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8篇
  免费   64篇
  国内免费   34篇
  376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21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22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32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世纪历史哲学在上半叶由黑格尔式的思辨历史哲学转向历史认识论研究。之后。自1970年开始,它又经历了语言学转折。后者的表现便是叙述主义历史哲学的兴起。它注重分析历史文本的语言风格这类形式要素中表现的本质内涵。也在认识论的层面彻底消解了传统实在论意义上的历史客观性。人们对历史叙述过程诸要素有了越来越多的了解之后,对某一历史主题确立的目的和效果也就有了更有效的解析方法。进而为当代历史哲学重新深入历史本体,探讨宏大历史叙事与叙述权力创造了条件。当代历史哲学正以20世纪历史认识论的成就为依据,在推进历史/史学观念分析之时,也表现出一种重新步入思辨历史哲学领地的倾向。此时。具有前瞻性的世界史家也像当代历史哲学家那样,注意到了世界历史观念的现实意义。本栏选取的4篇文章(另外两篇将以后刊出)便分别涉及到构成上述倾向的某些特定层面。  相似文献   
2.
龚群 《现代哲学》2001,(4):105-109
让·雅克·卢梭(1712—1778)是一个以自己的思想和精神影响了一个时代的人。18世纪的法国发生的震憾欧洲,尔后又影响了世界的法国大革命,是与卢梭的名字联系在一起的。但卢梭又是一个思想并非前后一贯的思想家。人们一般认为,他的前期思想与后期思想并非一致。写作《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以下简称《论不平等》)的卢梭与写作《社会契约论》的卢梭在某些基本立场上可能  相似文献   
3.
释圣玄 《法音》2012,(9):6-15
引言由于对佛陀教义阐释的不同,以及各个地域文化、语言的歧异等因素,在佛灭后约一百年,佛教内部发生严重的分裂,因而形成二大系:上座部系及大众部系。上座部(Sthaviravqda)较为保守,侧重传统及事实,因此主张严守固有的戒律,极力维护原始佛教的理想人格——罗汉的神圣地位;反之,大众部(Mahqsqxghika),则较为开放,因为注重理想,故行为进取,但不拘小节。这两种不同的思维倾向,让佛教走上分道扬镳的不归路,这就是部派  相似文献   
4.
采用青少年病理性互联网使用量表、时间管理倾向量表、大学生网络自我控制量表对443名大学生进行调查,考察了时间管理倾向、网络自我控制与病理性网络使用之间的关系及其作用机制。结果表明:(1)时间管理倾向各维度与网络自我控制显著正相关;时间管理倾向各维度、网络自我控制与病理性网络使用显著负相关;(2)网络自我控制在时间监控观对病理性网络使用的影响中起部分中介作用;而网络自我控制在时间价值感、时间效能感对病理性网络使用的影响中起完全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5.
康德在18世纪80年代把自由意志视为一种善的意志,认为自由的同时又是恶的意志是不存在的。后来康德在《单纯理性限度内的宗教》中拒绝了这种看法,认为人身上有一种内在于自己Willkür的对恶的普遍倾向,即根本恶。这种根本恶从动机二元论角度也可以表述为人在采纳道德法则和幸福作为准则的动机时颠倒了它们之间的道德次序,禀赋在动机二元论中体现为道德法则和幸福,而倾向是对这两个动机之间的等级关系的表达。所有特殊的恶的准则都有一个最高的准则即Gesinnung,这个概念使根本恶成为既是与生俱有的,又是自由选择的结果,从而使根本恶可以被归责。  相似文献   
6.
2006年,我从北京移居上海在复旦大学任教,由于多年来我一直在介入当代艺术思潮的批评,所以在我到来的第一时间,上海的几位画家与画评家即邀约我去上海威海路696号艺术区小坐;也就是在那一年的雨秋,我走进了696原生态艺术湿地。  相似文献   
7.
为探究主动发展倾向和社会支持对新生市民城市生活适应性的作用机制,本研究构建了结构方程模型.采用两个自编量表和一个现成量表,运用两阶段抽样调查法,在作为统筹城乡发展试验区的重庆市范围内,对已经取得城镇户口的新生市民进行问卷调查,获得有效样本322人.对采集的数据运用统计分析软件SPSS17.0和AMOS18.0进行数据分析和模型检验.结果表明,城市化新生市民的主动发展倾向和社会支持均对新生市民的城市生活适应具有显著影响,其中,社会支持在主动发展倾向对城市生活适应影响中具有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8.
研究目的是探索中国背景下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外资企业、政府机关四类组织中员工建言行为的差异,及员工个人权力感和权力动机的中介作用。采用问卷法对员工和管理者进行配对取样调查,通过对回收的324份有效问卷进行数据分析。结果表明,员工建言行为在四种组织类型中存在显著性差异,而员工个人权力感和权力动机在其中起到中介作用。此外,研究还发现,权力距离倾向在组织类型和个人权力感之间起到调节作用。最后,研究梳理了组织类型与建言行为的关系模型,并对未来研究做了展望。  相似文献   
9.
在不同领域的道德判断中,情绪可能起着“催化剂”的作用。一种特定情绪对应一种核心评价;一种情绪只影响某一道德领域的判断,不同情绪的影响是特异性的;进化心理学和具身认知对道德判断中存在的评价倾向和特异性效应进行了解释。未来研究需要探索评价倾向与特异性效应的内在心理机制。以及进一步探讨文化等第三变量对不同情绪与特定领域道德判断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西方自然法理论有所复兴。二战后西蒙(Yves Simon)的《自然法的传统》、马里旦(Jacques Maritain)的《人和国家》代表着第一次高潮,第二次则以"新自然法理论"学派为代表,代表作有格里塞(Germain Grisez)《节育与自然法》和菲尼斯(John Finnis)《自然法与自然权利》①,引起了许多相关的讨论,涌现出一大批名家,其中不少人有天主教背景。20世纪60年代,马里旦和新托马斯主义者对阿奎那自然法的阐发引来分析哲学家尼尔森的批判,而尼尔森又遭到反驳,在讨论的过程中,跟阿奎那自然法观念有关的一些问题逐渐得到澄清和深入思考。本文首先介绍阿奎那本人的自然法理论,其次介绍马里旦对它的解释,然后介绍尼尔森对马里旦的批评以及波尔克对尼尔森的反驳。这些批评有助于我们理解一直存在于关于自然法的思考和争论中的深层次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