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侵袭性垂体腺瘤的个性化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垂体腺瘤是颅内常见的良性肿瘤,但部分垂体腺瘤却呈现恶性生物学行为,呈侵袭性生长,导致手术全切困难,或是虽然手术切除满意,但却存在较高的复发率,使得临床治疗效果不满意。基于此,Jefferson1940年提出侵袭性垂体腺瘤的概念,随后人们对其诊断和治疗进行了深入系统的研究,取得了明显进展,特别是近年来有人提出垂体腺瘤的个性化治疗,使得侵袭性垂体腺瘤的治疗效果大为改观。 相似文献
2.
垂体腺瘤是一种常见的颅内神经内分泌肿瘤,约占颅内肿瘤的10%~15%,常伴有不同程度的肿瘤占位效应(头痛、视力受损等)、功能性腺瘤引起的激素水平过高和正常垂体受压破坏引起的垂体功能低下等症状,因此多数患者的生命质量受到影响。随着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理念的逐步深入,除了关注患者的内分泌紊乱、肿瘤大小以及肿瘤引起的症状外,患者的生命质量也应该受到密切关注。本文将针对国内外对垂体腺瘤患者生命质量评估的相关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3.
最近从网上看到一则科学家轶事,我记得最清楚的是题目中的三个数字。
这位科学家叫吉耶曼,是美籍法国人,著名生理学家。他与同事沙里研究控制许多其他腺体活动的垂体本身,是否受制于下丘脑(脑的一个部分)所产生的某些物质。为此,他们用了整整35年时间,共解剖了270000只羊的脑子,终于提取了1毫克促甲状腺释放因子样品,成功地分离出作用于垂体的物质,发现它是一种相当简单的分子,在体内含量极微,用它可以治疗垂体的功能紊乱。[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在动物社会依恋的神经生物学研究基础上,研究者对人类依恋的神经生理机制进行了初步探讨,一致的结论是无论婴儿还是成人,不安全依恋个体的心率、皮质醇水平高于安全依恋的个体。而在依恋系统激活时婴儿和成人的脑电活动和大脑的功能定位研究却发现了不一致:较之安全依恋婴儿,不安全依恋婴儿的左侧前额大脑区域显示了较少的活动;成人依恋类型的脑机制研究并无定论。所有这些研究多为相关研究,今后有待于在神经生物水平上对依恋的基本理论问题如内部工作模式的意识和无意识性、母婴依恋与成人依恋的关系(特别是一般依恋表征和特殊依恋表征)以及母婴依恋对婴幼儿大脑发育的影响等问题展开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5.
垂体腺瘤是一种常见的颅内神经内分泌肿瘤,约占颅内肿瘤的10%~15%,常伴有不同程度的肿瘤占住效应(头痛、视力受损等)、功能性腺瘤引起的激素水平过高和正常垂体受压破坏引起的垂体功能低下等症状,因此多数患者的生命质量受到影响.随着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理念的逐步深入,除了关注患者的内分泌紊乱、肿瘤大小以及肿瘤引起的症状外,患者的生命质量也应该受到密切关注.本文将针对国内外对垂体腺瘤患者生命质量评估的相关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6.
为总结肺微小浸润腺癌(MIA)、原位腺癌(AIS)及不典型腺瘤样增生(AAH)结节的HRCT影像特征,回顾性收集43例术前2周内行HRCT检查、经胸腔镜切除、组织病理学证实的50个肺结节,分析结节大小、成分及内部特征.结果显示所有AAH表现为纯磨玻璃结节(pGGN),且≤1.0cm,空气支气管征未见,空泡征少见;86%AIS表现为pGGN,71%的AIS≤1.0cm,且空泡征常见(相对于AAH);95%的MIA表现为混合磨玻璃结节(mGGN),其余为实性结节,90%的MIA>1.0cm,空气支气管征常见(相对于AIS).因此结节的大小、成分、空泡征及空气支气管征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MIA、AIS及AAH的鉴别. 相似文献
7.
8.
垂体微腺瘤的诊断和治疗决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垂体微腺瘤在正常人群中发病率较高,诊断主要依赖于其临床表现,内分泌学改变及放射学检查;治疗因人而异,其方法取决于其内分泌的异常情况及得到的医疗条件。科学的运用医学哲学思维,有助于减少漏诊和误诊,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9.
垂体后叶加压素(Arginine Vasopressin, AVP)是神经内分泌激素之一, 简称加压素。研究发现加压素对人类复杂的社会行为有着重要的调节作用。首先, 在家庭关系方面加压素能够促进男性的性行为和父亲行为。其次, 在社会评定方面, 加压素能诱发男性之间的敌意和女性之间的亲和行为。最后, 在社会决策方面加压素能提升男性的自利性的社会决策和促进女性调和人际关系。目前此领域研究存在的问题包括:男女被试比例失衡, 当前研究关注男性为主; 对于心理疾病的临床治疗有待进一步研究和缺乏对其他变量的控制。未来研究应继续探究加压素对人类的情绪调节、学习等各方面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0.
浅谈垂体腺瘤手术入路的个体化选择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垂体腺瘤的治疗中,外科手术治疗是最佳的选择。本文就各种垂体腺瘤显微手术的入路进行探讨,分析了各种入路的适应证和优缺点。笔者认为,为了提高肿瘤全切率,减少副损伤,改善患者预后,应当根据肿瘤的大小、部位、生长方向,与周围组织结构的关系以及术者的技术和经验,选择合理的个体化手术入路,注重实施个体化的手术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