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4篇
  2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3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仪式介入逐渐在安宁疗护中得以运用。通过对有关安宁疗护的纪录片及媒体报道的研究发现,安宁疗护中的仪式活动对患者、亲属、他者主体而言都蓄藏了不同的生命蕴意。根据患者的特定生活状况和临终遗愿,医护人员和患者家属共同设计个性化的仪式活动,如生日庆祝会、临终前的婚礼、“四道”告别等,帮助患者实现自我的生命凝望,帮助亲属完成自我的哀伤疗愈,帮助他者强化自我的生命激励,可以让逝者善终、让亲者善别,也让他者善生。

  相似文献   
2.
我国传统心理治疗思想有自己独具的文化特色,它以“中和”为核心,即通过对事物协调,使之达到和谐有序,具有形神合一、天人合一的特点。我国传统心理治疗主张利用和谐的人际关系。提出集修心、修体、修德与修行于一体进行心理调适的方案,即以养神促进调养整个形体;心理治疗与德行修养相统一。这些思想与理念是对当前哀伤辅导工作的有益补充,对建构本土化的哀伤辅导理论和实践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骨延长愈合与骨折愈合等多种多样的骨修复现象可能具有相同的细胞生物学基础,这个理论称为骨修复一元论.血管内皮细胞是启动骨修复的感受器,破骨细胞通过分泌骨形态发生蛋白(BMP)启动骨特异性修复.骨折间隙间断性的力学脉冲通过血管内皮细胞不断地转化为骨修复的生物学脉冲.在微损伤条件下,骨修复具有放大效应.保护下负重和功能锻炼是下肢骨骼延长术后的重要原则.  相似文献   
4.
5.
试炼与成长     
何天朵 《天风》2014,(8):43-43
一天中午,我陪着孩子们在公园里荡秋千,忽然有一种莫名的哀伤袭来.那天中午,我本来心情闲淡,没有愁烦,那么这哀伤的感觉到底从何而来?  相似文献   
6.
哀伤研究:新的视角与理论整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哀伤(bereavement)研究长期以来都依循“悲伤过程假设(griefworkhypothesis)”,但20世纪80年代后其强调“与逝者分离”的基本假设受到挑战,界定的模糊也使得实证研究工作难以进行。当代研究者从依恋理论、创伤研究、认知应对研究、情感的社会功能等视角多方面对哀伤领域进行深入探索并出现了一些整合性的理论模型,文中对有代表性的“依恋与哀伤双程模型”作了介绍,并对“悲伤过程假设”进行了重新检视  相似文献   
7.
通过19次个体箱庭和2次家庭箱庭治疗,对一名12岁复杂哀伤的丧亲女孩W进行了个案研究。发现:(1)箱庭治疗能提高丧亲青少年的个体和家庭功能,促进青少年个体和家庭哀伤任务的完成;(2)W的个体箱庭经历了在混乱重复中寻找秩序、重建自我、转化与整合、自我治愈力展现四个阶段;(3)W的哀伤经验经历了在治疗者促进下分享—象征性表达—主动地象征性表达—直接而主动地表达哀伤经验最终获得哀伤任务完成的变化过程。  相似文献   
8.
生者与逝者的关系不会因为死亡而终止, 在逝者离世之后, 生者可能继续与逝者保持持续的、内在的联结, 这被称为“持续性联结”。持续性联结在不同文化中均普遍存在, 已有研究从联结控制点、联结的引发者等维度对其进行分类, 近年来, 持续性联结对丧亲后适应的影响成为丧亲及哀伤研究中的热点。持续性联结与丧亲后适应的关系呈现出复杂且不一致的研究结论。未来的研究应该在本土文化背景下去探索持续性联结的表现及特定意义, 思考持续性联结的分类并编制本土化的测量工具, 与此同时, 应该在理论驱动下去开展持续性联结与适应关系的实证研究。  相似文献   
9.
每个人从小到大一直在经历心理危机,几乎都是从危机当中成长起来的。那究竟什么是心理危机,哀伤与危机存在怎样的关系,遭遇突然的心理危机后会出现什么应激反应,又该怎样处理心理危机、进行危机干预?本文结合心理危机干预的理论和实践,从上述四个方面进行阐述,为本次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心理援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通过系统回顾国内外相关文献,对丧亲儿童和青少年哀伤研究现状进行综述。丧亲事件中,部分丧亲儿童会出现延长性哀伤障碍,从而导致睡眠困难、焦虑、抑郁甚至自杀念头等生理心理健康问题。但目前我国医务人员对丧亲儿童和青少年哀伤的关注较国外少,且存在无针对性的测量工具、干预措施单一、无量化的干预措施评价工具等问题,建议根据我国社会文化背景发展相关测量工具,丰富哀伤相关干预措施并进行大样本验证,帮助其尽快从哀伤中恢复,预防不良心理健康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