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5篇
  免费   1篇
  126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29篇
  2004年   31篇
  2002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本文针对一些学者对敦煌本《坛经》的误解,就敦煌本《坛经》研究、《坛经》的附益、传衣表信与《坛经》传宗、"南宗"及"南能北秀"等禅宗史上的重大问题进行考辨,肯定了敦煌本是现存最早的《坛经》,是慧能说法讲经的记录,其真实性不容置疑。  相似文献   
82.
郭迎春 《宗教学研究》2005,55(1):140-143
<泥洹经>又称<涅槃经>,是汉传佛教的重要经典之一.汉译以北凉昙无谶的<大般涅槃经>四十卷(又称北本)为代表,南北朝至隋唐时期涅槃信仰及涅槃学在中国思想文化史上曾经产生了巨大影响.本文旨在探究<涅槃经>在汉魏时期的汉译传承,客观地记述其在中土弘宣佛教的历程中曾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83.
通行本<周易>古经分为上下两篇.对于其何以如此分篇,生当北宋的易学家程颐,在承继、整合<易传·序卦>和<易纬·乾凿度>等的观点的基础上,作<上下篇义>,明确提出以阴阳为基准分篇的原则,指明"阳盛者居上篇,阴盛者居下篇",并逐卦作了分析,丰富了人们在此领域的识见.  相似文献   
84.
朱熹删改《参同契》经文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稿是本刊以前刊出的<南宋初期<参同契>文献实态的考察(上)(下)>的续篇.一般认为,丹经<参同契>为东汉魏伯阳所撰,并以现在所知的文献形态传承至今.可是,前出论文考察了南宋初期<参同契>文献的实态,认为从隋唐五代至南宋初期,<参同契>文本实际上一直处在与<龙虎经><潜通诀>等丹经、丹诀互相混同的不安定状态中,当时,冠以<参同契>之名却与现行本不同的<参同契>文本大量存在,<参同契>也没有获得可为一般人认同的共同解释方向,一般认为最早带有内丹倾向的<参同契>注本--五代彭晓注本,也直到南宋初期才逐渐为人所知.本稿在上述论考的基础上,继续考察了南宋中、后期<参同契>文献的实态.笔者从考察中看出,一般所说的起源于<参同契>丹学思想的先天学理论,实际与<参同契>无关,所谓的先天易学实际上是建立在李之才、邵雍所述的先天卦变说基础上的.笔者还认为,在宋代易学史和<参同契>文献演变史中,实际上是朱熹第一个提出了先天学起源于<参同契>丹学思想的论说,朱熹为了把与<参同契>旧本(如<道藏>所收无名氏注本、阴注本和郑焕校正本所见彭注本等)不合的先天学理论导入到<参同契>思想解释中去,删除和更改了<参同契>旧本的经文,作成了所谓的<参同契>定本(<参同契考异>本).从南宋后期的<参同契>文献的基本情况来看,可以说,是<参同契考异>的刊行,才结束了持续到南宋初期和中期的<参同契>文献的不安定状态,朱熹<参同契考异>,对宋末元初的<参同契>注本、刊本产生很大的影响.到现在为止的道教研究,一直没有充分认识和探讨过朱熹<参同契考异>对南宋以来道教内修思想演变史和<参同契>文献演变史所产生的影响,今后有必要对这个问题再作更加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85.
《青琐高议》的民俗信仰倾向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冯勤 《宗教学研究》2004,(4):128-131
入宋以来,市民文化空前的勃兴、繁荣促进了民间儒、佛、道信仰的深层融合,并形成为根深蒂固的民俗信仰而广泛流布.在如此社会思潮的影响下,甚至被视为传统文言小说的著名小说集--<青琐高议>,在思想领域方面也表现出浓重的民俗信仰倾向,这一现象值得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86.
牛宏 《宗教学研究》2004,(4):148-150
内容提要:<大乘密严经>属于大乘瑜伽系的经典之一,此经尤其对"阿赖耶识"和"如来藏"的关系做出了颇具个性的阐述,提出了阿赖耶识"性恒明洁"的思想和"藏即阿赖耶识"的说法,在唯识学说中别局一格.本文依照<大乘密严经>中各品的论述,对有关"阿赖耶识"的思想观点进行梳理和分析,并总结其思想特性的表现及影响.  相似文献   
87.
《坛经》是中国佛教重要宗派———禅宗———的根本性经典 ,而敦煌写本《六祖坛经》则为目前所知的最早的《坛经》本子。本文在回顾述评国内外学术界近百年以来的主要观点的基础之上 ,从敦煌写本的出现时间、书写格式、题名与内容及当时禅风的关系、前题和后题的牵联、古书的形制或体式等多个方面 ,提出和论证了自己对于敦煌写本《六祖坛经》题名的看法。  相似文献   
88.
本文依据洪迈<夷坚志>所记女性祟病治疗的典型事例,从社会文化的角度分析探讨祟病的病因、治法及相关情况.从病因看,宋人将其归于鬼神精怪作祟;从患者看,大多来自巫文化传统深厚的地区,已婚女性是这类疾病的高发生群体;从治法看,受鬼神观念的影响和当时医疗技术、医者本身能力的限制,人们更多地将希望寄托于超自然力,寻求医学之外的治疗方法和手段,从而使祟病治疗领域多为僧、道、巫所挤占,他们凭借特殊的身份和技能成为主要的施治者,并以歪曲的手段掩盖某些合理的真相.  相似文献   
89.
楚竹书<周易>对应今本、帛本"盈"之字,学者们聚讼纷纭,提出了诸多有价值的考释意见.本文认为其中释此字为左从"水"右从"局"的看法应该是可取的.我们对这一考释意见进行了多角度的补充论证,并援引楚简文字所见的"省声"现象,将此字形分析为"从水,盈省声",即释为"溋"字.  相似文献   
90.
在任何一个解释活动中,概念范畴都作为重要的前提限定着意义的生成,"刚柔"在今帛本<易传>中就作为基本的范畴性前提而存在.<易传>形成时,人们对"刚柔"的涵义及内在关系即有着一定的基本理解..刚柔"被用以解<易>时,这些涵义及内在关系便被赋予<周易>文本,从而使<周易>生成了丰富的意义;同时,在此过程中作为前提性范畴的"刚柔"也实现了意义增值.今帛本<易传>对"刚柔"的把握既有同又有异,故而对<周易>的解释也有所差别.今本<易传>中,"刚柔"观念的"人文义"、"秩序义"、"变动相推义"作为"前理解"构成解<易>的前提,限定着今本<易传>的意义生成;而在帛书<易传>中,除此诸"义"之外,更突出了"刚柔"范畴的"相济义",从而使其易学解释、意义生成展现出自己的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