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8篇
  免费   0篇
  188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25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36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中国宗教》2012,(2):86-87
带着汉地少年的文艺梦,他16岁走进西藏,20多年徜徉在雪域圣地神奇瑰丽的景观间。完美的构图、精确的瞬间、静谧的氛围,杨立泉用他的镜头讲述了一组组令人震撼的文史故事。是历  相似文献   
2.
2006石阡“民族化自然生态旅游发展”研讨会于2006年11月29日至30日在石阡召开。此次会议是由贵州省侗学研究会、中共石阡县委、石阡县人民政府联合主办。贵州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省侗学研究会名誉会长杨序顺,贵州省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省侗学会会长梁旺贵,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省联主席、省侗学会常务副会长杨长槐,省民宗委主任、省侗学研究会顾问郝桂华,省政协机关党委书记刘明胜,铜仁地区行署副专员游明进以及石阡县四大班子的负责同志出席了会议。参加会议的还有湖南以及我省黔东南、贵阳、黔南、铜仁等地的领导、专家、学,石阡县有关部门和乡镇景点景区负责人,共80余人。会议分别由省侗学会副会长、省电大原党委书记吴起堂和贵州民族学院副院长、省侗学会副会长刘胜康主持。  相似文献   
3.
人生的门     
举目抬足,生活中的门可谓比比皆是。建筑物为什么要有门?一方面,是为了守护、珍惜一些事物;另一方面,则是为了分隔和否定。因此,不妨这样说:门是一面镜子,在许多情景中,映照出了人生与社会的微景观。对于每个家来说,门,是一道清晰的界线,跨出意味着离开,无论咫尺还是天涯;走进意味着归来,无论甜蜜还是苦涩。不是所有开着的门都是一种迎接,不是所有闭着的门都是一种拒绝。  相似文献   
4.
陈小娟 《美与时代》2022,(8):119-121
墙作为城市空间要素之一,在中国城市空间发展中充当着重要的角色,其设计与建构对城市发展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如今,墙与城市空间的关系逐渐多元化,其形式与功能日益多样化,墙逐渐成为城市公共景观的一部分,墙的设计趋于互动性、体验性及艺术性。基于此,论述墙在中国城市空间中角色演变的三个主要阶段与未来趋势,以促进城市墙体艺术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5.
邢璐 《美与时代》2022,(8):14-16
为提高城市景观建筑形态的美学价值及设计效率,以凸显城市景观建筑的区域性特征为目的,在学习城市景观建筑参数化设计相关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归纳设计原则,进而构建城市景观建筑参数化设计的思维过程。同时,归纳利用参数化方法设计的景观建筑形态的特征,从中归纳问题并找出基于参数化方法的城市景观建筑形态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6.
在当前的城市发展进程中可以发现,森林公园已经成为城市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可以供人们休闲娱乐,还可以美化和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同时还可以将城市特色和经济发展情况直接体现出来。植物景观作为森林公园中的重要主体,其规划设计效果的好坏在一定程度上能够直接决定森林公园综合效益的高低。因此,以浙江千岛湖国家森林公园植物景观规划设计为内容展开详细分析和讨论,以促进森林公园景观规划的完善与发展。  相似文献   
7.
黄河三角洲乡村景观拥有独特的地理风貌和悠久的历史,其在时代变迁等多重因素的影响下,不断地被冲击与异化。当下,塑造地方认同、具有文化记忆的乡村景观是黄河三角洲乡村环境建设发展的方向。基于此,通过调研黄河三角洲乡村文化景观现状,以民俗文化景观为切入点,分析黄河三角洲地区乡村民俗文化景观的传承现状及困境,并探究其传承的策略。  相似文献   
8.
李铠伶  李羲 《佛教文化》2009,(2):126-126
2009年4月13日,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再度与山东省汶上县人民政府联合,在汶上召开“第二届太子灵踪文化研讨会”,就现代佛教文化景观建设进行深入论证与广泛研讨。  相似文献   
9.
王瑞鑫 《美与时代》2014,(12):24-24
居住环境与居民生活是息息相关的,影响着居民的心理健康、精神生活,居住区景观风格的经历了一个漫长的成长变化过程,从刚开始的借鉴西方文化,逐步发展成了有自己文化底蕴的居住景观。主要从阐述了从建国初至今居住区景观的发展状况。  相似文献   
10.
陈默 《美与时代》2014,(4):34-34
改革开放以来城市化不断升级,城市不断更新与扩张,但城市景观系统却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打击。尽管有了所谓的标榜现代化的高楼大厦,却沦丧了文化传统与情感记忆。随着人们人文素质的提高、社会对自身文化的反思以及设计界对一系列问题的思考,相信景观设计会从整体到局部都被重新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