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5篇
  免费   1篇
  126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29篇
  2004年   31篇
  2002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中国禅宗的创立,佛门相传始于刘宋时期(一说梁时)来华的菩提达摩,但是中国禅宗实际上的创立,是于慧能而肇始。慧能的门人弟子记录其平生思想语要的《坛经》,在中国佛教史上地位尊崇,是中国人佛学著述中唯一一部  相似文献   
92.
关注穷苦人的文学:再读狄更斯的《圣诞故事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严幸智 《学海》2006,(3):172-176
作为工业化的受益者,狄更斯比其他任何同时代作家都更深刻地洞察到在维多利亚中期英国社会稳定和繁荣表面下隐藏的紧张和矛盾。他以坚定的建设性批判态度理解资本主义工业主义,为完善工业社会出谋划策。《圣诞故事集》以含蓄的方式表达他的社会组织原则主张:怜悯和慈善与正义同样重要;应该帮助一个阶级去了解另一个阶级,进而实现“人间友好,天下太平”。这构成狄更斯关注穷苦人文学的基本核心,也是他对英国社会制度建设性批判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93.
本文从道气本体论、人性论、社会政治论等方面对北宋著名道教学者陈景元的老学思想作了简要的分析,认为陈氏老学不仅是唐代重玄学在北宋之延续,而且作为一种思想资源,对二程理学的建构起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4.
从"礼后乎"看儒家伦理的美学基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学与伦理学的关系是近来西方哲学中讨论的一个重要话题.这种讨论为我们理解儒家思想中美学与伦理学的关系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背景.本文拟通过对<论语·八佾>中的"礼后乎"及其解释的集中解读,来阐释儒家思想中美学与伦理学的关系.根据本文的解读,在儒家思想中,诗教先于礼教,因此可以说美学处于伦理学的根源部位上.传统儒家的这种思想与现代西方哲学中的"伦理学的审美化"的构想具有某种程度的相似性.  相似文献   
95.
<论语述何>是清代公羊家刘逢禄以公羊学诠释<论语>的作品.从该著主旨可以看出,刘氏公羊学背景在诠释中起着关键作用.刘逢禄用了深化主题、类比引申、断章取义几种方法将<论语>与公羊学一体化.此种做法开启了晚清<论语>大义公羊化之风气,虽然某些过度的解释受到讥讽,却也起到拓展传统公羊学研究视野的效果.  相似文献   
96.
褚伯玉与《太平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覃江 《宗教学研究》2005,1(1):15-19
本文通过对有关<太平经>在南齐流传的一条资料进行考辨,旨在说明<上清道类事相>和<南岳总胜集>关于南朝隐士褚伯玉曾读过<太平经>的记载是不可信的.因此,一些以此为据来说明<太平经>在南齐时流传情况的论著也就是站不住脚的.但是,从文献的蛛丝马迹中,似乎又让人觉得褚伯玉与<太平经>有很多关联.文章以文献梳理为线索,试图展示其中细微之处,为确定<太平经>的成书年代和了解南朝<太平经>流传情况提供一些帮助.  相似文献   
97.
作为"全真六经"之一的<阴符经>,行文诡谲,蕴含着丰富的道教美学思想.本文以唐代道教学者李筌的<阴符经>注疏为研究对象,具体分析和挖掘其"至乐至静"的审美心态论、"神妙不测"的创作技巧论和道教辩证美恶论,梳理了道教美学思想在一些关键问题上的认识.  相似文献   
98.
本文讨论楚简<周易>"不家而食"的文字与理解问题.认为楚简<大畜>卦所见"而"字不是衍文,其中"家"字宜读为"稼"."不家食"与<无妄>卦"不耕获"结构相类,可理解为"不稼而食"、"不耕而获".  相似文献   
99.
吕建福 《法音》2004,(12):29-33
一、关于《坛经》的误解六祖《坛经》流传广泛,影响深远,于禅宗之弘扬,贡献极大,可以说是“中国禅”的根本经典。在中国,凡稍知佛法者,几乎无不知晓六祖《坛经》;尤其是文人士大夫学佛,《坛经》乃是案头所必备。然而《坛经》流传千年,情况复杂,由于种种原因,也产生了一定的弊端  相似文献   
100.
本文基于文本诠释学(textual hermeneutics)的研究,旨在提出一个解读早期文本的新策略.文本意义一概念可鉴别两层不同的涵义:原先意义和历时意义.我主张原先意义和历时意义的区别给我们提供一个可以限制任性解读和无限度符号演绎(unlimited semiosis)的有用策略.从而进一步说明这类区别是一个诠释权宜之计(hemeneutical expedient),纵使文本的原先意义得以恢复,我们亦无法使这个复原的原先意义区别于文本的历时意义.这项研究虽然是以<论语>的解读为实例而展开,但所论述的原理可以推而广之应用于一系列类似的文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