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5篇
  免费   1篇
  126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29篇
  2004年   31篇
  2002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心性论是《坛经》的核心。通过观法为空思想的分析 ,从理论上说 ,所谓明心见性不过是认识事物的“本来面目”。《坛经》中性的内涵即是“本来面目”。它又有两方面含义 ,一是不变自体 ,二是自然性能。心的基本含义是慧 ,即分别、觉知等意。《坛经》中的心又有本心、自心、执心、妄心等的不同。本心是性的自然外现 ,属众人同有 ,自心、执心、妄心等则是于自心上起的执着 ,心性论是大乘佛教的理论中心 ,《坛经》  相似文献   
62.
《坛经》在历史上形成很多版本,以独特的方式对禅宗的发展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虚云大师作为近代禅宗泰斗,曾以憨山德清重修南华禅寺为榜样,一度挑起重整禅宗祖庭南华禅寺的重任,实现了南华禅寺的重兴。在这个过程中,他曾助缘重刊德清版《坛经》,并在惠能祖龛外立南岳怀让、青原行思、韶州法海、菏泽神会等4位弟子的塑像。这种在诸多弟子中注重神会功绩、抬高神会地位的做法,与德清校勘《坛经》若合符契,故而此举是直接受到德清校勘《坛经》影响的结果。  相似文献   
63.
禅宗六祖慧能对神秀偈子的"倒用"——反其意而用之。这一"倒用",不但揭开了中国禅宗的新篇章,也道出了禅宗僧人最具特色的思维方式,甚至广泛影响到文人士大夫。  相似文献   
64.
詹森派是对耶稣会在华传教活动进行攻击的主要力量之一,其影响主要局限于西方基督教世界,帕斯卡尔的<致外省人信札>则是双方激烈论战的重要文献.本文以帕斯卡尔信札中涉及中国礼仪的一段文字为切入点,结合詹森派和耶稣会双方各自的神学观点和道德神学立场,尝试剖析帕斯卡尔代表的詹森派攻击耶稣会在华传教活动背后的思想因素,希有助于加深对中国礼仪之争历史的了解.  相似文献   
65.
在《坛经》中,“相”被看为引发人的烦恼的根源。离“相”的意义、内容、方式、状态等,构成了《坛经》的主要内容之一。从海德格尔的“现身情态”理论来看,离“相”问题的上述各个环节可被纳入“自烦”与“他烦”的结构关系中进行解读,并可据此对《坛经》中“定”、“慧”的意义及关系给出现代诠释。  相似文献   
66.
文章以所见清末民国初年刊印的四种《达摩宝传》为中心,在考订其所属宗派的基础上,介绍了诸书对“如何是祖师西来意”的回答。四种不同版本的《达摩宝传》尽管有相同的情节,但却分属大乘天真圆顿教、青莲教、八卦教和青莲教支派等不同的民间宗教派别。希望这一发现对宝卷、民间宗教和有众多版本的《坛经》研究有一定的启发。  相似文献   
67.
<东坡易传>中认为,人性是抽象的、"不可见"的,孟子之后以善恶来解说人性的传统,所讨论的都仅仅是"性之似",而非人性本身.这一将"性"与"道"置于同一高度的人性理论,打着深深的老庄哲学的印记.苏氏的人性理论尽管受到朱熹等理学家的严厉批驳,但对于我们理解人性这一复杂的问题,仍具有积极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68.
<正>2009广东禅宗六祖文化节"禅宗与中国文化"学术研讨会于9月21-22日在南华寺召开。这次研讨会由广东省民族宗教委员会、韶关市人民政府、南华禅寺联合主办,共收到论文50余篇,40多位法师、专家学者在会上就惠能大师《六祖坛经》及其禅学思想、禅宗历史与文化、禅宗与现代社会等问题作了精彩发言。他们所发表的论文立足点高,视野开阔,议论纵横,有新的开拓,成果喜人。大家围绕主题,畅所欲言,广泛地进行交流,取得的学术上成果和收获主要有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69.
北宋时期,《易》学在学术界和社会上有着广泛的影响,解说与评价《易》成为儒学发展的一条重要途径。北宋诸儒有关《易》学的总体评价很多,内容涉及《易》道总评、作者辨正、学派论衡、通经致用等各个层面,对汉唐《易》学的一些基本观点提出了怀疑与修正,同时也结合时代思潮对《易》做出了新诠释,从中可以透视出北宋《易》学的内在演变轨迹。  相似文献   
70.
佛教文化与道德建设有着紧密联系,佛教修行就是提高道德修养与塑造人格的过程。《坛经》是禅宗六祖慧能一生说法的记录和其禅学思想的集中体现,其中的劝善箴言是衡量人们的言行举止和判定人们道德生活的是非准则;《坛经》能够引导人们对自己的道德进行积极地自我管理,并在此基础上形成道德自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