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7篇
  免费   0篇
  157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9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本文以分析矛盾的方法论述了中印佛学心性论的区别、来源及其命运,并对密宗、禅宗提出了新的看法。印度佛学创立于公元前五世纪,在印度国土上延续了近一千七百年。然而到公元七世纪,它已达到顶峰,自是以后便走向衰微,至公元十三世纪初,几于绝迹。  相似文献   
2.
昙鸾(476—542),雁门(治所在今山西省代县)人,少年时于五台山出家为僧,后来住锡于交城县石壁玄中寺,梁武帝萧衍誉之“肉身菩萨”(《续高僧传·僧达传》),东魏孝静帝元善见尊之“神鸾”(《续高僧传·昙鸾传》)。昙鸾是中国净土宗的创始人和奠基者。他把印度传入的影响并不大的阿弥陀佛净土法门,发挥、改造为中国式的净土理论。他创二道二力之说,以靠自力修持成佛的佛教其他各派为难行道,而以仗他力(佛力)成佛的净土法门为易行道,从而为净土法门争得独立的地位;论证阿弥陀佛本愿力可靠,往生净土是真,一切人皆可往生净土成佛,从而大开佛国之门;强调持名念佛的方法,简捷方便,从而人人可行。这样一来。  相似文献   
3.
僧肇佛学吸收、融合传统儒家"崇德广业"的价值观念,阐发"触事而真""即物顺通"的解脱观,有利于佛教今天关注及解决现实生态环境问题;僧肇佛学缘起论对于探讨生态环境危机的根源及解决方式具有积极意义;而僧肇佛学吸收融合传统道家"道物"关系论、"天地与我同根,万物与我为一"的整体论世界观,有助于形成生态整体论世界观;僧肇《般若...  相似文献   
4.
檀丁的长篇梵语小说《十王子传》中透露了不少密教信息。从中可以感知,公元7世纪后半叶的印度佛教已经比玄奘访问印度时进一步衰落,而密教修行却在民间迅速发展。悉陀、苦行者等是主要的密教修行者。念诵咒语、运用手印、实行火祭等是其主要修法,获得法术是其主要目的。当时的密教修行已经与湿婆崇拜相结合,也与性力崇拜相融合。  相似文献   
5.
昙鸾(476—524),雁门娄烦(今山西原平)人,北朝五台山著名高僧。他“专修净观,自行化他,流布弥广。”不仅深入研究了净土宗的教义、教理,为净土立宗作了理论奠基;而且身体力行,做了大量弘布净土的具体功业。  相似文献   
6.
善导大师的净土思想在惠心僧都源信(942~1017)以来一直到法然上人(1133~1212)的日本净土教方面,不用说,对净土教学人的思想形成起着重大的作用。首先是源信,他在宽和元年(985)十一月著述《往生要集》三卷,大力宣说弥陀净土教的信仰,其影响不仅限于佛教界,而且波及于各个方面。《往生要集》引用善导的著作有《观念法门》、《往生礼赞》和《观经疏》。其中“玄义分”  相似文献   
7.
大觉国师是高丽的一位享有盛誉的高僧,佛学造诣甚深,对弘扬佛教文化做出了很大贡献。俗姓王,名煦,字义天,后以字行。他是高丽文宗(王(?))第四子。幼“超悟”,读书“精敏若宿习”。十一岁出家,学习华严教观,兼及大小乘经、律、论和各种章疏等。又以余力攻读“外学”,对仲尼、老聃之书,子史集录百家之说,也都“玩其精华”,“寻其根抵”。见闻渊博,  相似文献   
8.
四百多年前,唐伯虎悄然来到浙江天台山国清寺。他是从雁荡山等处一路游历而来,风尘仆仆,口干舌燥。进入寺院客堂,即向知客僧了心法师讨茶吃,了心见来者随带书童、举止潇洒、气度不凡,赶忙招呼客人上座,奉上华顶云雾香茶。  相似文献   
9.
庆道 《中国宗教》2022,(6):44-45
清规是中国禅宗丛林组织的规程和僧众日常行事的规章,是唐代中期以来禅宗丛林创行的僧制。中国佛教从东晋道安首创“僧尼规范”以后,就有在戒律之外别立禁约的措施,例如,支遁创立“众僧集仪度”,慧远创立“法社节度”。唐代中期,禅宗盛行,百丈怀海于唐元和九年(814)创立禅居制度,成为新的丛林规制,世称“百丈清规”.  相似文献   
10.
《中国宗教》2022,(5):91-91
自东汉桓帝元嘉元年(151)安世高译出《明度五十校计经》起,至北宋仁宗庆历元年(1041)朝廷解散翻经院,大规模的佛典汉译持续了近九百年,其间经历了大约四个时期:一、东汉至西晋,为初译期。译典原本以“胡本”为多,译者多为西域僧人,故为西域僧主译期。二、东晋十六国至南北朝,为兴盛期。译典原本多为“梵本”,也有少量“胡本”,译者梵、胡、汉僧及中国文人皆有,故为中外共译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