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1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27篇
  224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26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28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1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3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病理诊断的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2.
婴儿共同注意能力的发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董奇  曾琦 《心理科学》1997,20(4):298-302
本研究采用严格的实验室测验法,从年龄趋势、学习能力、性别差异三方面考察了8~11个月婴儿共同注意能力的发展。结果表明:1)婴儿的共同注意力在8~11个月间逐步提高,9个月左右出现显著的发展性变化,但1岁以前,该能力的发展水平都较低;2)就共同注意而言,婴儿具有从练习经验中学习的可能性,且学习能力存在年龄差异,8个月的婴儿基本不能从练习中受益,而8个月以上的其他三组婴儿在练习后共同注意水平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3)总体而言,女婴共同注意能力的发展水平显著地高于男婴。  相似文献   
3.
为考察初中生友谊质量与孤独感的变化轨迹及两者间的关系,采用关系网络问卷、孤独感量表对西安市的875名初中生(M=12.73±0.18;男生494名)进行三年追踪测量,使用多元潜变量增长模型进行分析。结果发现:(1)初中三年,中学生的友谊质量逐渐提高,孤独感水平逐渐下降;(2)初一时的友谊质量和孤独感水平存在显著的个体差异,初中三年期间二者的发展速度也存在个体差异;(3)初一时的友谊质量可显著预测初一时的孤独感水平(β=-1.77,p<0.001)及随后的发展速度(β=0.20,p<0.05);(4)男生的孤独感水平初始值高于女生,友谊质量的初始值则低于女生;高SES个体孤独感的起始值高于低SES个体。本研究结果揭示了初中三年期间个体友谊质量与孤独感的动态变化关系及友谊质量对孤独感的预测作用,对改善青少年孤独感的现状有一定的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纵向数据分析方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纵向研究方法是心理学研究领域的一种重要方法。近年来,国外在纵向研究数据分析方法上取得了一系列理论和应用上的进展。章对此方法进行了简要的回顾,并重点阐述了最近发展起来的纵向研究的方法:多层线性模型和潜变量增长曲线模型,并在此基础上对几种常用的方法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5.
采用整群取样的方法在全国按东部、中部和西部共抽取了7所高校的1983名新生,进行了历时四个月的四次追踪测试。使用潜变量增长模型建模,分别考察了新生主观社会地位和抑郁的变化轨迹,并就两者间的变化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新生入学后四个月内:(1)主观社会地位呈阶段化线性增长,其起始水平和第一阶段的增长速度存在显著个体间差异;(2)抑郁呈二次方增长,其起始水平和增长速度存在显著个体间差异;(3)入学后主观社会地位的下滑速度能有效预测新生抑郁水平的上升速度。研究基于情绪压制理论,对主观社会地位与抑郁间的变化关系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6.
张晓 《心理学报》2011,43(12):1388-1397
对119名幼儿进行历时两年的三次追踪测试, 采用潜变量增长建模, 检验童年早期的社会能力是否呈线性增长, 并考察气质、性别、母亲受教育程度及其交互作用对社会能力发展水平与速度的预测作用。结果发现:(1)社会能力在两年中呈线性增长, 起始水平及发展速度均存在显著的个体差异; (2)女孩起始的社会能力水平高于男孩; 母亲受教育程度越高, 儿童起始的社会能力水平就越高; (3)气质节律性对社会能力增长速度的预测因儿童性别而异:节律性能够负向预测女孩社会能力的增长速度、正向预测男孩社会能力的增长速度。  相似文献   
7.
张奇  郭菲菲 《心理科学》2008,31(1):70-74
为了考察小学生样例学习能力的发展和完整与不完整样例以及样例分类作业对样例学习效果的影响,作者采用完整和不完整样例以及"不完整样例-分类"三种学习作业,对270名3-5年级小学生学习"去括号"运算规则的效果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小学生"去括号"运算规则样例学习的能力随年级的增长而提高;样例分类作业对小学生学习"去括号"运算规则具有促进作用;不同类型的样例对学习不同难度的"去括号"运算规则的学习效果不同.  相似文献   
8.
为了考察入学过渡期高中新生主观社会地位(subjective social status, SSS)的变化轨迹及人格在其中的作用,本研究对546名高一新生进行了历时4个月的4次追踪测试。基于潜变量增长模型的分析结果显示:(1)SSS呈阶段化线性增长,且个体间差异显著;(2)人格中的外倾性、宜人性、责任心和开放性均能显著预测SSS的初始水平;(3)外倾性、宜人性和神经质对SSS的第一阶段变化速度有显著预测作用。结果表明,SSS会在新生入学后1个月内初步形成,且人格与其变化轨迹有关。  相似文献   
9.
为考察初中生友谊质量与孤独感的变化轨迹及两者间的关系,采用关系网络问卷、孤独感量表对西安市的875名初中生(M=12.73±0.18;男生494名)进行三年追踪测量,使用多元潜变量增长模型进行分析。结果发现:(1)初中三年,中学生的友谊质量逐渐提高,孤独感水平逐渐下降;(2)初一时的友谊质量和孤独感水平存在显著的个体差异,初中三年期间二者的发展速度也存在个体差异;(3)初一时的友谊质量可显著预测初一时的孤独感水平(β=-1.77,p<0.001)及随后的发展速度(β=0.20,p<0.05);(4)男生的孤独感水平初始值高于女生,友谊质量的初始值则低于女生;高SES个体孤独感的起始值高于低SES个体。本研究结果揭示了初中三年期间个体友谊质量与孤独感的动态变化关系及友谊质量对孤独感的预测作用,对改善青少年孤独感的现状有一定的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储德银  闫伟 《学海》2012,(4):35-45
本文首先运用预期效应和供给的正向冲击两种作用机制理论诠释了财政政策的非凯恩斯效应,然后利用三种财政调整时期定义对1979-2009年间中国财政政策非凯恩斯效应的潜在时期进行划分,并通过建立个体固定效应动态面板数据模型以及采用GMM估计方法实证考察了财政政策对产出增长的影响。结果发现,财政收入和支出对产出增长在紧缩时期产生了显著的非凯恩斯效应,而且由于非凯恩斯效应此时处于支配地位,财政政策对产出增长的总效应也表现为非凯恩斯影响;但是在正常时期和扩张时期,财政收入和支出均表现为凯恩斯效应,而且凯恩斯效应在扩张时期得到了进一步增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