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5篇
  2020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9年   1篇
  199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潮州开元寺石经幢考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达亮 《法音》2012,(7):48-50
幢,原是中国古代仪仗中的旌幡,是由丝绸做成的伞盖状制品,顶上装着宝珠,又称幢幡。由于印度佛教的传入,特别是唐代中期佛教密宗的传入,将经或佛像起先书写在丝织的幢幡上。为保持经久不毁,后来改为刻在石柱上,因刻的主要是《陀罗尼经》,因此称为石经幢。[1]石经幢是指刻有经文之多角形石柱,又名石幢,是汉化佛教一种最重要的刻石,属密宗系统。经  相似文献   
2.
精妙别致的著名古塔古心塔,梵文为Stupa,巴利语为thupa,音译作都婆、数斗波、率都婆等;略译作塔婆、浮图、佛塔等;意译作高显处、功德聚、方坟、圆冢、塔庙、灵庙,是“顶”、“堆土”之义。可见,塔的本义是埋藏佛陀舍利的纪念性的建筑物。舍利,乃为梵...  相似文献   
3.
显通寺建筑与塑像树仁显通寺在五台山中心区台怀镇中央,背靠凌云耸峙的灵鹫峰,面南巍峨壮观的大白塔,西着冲涮烦恼的寿宁法水,门临通往佛国圣境的菩萨之路。寺院开阔,占地43700平方米。殿宇宏伟,计有400余间。中轴线上,一连七进殿堂,廊房禅堂,左右对称美...  相似文献   
4.
艺术图像是丝绸之路文化传播中十分重要的影响媒介,其形式语言的文化演变具有重要研究价值,从中可窥视外来文化与本土文化交流融合的印迹。以文化传播的适应理论为支撑,研究丝路文化适应下须弥座图像作为媒介融合演进的艺术表现形式,为丝绸之路文化传播中艺术媒介的演变提供新的研究视角。须弥座是外来文化形式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的产物,通过对中国历代佛塔须弥座图像谱系的整理,对比研究各代佛塔须弥座发展的异同及其演变规律,反映丝路文化传播中本土文化适应外来文化以及外来文化适应本土文化两个交互影响的过程。  相似文献   
5.
大兴安岭东侧有一条狭长的平原,它是松辽大平原的一部分,称为辽嫩平原.在它的东南部的通辽市一带,是西辽河及其支流的冲积平原.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