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5篇
  免费   22篇
  国内免费   17篇
  324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29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27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我是初二女生,我们班有两个女孩成天腻在一起,我非常讨厌看到她们。 她们一起上课,一起玩,买一样的衣服,还在教室里抱在一起,连上厕所都一起去。 还有就是她们都不跟男孩子玩,看男同学不顺眼。您说她们是同性恋吗?同性恋有什么坏处吗?  相似文献   
2.
交往的距离     
交往的质量在于距离。在友谊的框架内,你第一个想起的人,一定是最好的朋友。当然,他若第一个想起的也是你,那么,你俩一定是两心相悦的至交。  相似文献   
3.
交友轶事     
朋友相交,贵在真诚,但除了真诚之外,有时还应该了解对方的性格,采取一种最为理想的交往方式。和朋友聊天是一件很有助于沟通的事情,但细想你周围,也许并不是所有的朋友都善于言谈。有的人生性寡言,但或许他偏偏  相似文献   
4.
战国时的齐国,孟尝君礼贤下士,食客三千。其中不少人能力非凡,他们春兰秋菊,各擅场地:有精于外交的,有精于军事的,有精于射击的,甚至有精于鸡鸣狗盗的。  相似文献   
5.
郑筱筠 《中国宗教》1995,(收录汇总):11-13
2023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中国国家版本馆和中国历史研究院,并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指出“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包容性,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取向,决定了中国各宗教信仰多元并存的和谐格局,决定了中华文化对世界文明兼收并蓄的开放胸怀”。  相似文献   
6.
王曾善(1903-1961)先生是中土文化交流史上的一位先驱性人物。他出生于一个回民世家,毕业于燕京大学。在土耳其共和国建立后,仰慕凯末尔领导的民族独立战争,从而于1926-1930年到伊斯坦布尔大学求学。1938年又率领中国回教近东访问团再到土耳其,宣传中国的抗日战争。王曾善一方面进行回教的相关翻译和研究,一方面又参与到国民党的政治中。1955年,他再度携家人来到土耳其,一边在伊斯坦布尔大学教书和研究,一边经营着一家中餐馆。在伊斯坦布尔期间,他得以接待不同的人物,在政界、学界、教界都有着广泛的影响。他的经验成为了处理内政外交的重要资源,他是今天回顾中土人文交往不可忽略的重要人物。  相似文献   
7.
交往,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那里,有过一系列的重要论述。然而,却曾一度被缚于传统的框架中,消解在物质生产活动中,“交往形式”也被认为是马克思生产关系概念早期不成熟的用语。但是,随着开放改革的深化,理论界在对马克思主义著作的重新  相似文献   
8.
如果把价值观看作是人关于客观事物存在的意义的一种性状说明,那么,对于人本身存在的意义的性状说明,则是价值观的一个最基本的问题和人类最应该关心的问题。将人格转型作为在整个新世纪中思考和实践的主题,是人类自觉意识和自觉选择的表现。  相似文献   
9.
以321名少数民族大学生为被试,考察了民族接触(与汉族)、交往态度、民族认同、民族本质论、民族刻板印象和群际焦虑等变量,以整合的视角探讨了民族接触促进民族交往的机制问题。研究结果表明:民族接触通过降低群际焦虑和民族认同、减弱消极刻板印象和民族本质论而间接促进了民族交往,民族认同在民族接触和民族本质论之间、消极刻板印象在民族接触和群际焦虑之间存在中介作用。这项整合的研究理论上丰富了群际接触减少偏见的机制研究,发现了新的中介变量,对促进民族交往的实践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消极刻板印象和群际焦虑是阻碍群际交往的重要因素。基于群际接触理论和群际焦虑理论模型,测量了少数民族和汉族交往时的群际焦虑水平、彼此持有的刻板印象和外群体态度等变量,考查了这些变量的特征及关系。结果表明:(1)汉族在群际交往过程中的群际焦虑水平显著高于少数民族;(2)女性比男性持有更积极的外群体态度;(3)消极刻板印象是产生群际焦虑和偏见态度的重要原因。减少消极刻板印象、降低群际焦虑是促进群际交往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