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48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30篇
  88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4篇
  2022年   29篇
  2021年   31篇
  2020年   37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36篇
  2016年   22篇
  2015年   36篇
  2014年   54篇
  2013年   24篇
  2012年   37篇
  2011年   32篇
  2010年   27篇
  2009年   29篇
  2008年   41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26篇
  2005年   31篇
  2004年   32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23篇
  2000年   28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27篇
  1995年   40篇
  1994年   35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22篇
  1989年   16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4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 毫秒
1.
丛伟 《中国道教》2015,(2):58-60
<正>《黄庭经》构造了以"一"为大心境界的超越性自我与以二十四真为内容的超个人带。以此为基础,《黄庭经》认为与"一"的背离和割裂,造成了自我与非我的对立,同时也将死亡的枷锁不可避免地套在了每个人身上。如果要摆脱这一困境,关键即在于向"一"的回归,而回归的方式即是认识二十四真,利用超个人带实现向大心境界的回归。  相似文献   
2.
3.
袁彼得 《天风》1996,(7):34-35
我们确实是软弱的。有时,与别人遇到意见分歧,会争得面红耳赤。这种事,并不罕见。神的儿女,在同人共同生活,一起工作中,要控制自己的情绪。主耶稣心里柔和谦卑(太11:29),为我们作了榜样。使徒保罗劝告以弗所教会:“生气却不要犯罪。不可含怒到日落。  相似文献   
4.
高建国 《天风》1996,(6):8-9
读经:传11:8,腓2:17—18 在人的一生当中,最主要的存在着两种情绪,一种是欢喜快乐的情绪,一种是忧愁烦闷的情绪。人一生在世几十年之久,应当让欢喜快乐的情绪占到最主要的地位。 所罗门说:“人活多年,就当快乐多年……”这和使徒保罗在腓立比书上所谈到的话是很相同的。短短的4章圣经,提到了“欢喜”、“喜乐”两个词句达18次之多。单单在2章17—18节圣经中,连着讲了5个喜乐。  相似文献   
5.
佛教与中国伦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佛教自两汉之际传入我国以后,它的伦理道德思想和儒家纲常伦理观念相互颉颃、相互对峙,成为对中国传统文化思想、民族心理、民风习俗的巨大挑战,两种思想文化的巨大分歧,引发了长期的摩擦、斗争。佛教在其流传过程中,不断地面对矛盾、调整矛盾、解决矛盾,并形成了调和儒家思想,  相似文献   
6.
“天官赐福”——道教吉语压胜钱。正如彭信威教授在《中国货币史》中指出,“中国压胜钱上所反映的宗教差不多全是道教。”古时道教是深入民间的宗教。天官,道教所奉三官之一。三官,即天官、地官、水官三神之合称。《黄庭内景经、沐浴》:“传得可授告三官。”务成子注:“三官,天地水也。”在天曰天官,在地曰地官,在水曰水官。明代归有光《汝州新造三官庙记》:“三官者出于道家,其说以天地水府为三元,能为人赐福、赦罪、解厄。”《通俗常言疏证·祸福》:“天官赐福,《梁元帝旨要》:‘上元为天官赐福之辰,中元为地官赦罪之辰,下元为水官解厄之辰’”。  相似文献   
7.
佛教思想意识与文艺创作之间有没有关系?如果有,前者是如何作用于后者的?这种作用是自觉追求的还是潜移默化的?自觉追求应怎样去“追”?潜移默化应怎样来“化”?……即使不能像《天问》那样一口气问几百个问题,但在这方面值得思索之处还是很多的。如果对佛教历史思想文化一无所知,却奢谈创作佛教艺术,恐怕注定要抓襟见肘,非驴非马。不过,佛教文学艺术创作不是单纯的理论问题,思索尽可以思索,思索之后,更重要的是创作实践和创作成果。  相似文献   
8.
本文阐述了经颈静脉肝内门腔静脉分流术的产生和曲折发展的道路,TIPSS是人们不断探索,认识进一步深化的结果,符合人类认识的规律。  相似文献   
9.
理诤  后素 《佛教文化》1995,(5):36-37
一、夏日炎炎,酷暑难当,小和尚正与众居士谈祥,说了一句:“行正即是道”。便静坐无言。已掬淡水何者为多?一蓄哆 八、波利:“海水虽多,不能治渴,当是时于我等无益。”九、“掬水虽少,对饥渴之人,恰似久旱 十、瘦和尚道:“说法不在多寡,要在应机入理,小师弟此名出自《六祖坛经》,对于但舌坐而论道,不思修行者.实为良药,望施主深思!”秘┏━━━━━━━━━━━━━━━━┳━┳━┳━━┳━┳━━━━━━━━━━━━━━━━┓┃ 这个故事选自《法句譬喻经 ┃ ┃ ┃ ┃ ┃水,洞察世事的智慧,不必求多, ┃┣━━━━━━━━━━━━━━━…  相似文献   
10.
经历基督     
蒙恩 《天风》1995,(2):41-43
在基督徒的生活中,属灵的知识固然重要,但属灵的经历更重要。我们要追求有基督生命的丰盛,并且要让基督从我们身上彰显出来,用生命的行为来见证基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