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8篇
  免费   93篇
  国内免费   36篇
  387篇
  2025年   3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23篇
  2020年   27篇
  2019年   27篇
  2018年   31篇
  2017年   26篇
  2016年   28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28篇
  2013年   53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3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A number of experiments have shown that (spider) fearful subjects direct their attention to fear-relevant words, even when these words are irrelevant to the completion of a target task (e.g., color naming). The present study examined whether subjects with an intense fear of spiders also display such attentional bias for a fear-relevant pictoral stimulus. Female spider-fearful (n=13) and control subjects (n=13) saw neutral patterns (i.e., horizontal and vertical bars). One pattern served as target for a reaction time, while the other pattern served as nontarget. Targets and nontargets were accompanied by either fear-relevant or neutral pictoral material (i.e., a picture of a spider or a picture of a flower, respectively). The fear-relevant picture did not selectively delibate reaction time performance of spider-fearful subjects. Thus, no evidence was found for an attentional bias for fear-relevant pictoral material in subjects with an intense fear of spiders. Instead, fearful subjects exhibited a general inhibition of performance which became stronger over trials. This suggests that the fear-relevant picture induced a state of anxious arousal or defensive withdrawal that interfered with reaction time performance on both fear-relevant and neutral trials.  相似文献   
2.
不同康复时相戒除者对海洛因相关线索的注意偏向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以84名生理脱瘾后处于不同康复时相的海洛因戒除者为被试,采用情绪Stroop范式,以海洛因相关线索为自变量,考察了海洛因戒除者的注意偏向特性及其动态变化。结果发现:(1)海洛因戒除者对相关线索存在着显著的注意偏向;(2)海洛因戒除者对相关线索的注意偏向随康复期的延长无显著改善。该研究支持了Franken关于药物成瘾的注意偏向模型。  相似文献   
3.
注意瞬脱对视觉空间关系判断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RSVP范式和视觉空间关系研究范式相结合,以两个实验探讨了注意瞬脱对视觉空间关系判断的影响。结果发现,类别和数量空间关系判断之间出现了实验性分离:类别空间关系判断表现出较大的注意瞬脱效应,数量空间关系判断只有轻度注意瞬脱效应。这说明,类别和数量空间关系加工子系统具有不同信息加工特性:前者依赖实时注意资源,其编码过程更多涉及控制性加工;后者较少依赖实时注意资源,其编码过程更多涉及自动加工。另外,还运用注意瞬脱理论对结果进行了解释。  相似文献   
4.
局部注意干扰效应(Localized attentional interference, LAI)是指在视觉搜索任务中同时搜索在空间上分离的两个目标时, 或者目标周围存在一个无关奇异项时, 这两个关键刺激相距较近时产生的干扰现象。本实验采用视觉搜索范式, 探讨了奖赏预期对局部注意干扰效应的影响。实验1采用双目标搜索任务, 要求被试判断搜索画面中两个奇异项刺激的形状是否相同。结果显示奖赏条件和无奖赏条件都表现出显著的距离主效应, 随着目标间距离增大, 被试的正确率提高, 反应时下降。同时, 在远距离时, 奖赏条件下的正确率高于无奖赏条件, 而在近距离时, 奖赏条件下的正确率反而低于无奖赏条件, 即, 奖赏条件下局部注意干扰效应反而增大。高动机状态增强了两个目标的表征, 反而不利于解决局部注意干扰效应。实验2采用单目标搜索任务, 要求被试判断特定目标的方位并忽略另一无关奇异项刺激。与实验1不同的是, 实验2仅在无奖赏条件下观察到显著的距离主效应, 即被试行为表现在远距离时更好; 而在奖赏条件下, 被试在近距离和远距离的表现一样好, 即没有局部注意干扰效应。这说明在奖赏预期条件, 个体可以有效抑制分心物刺激的干扰, 将注意集中于目标刺激的加工, 从而对局部注意干扰效应产生调节。整个研究表明, 奖赏整体上能够提高对任务相关刺激的表征, 并抑制任务无关刺激, 虽然这并不总是能够提高任务表现。  相似文献   
5.
王巧婷  张晶  温特 《心理科学》2019,(3):550-555
本研究通过成语匹配任务启动情绪调节目标,在情绪flanker任务中考察了自动情绪调节启动对注意偏向的影响。结果表明,中性启动条件下,被试表现出对负性情绪面孔的注意偏向,而情绪调节启动条件下,被试对正性、负性情绪面孔的注意分配不存在显著差异。这一结果说明自动情绪调节可以有效地减弱被试的负性情绪面孔注意偏向。  相似文献   
6.
注意瞬脱是指个体在对同一位置出现的多个刺激进行识别时, 如果第二个目标刺激出现在第一个目标刺激之后200~500 ms之间, 那么个体对第二个目标刺激的识别会显著降低的现象。研究表明, 注意瞬脱效应在健康人群中存在显著的个体差异, 主要表现在工作记忆、对分心刺激的抑制能力、意向聚焦、情绪状态和人格等方面。近年来, 注意瞬脱的个体差异也在多种神经疾病的临床研究中得到重视。未来的研究应更多关注注意瞬脱效应个体差异背后的神经机制以及应用研究。  相似文献   
7.
张禹  罗禹  赵守盈  陈维  李红 《心理科学进展》2014,22(7):1129-1138
对威胁刺激的注意偏向普遍存在。注意定向加速和注意解除困难在不同阶段对注意偏向产生影响。威胁刺激属性、呈现时间以及被试特征是重要的调节因素。以杏仁核为核心的杏仁核?前扣带回网络可能是注意定向加速的神经基础, 而以眶额叶为中心的前额叶皮层可能是注意解除的神经基础。未来还需要就注意定向加速与注意解除困难的关系、注意偏向的调节机制以及其神经基础做更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8.
随着眼动研究的深入,近年来研究者受注意梯度指导理论影响,结合心理学的最新发展以及在相关实验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新的理论模型,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SWIFT模型。SWIFT模型遵循3条基本原则:(1)一定注意范围内的分布式词汇加工;(2)眼跳计划和目标选择的分离;(3)伴随中央凹目标抑制的眼跳机制。在构架上,该模型主要有两大功能模块:词汇加工和眼跳编程  相似文献   
9.
采用修订的情绪觉察水平量表(LEAS)对315名职前教师进行调查,并从中筛选出高、低情绪觉察能力组被试各60人,分别完成情绪面孔Stroop任务(研究1)和情绪词Stroop任务(研究2)。(1)研究1的正确率上,中性面孔最高,愉快面孔次之,悲伤面孔最差;反应时上,悲伤面孔最长,愉快面孔次之,中性面孔最短;高分组仅在愉快和中性面孔上的反应时长于低分组;消极面孔的干扰效应高于积极面孔的干扰效应。(2)研究2的反应时上,消极词的反应时最长,显著长于中性和积极词;高分组仅在积极词和中性词上的反应时长于低分组,且高分组在积极词上的干扰效应高于低分组。研究结果表明与中性刺激相比,高低情绪觉察能力组均对情绪刺激产生了注意偏向,尤其是负性情绪刺激;与低情绪觉察能力组相比,高情绪觉察能力职前教师不仅对消极情绪信息产生注意偏向,还对积极情绪信息产生注意偏向。  相似文献   
10.
    
ABSTRACT

The present study aimed to explore whether the modulation effects of attentional biases toward time information representing immediate rewards and delayed rewards differ between individuals with high and low trait self-control. Forty participants with high trait self-control and 40 with low trait self-control were selected based on their responses to the Chinese version of the self-control scale, and they were asked to complete an intertemporal choice task and dot probe task first and then a cue-target task a week later.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participants with low trait self-control were more likely to choose immediate rewards than participants with high trait self-control. Furthermore, facilitated attention and difficulty in attention disengagement toward present-related words were found among participants with low trait self-control with higher frequency than among those with high trait self-control. Finally, facilitated attention toward present-related words moderated the indifference points among the participants with low trait self-contro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