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25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20篇
  1753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56篇
  2022年   71篇
  2021年   38篇
  2020年   49篇
  2019年   37篇
  2018年   40篇
  2017年   68篇
  2016年   37篇
  2015年   37篇
  2014年   165篇
  2013年   54篇
  2012年   133篇
  2011年   150篇
  2010年   93篇
  2009年   85篇
  2008年   142篇
  2007年   63篇
  2006年   66篇
  2005年   62篇
  2004年   51篇
  2003年   54篇
  2002年   53篇
  2001年   63篇
  2000年   40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1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在西方,随着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政治革命的展开,为政治革命进行思想启蒙和理论论证成为哲学的主题,政治哲学成为显学。资产阶级政治哲学虽然有多种表现形式,但都把资本主义制度永恒化,把资产阶级的自由、平等、公平、公正等绝对化。马克思创立的历史唯物主义,则为无产阶级变革资  相似文献   
2.
康德的崇高理论的要点可简要列为五个条件,体积大或力量强的客体,它导致——;理性和意志能力很强的主体,引起;恐怖、紧张等痛感,然而;主体理性战胜、超越了可怖客体,痛感转化为快感,因而最后;理性主体的能力进一步得到提升,增强了信心。康德崇高理论,是前人有关崇高思想的集大成与极大发展者,就其影响来说是空前绝后,广泛而深刻的。康德的崇高理论达到了相当的深刻性,但同时也具有了非常突出的局限性。对于康德正如叔本华所说"一个精神上真正伟大的人物,他的完美的杰作对于整个人类每每有着深入而直指人心的作用;这作用如此广远,以致无法计算它那启迪人心的影响能够及于此后的多少世纪和多少遥远的国家。"  相似文献   
3.
"审美主体"作为一个重要的美学范畴,它的生成是一个历史的、现实的过程.在美学史上不乏美学家对审美主体作出理论上的诠释和规定,但直到康德为止,其理论内涵才被真正确立下来.本文试通过对康德美学的四个契机进行的具体分析,从中得出审美主体在审美活动中所必须恪守的原则,即非功利性、无概念性、无目的的合目的性、共通感,这些原则为审美主体的确立以及审美主体的自律具有理论上的奠基意义和实践上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4.
在举国震动的“非典”扰乱下,绝大部分国人都忧国忧民、顾大局、讲奉献,以主人翁责任感投入到“非典”防治工作中,这是国人的良好精神状态,可是一部分人也存在不健康的心理因素,这些心理因素严重影响了“非典”。本着重分析非典防治工作中少部分人的心理错位,以及相应的心理规范措施。  相似文献   
5.
世界范围内的现代化进程引发了保守主义思潮的反弹。可以说,从现代化开始的那一天起,文化上的保守倾向和进步倾向之间,就显示出了巨大的张力。目前发生在中国的文化保守主义思潮,仅仅是数百年来保守与进步之争的一个表现。从文化哲学的观点看,进步与保守有如鸟之两翼、车之两  相似文献   
6.
张途 《哲学研究》2023,(10):118-127
政治建构主义通常面临的批评是它无力为正义观念提供足够的客观性,从而整个政治自由主义对政治观念的界定不牢靠。但是,这种批评建基于一种将理论真理照搬适用到实践世界范畴中的教条主义,而实践哲学中蕴含着根植于各理性行动者对于各具体范畴实践必然践行的实践客观性。实践客观性与理论真理的差异在于它的实践性,而实践性包含了各具体实践范畴中的理性主体对该实践必然的实际践行。因此,政治建构主义能够提供这样一种实践客观性,因其在根本上来自于反映了实践理性观念的自由平等公民对其所处社会政治实践的必然践行,即对正义的重要性和合理多元主义的接受。与此同时,实践客观性的解释力仍需限定在局部建构主义的范畴中。  相似文献   
7.
本文依据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和唯物辩证法原理,从儿童的实际社会生活过程出发,运用系统方法论证了儿童心理发展的动力是主客体之间的结构性矛盾,而由“主体──活动──客体”三项格式构成的反馈回路系统则是心理发生发展的动力场。本文还运用儿童心理发展的控制论模型,从活动的机能性方面探讨了同化和顺应之间的平衡化动力机制,揭示了主客体之间矛盾运动的原理和过程;平衡化机制是受社会文化历史的发展规律支配的。  相似文献   
8.
吴晓林  高珊 《伦理学研究》2007,(4):F0003-F0003
人类的政治生活从人治到法治、从集权到分权、从等级到平等、从强权统治到多元治理的转向,无不与道德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为“真正的政治不先向道德宣誓效忠,就会寸步难行。”(康德语)在道德与政治相互冲突的时候,道德就会剪开政治所解不开的“死结”。彭定光教授独著的《政治伦理的现代建构》(山东人民出版社2007年1月出版)一书从伦理维度审视政治生活的基本问题,  相似文献   
9.
10.
吕佳翼 《世界哲学》2022,(5):5-14+160
杜娜叶夫斯卡娅是当代影响深远的美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家,但目前对其思想的研究仍有不少未竟之境。杜娜叶夫斯卡娅从叛离“托派”到“约翰逊—福斯特思潮”时期、再到人本主义时期有着复杂的思想历程,也有着深刻的“问题意识”。杜娜叶夫斯卡娅从存在论层面切入对托洛茨基思想的批判,揭示了托洛茨基激进的革命思想深处的形而上学地基,有其深刻之处和启发意义。但杜娜叶夫斯卡娅的多元“主体辩证法”向黑格尔主义的回归又将使其脱离现实的根基。杜娜叶夫斯卡娅对托洛茨基苏联观的批判为反思苏联问题提供了新的视角,但不仅这一理论构想本身存在难以自圆之处,而且诉诸“总体解决”的理论方案也流于一种空洞的理想主义。究其实质,杜娜叶夫斯卡娅对当代社会主义的视野局限使她没有看到社会主义发展的多种可能,她与社会主义实践的疏离使她停留于抽象的思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