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1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刘红霞 《管子学刊》2007,(4):114-117
本文根据《曾子》一书的著录和引用情况,考订出《曾子》一书大约在六朝以前亡佚八篇,其余十篇保存在《大戴礼记》篇名中带有"曾子"二字的十篇。自宋至清,出现很多《曾子》书的辑本,本文对这些辑本做了系统的梳理。  相似文献   
2.
钱学森大成智慧学思想有一个逐步发展的过程,很难说是在某一具体时间产生的。钱学森的“大成智慧学”这个概念是在1992年11月13日与王寿云、于景元、戴汝为、汪成为、钱学敏、涂元季等六个人谈话中第一次提出的。钱学森“大成智慧教育”这个概念的正式提出,是钱学森于1993年10月7日给钱学敏的一封信,谈到要培养18岁的硕士,即“大成智慧教育的硕士”。  相似文献   
3.
古希腊著名演说家戴摩西尼年轻的时候为了提高自己的演说能力,躲在一个地下室练习口才。由于耐不住寂寞,他时不时就想出去溜达溜达,心总也静不下来,练习的效果很差。无奈之下,他横下心,挥动剪刀把自己的头发剃去一半,变成了一个怪模怪样的“阴阳头”。这样一来,因为羞于见人。他  相似文献   
4.
相对于<礼记>,魏晋南北朝时期<大戴礼记>并不被普通知识阶层重视,但研习者时或有之,并出现了最早的注本.今本卢辩<大戴礼记注>虽非全璧,但仍有助于进一步校正、理解<大戴礼记>原本,是我们接近<大戴礼记>源头的桥梁之一.  相似文献   
5.
小贝 《天风》2020,(4):30-30
近期,随着疫情形势趋于好转,各行各业都在政府的指导下逐步有序地复工复产。走出家门,奔赴久违的工作岗位,你的口罩准备好了吗?其实对于基督徒来说,在这个时期有些心灵的预备和口罩一样重要,今天我就来和弟兄姊妹聊一聊这个问题。首先,工作要真诚。长期居家可能会改变我们的作息方式,再次投入到紧张的工作中,你能适应吗?长时间佩戴口罩是否会影响你的工作状态?我们能否因此给自己找借口,觉得工作慢点做也没关系?那么,让我们来看看那些奋战在抗疫一线的人吧!  相似文献   
6.
大、小戴《礼记》作为两部重要礼学经典,其成书有着相同的材料来源,两书内容交错但又不尽相同,但在传世过程中却命运迥异。《小戴礼记》注疏繁多,为《十三经》之一,占据礼类经典中的重要一席;《大戴礼记》则不为人重视,亡佚过半,已非完帙。究其原因,一是戴德、戴圣二人政治身份的差异,小戴的政治影响力远大于大戴;二是由于郑玄注《小戴礼记》而不及《大戴礼记》。  相似文献   
7.
张磊 《管子学刊》2007,(1):107-110
上海博物馆竹书《内豊》具有非常宝贵的文献价值,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关于《内豊》篇,整理者对竹简的编联可取。《内豊》附简文意体现了“中庸”的思想,值得重视。以《内豊》为参照可以看出,《大戴礼记》“曾子十篇”当与曾子及其门人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
刘彬 《周易研究》2003,(1):19-26
本文通过对《大戴礼记·易本命》中一段资料的分析,认为这段资料的言论被置于“易”的境域中,论说者是从易道的高度阐发万物性命之理的,其论说本于古易象数,采用了“义理本于象效”、即“观象系辞”的阐述方式。由此,本文对《易传》“观象系辞”和古籍中“义理本于象数”的学术理路和阐述方式的合理性进行了哲学思考,从“象”的本质入手,给出了其必然理由。  相似文献   
9.
大、小戴《礼记》是由西汉礼学家戴德、戴圣分别编选的礼学文献汇编。东汉以后二戴所传《礼记》之命运却判若霄壤。小戴《礼记》研习者众多,而《大戴礼记》却乏人问津,日渐式微,至南宋韩元吉刊刻时已亡佚大半。清代学者戴震认为韩元吉刻十三卷本即《隋书.经籍志》著录本,由此得出错误结论。通过分析隋、唐时期正史目录对《大戴礼记》的著录和唐代学者著作征引《大戴礼记》的情况,可以证知戴说有误。这个发现一方面启示我们必须重新审视大、小戴《礼记》的关系,另一方面也有助于我们理解雕版印刷术广泛使用以后,书籍由写本形态发展到刻本形态所带来的复杂变化。  相似文献   
10.
疫情期间人们经常使用口罩,口罩具有遮挡面部的效果,增加了个体的匿名性。研究通过两个实验来探讨戴口罩对欺骗行为的影响。实验一(N=108)采用杯下掷骰游戏范式探究戴口罩对个体自利性欺骗行为的影响,结果发现:戴口罩的参与者报告了更高的掷骰点数以获得更高的个人利益。实验二(N=77)采用廉价谈话游戏范式探究戴口罩对个体损人利己性欺骗行为的影响,并进一步验证感知匿名性是否在其中起到中介作用,结果发现:戴口罩的参与者表现出更多的欺骗行为,主观匿名感的中介作用并未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