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0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32篇
  2004年   3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31.
在任何一个解释活动中,概念范畴都作为重要的前提限定着意义的生成,"刚柔"在今帛本<易传>中就作为基本的范畴性前提而存在.<易传>形成时,人们对"刚柔"的涵义及内在关系即有着一定的基本理解..刚柔"被用以解<易>时,这些涵义及内在关系便被赋予<周易>文本,从而使<周易>生成了丰富的意义;同时,在此过程中作为前提性范畴的"刚柔"也实现了意义增值.今帛本<易传>对"刚柔"的把握既有同又有异,故而对<周易>的解释也有所差别.今本<易传>中,"刚柔"观念的"人文义"、"秩序义"、"变动相推义"作为"前理解"构成解<易>的前提,限定着今本<易传>的意义生成;而在帛书<易传>中,除此诸"义"之外,更突出了"刚柔"范畴的"相济义",从而使其易学解释、意义生成展现出自己的特点.  相似文献   
132.
<隋书·经籍志>首次明确著录<墨子>书中有目录一卷,其后各种史志目录中均不见记载.<墨子>古本"目录"面貌如何,一直是墨学界聚讼不已、悬而未决的问题.笔者认为,<墨子>目录出现较晚,大约亡佚于隋末唐初之际.西汉末年刘向校定<墨子>成书后,所撰写叙录并未单独成篇.近人蒋维乔等学者的学术观点,<汉书·艺文志>所载"<墨子>七十一篇"包括目录一篇,是不成立的.本文从几个方面进行了论证分析.  相似文献   
133.
作为"全真六经"之一的<阴符经>,行文诡谲,蕴含着丰富的道教美学思想.本文以唐代道教学者李筌的<阴符经>注疏为研究对象,具体分析和挖掘其"至乐至静"的审美心态论、"神妙不测"的创作技巧论和道教辩证美恶论,梳理了道教美学思想在一些关键问题上的认识.  相似文献   
134.
墨子的"非乐"观点,是墨子学说中重要的组成部分。"非乐"主张的宗旨是反对当时的"礼乐"制度,以求安定民生,发展经济,改革政治,实现大同。但由于过分夸大音乐的危害,既忽视了音乐中"雅乐"对于统治者及百姓修身、治国、平天下的作用,又夸大了艺术依赖于物质这一面,并加以绝对化,视艺术为无用甚至有害之物,因而暴露了其小生产者思想的狭隘和局限性。  相似文献   
135.
朱熹论墨子之兼爱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墨子的兼爱说被孟子攻击为“无父”。此后 ,儒家学者大多照着孟子说 ,既未能作出深入分析 ,也未能消除对兼爱无父说的疑惑。兼爱说所内涵的普遍人性理念和天地人一体的思想实际上已被宋代理学家融摄。出于严儒墨之辨的学派意识 ,朱熹重整兼爱无父说 ,同时也深入分析了兼爱说产生的主客观原因 ,对兼爱说作了较为客观的评价。  相似文献   
136.
墨子"节用"在经济理论上可比拟于西尼尔的"节欲论",但与后者最大的不同在于,它在内部缺乏有效的动力和约束条件。因此,墨子"节用"只能"俭而难遵"。而从制度变迁所需具备的三要素角度看,它也仅具备其中一个,所以,墨子"节用"最终只能沦为一个口号。  相似文献   
137.
墨子以“天下莫若身之贵”阐释了生命存在的伦理之义,并从“生,刑与知之处”的知性统一的视角,表达了对人之为人的自在与自为的“生”之内涵的洞察与感悟。这种感悟既是人之为“生”的一种道德境界,也是对人的“生生之道”在伦理意义上的孜孜以求。墨子对“生”的追求强调在普遍意义上的德性之欲,故而以“兼爱”为机制,在“兼”的社会化过程中来表达对“众之生”的尊重。所以,“兼爱”是墨子实现“贵生”的伦理设计,“兼”体现了墨子对人生关系、社会关系应该如何的一种德性之约,确切地说,“兼爱”是实现“贵生”的社会道德要求,更是人何以“贵生”的一种伦理手段,此与当代社会的和谐建设有借鉴之功。  相似文献   
138.
作为战国时期的“显学”,墨子伦理思想体系中蕴含着丰富的忠德观念.挖掘墨子忠德内涵,不难发现其中既包含有做好分内事的忠于职守,也包含有爱民谨忠的君主之忠,还包含有过必谏的臣子之忠.此外,墨子忠德观具有独特的思想特质,其忠德思想来源于尚同尚贤的国家学说,并以天志明鬼为其道德立法依据,凸显忠信相连的价值取向,反映了从君惠臣忠的双向度向事上竭忠的单向度忠君倾向的转变.去粗取精,对于墨子忠德观的当代价值,应在客观评判的基础上,继承发扬其竭己为人的奉献精神,恪尽职守的职业操守,践履承诺的诚信意识,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构建注入传统文化中优秀的源头活水.  相似文献   
139.
史工 《管子学刊》2005,(4):122-125
由中国墨子学会、中国工程院、山东大学、枣庄学院、中共滕州市委、滕州市人民政府主办,滕州市墨子研究中心、中国工程院办公厅承办,滕州市墨府置业有限公司协办的第六届墨学国际研讨会暨《墨子大全》首发式,于2004年12月26日至29日在北京隆重举行。  相似文献   
140.
佛经目录是研究佛教文献的重要依据,但是不同目录之间的记载并不相同。现存最早的完整经录是梁僧祐的《出三藏记集》,但隋唐经录的记载与之相比,却出现了经名、卷数乃至译者姓名等关键信息的不同。以三国时期著名译者支谦的作品为例,来说明这种差异的形成原因。研究发现,隋唐经录采用了部分目前已经失传的材料,且根据编辑团队自身设定的体例,更动了文献的著录信息。这就意味着,我们藉助经录研究佛教文献时,不仅要参照时代更早的经录,也要了解经录本身特定的体例,这样才能得到更为准确的信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