的文献形态传承至今.可是,前出论文考察了南宋初期<参同契>文献的实态,认为从隋唐五代至南宋初期,<参同契>文本实际上一直处在与<龙虎经><潜通诀>等丹经、丹诀互相混同的不安定状态中,当时,冠以<参同契>之名却与现行本不同的<参同契>文本大量存在,<参同契>也没有获得可为一般人认同的共同解释方向,一般认为最早带有内丹倾向的<参同契>注本--五代彭晓注本,也直到南宋初期才逐渐为人所知.本稿在上述论考的基础上,继续考察了南宋中、后期<参同契>文献的实态.笔者从考察中看出,一般所说的起源于<参同契>丹学思想的先天学理论,实际与<参同契>无关,所谓的先天易学实际上是建立在李之才、邵雍所述的先天卦变说基础上的.笔者还认为,在宋代易学史和<参同契>文献演变史中,实际上是朱熹第一个提出了先天学起源于<参同契>丹学思想的论说,朱熹为了把与<参同契>旧本(如<道藏>所收无名氏注本、阴注本和郑焕校正本所见彭注本等)不合的先天学理论导入到<参同契>思想解释中去,删除和更改了<参同契>旧本的经文,作成了所谓的<参同契>定本(<参同契考异>本).从南宋后期的<参同契>文献的基本情况来看,可以说,是<参同契考异>的刊行,才结束了持续到南宋初期和中期的<参同契>文献的不安定状态,朱熹<参同契考异>,对宋末元初的<参同契>注本、刊本产生很大的影响.到现在为止的道教研究,一直没有充分认识和探讨过朱熹<参同契考异>对南宋以来道教内修思想演变史和<参同契>文献演变史所产生的影响,今后有必要对这个问题再作更加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97.
童纬 《佛学研究》2004,(1):86-109
童纬(1917—1994)先生是我国著名的佛学家,以治大藏经目录版本学和傣族佛教为主。20世纪50年代,他所发表的有关介绍云南上座部佛教的藏经目录和僧阶的文章,开创了我国当代云南上座部佛教研究之先河,有不可磨灭之功。改革开放以后,童纬先生致力于《中华大藏经》目录的整理,对《中华大藏经》的编撰做出了贡献。这里发表的译经目录和译者小史即是当年童纬先生辛勤成果。前人之师不可没,我们今天能取得不少佛学研究的成果,除了依靠党和政府的改革开放与完全贯彻落实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外,还与老一辈佛学家的辛勤努力是分不开的,发表已故的老学者的遗著,让他们的辛勤劳动没有偏废,是我们后来人义不容辞的责任。  相似文献   
98.
程林 《周易研究》2004,(3):46-50
<易序>为朱熹著作<周易本义>中的一篇序文,但此文也被收入程颐的<程子遗文>及程颐的弟子周行己的<浮沚集>中.谁是<易序>的真正作者,众说纷纭.本文从文献的角度和思想的关联上断定朱熹是这篇序文的真正作者.  相似文献   
99.
通行本<周易>古经分为上下两篇.对于其何以如此分篇,生当北宋的易学家程颐,在承继、整合<易传·序卦>和<易纬·乾凿度>等的观点的基础上,作<上下篇义>,明确提出以阴阳为基准分篇的原则,指明"阳盛者居上篇,阴盛者居下篇",并逐卦作了分析,丰富了人们在此领域的识见.  相似文献   
100.
方广铝 《法音》2004,(1):7-11
人们常说,中国是佛教的第二故乡。我以为,这句话有四重含义。首先,佛教在印度产生后,历史上曾出现部派佛教(小乘)、大乘佛教、密教等三大派系。但后来,佛教在印度衰亡,三大派系都不复存在。而在中国,却保留了承袭印度部派佛教而来的云南南传上座部佛教、承袭印度大乘佛教而来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