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57篇
  免费   302篇
  国内免费   640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45篇
  2022年   77篇
  2021年   98篇
  2020年   135篇
  2019年   110篇
  2018年   137篇
  2017年   135篇
  2016年   127篇
  2015年   100篇
  2014年   118篇
  2013年   264篇
  2012年   208篇
  2011年   235篇
  2010年   201篇
  2009年   200篇
  2008年   201篇
  2007年   252篇
  2006年   263篇
  2005年   177篇
  2004年   137篇
  2003年   90篇
  2002年   77篇
  2001年   41篇
  2000年   53篇
  1999年   40篇
  1998年   33篇
  1997年   31篇
  1996年   25篇
  1995年   21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10篇
  1984年   11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10篇
  1981年   6篇
  1980年   5篇
  1979年   7篇
  1973年   2篇
  1969年   1篇
  1967年   1篇
  196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71.
Chen  Jinsong 《Psychometrika》2020,85(3):738-774
Psychometrika - For test development in the setting of multidimensional item response theory, the exploratory and confirmatory approaches lie on two ends of a continuum in terms of the loading and...  相似文献   
72.
In five studies, we tested whether ostracism triggers feelings of relative deprivation and whether relative deprivation accounts for the impact of ostracism on aggression. Relative to participants who recalled either inclusive or neutral experiences, participants who recalled ostracism experiences reported higher levels of relative deprivation (Study 1). Furthermore, the feeling of relative deprivation mediated the effect of ostracism on aggression (Studies 2, 3a, and 3b). Framing ostracism as an experience of nondeprivation weakened the connection between ostracism and aggression (Study 4), which suggests an effective way of reducing aggression following an ostracism experience. Together, these findings highlight the significance of relative deprivation in shaping people's responses toward ostracism.  相似文献   
73.
Studies have shown that performance-dependent monetary rewards facilitate visual perception. However, no study has examined whether such a positive effect is limited to the rewarded task or may be generalized to other tasks. In the current study, two groups of people were asked to perform two visual perception tasks, one being a reward-relevant task and the other being a reward-irrelevant task. For the reward-relevant task, the experimental group received performance-dependent monetary rewards, whereas the control group did not. For the reward-irrelevant task, both groups were not rewarded. The two tasks were randomly intermixed trial by trial (Experiment 1) or presented block by block (Experiment 2) or session by session (Experiments 3a, 3b, and 3c). Results showed that performance-dependent monetary rewards improved participants' performance on the relevant task in all experiments and impaired their performance on the irrelevant task in Experiments 2, 3a, 3b, and 3c. These results suggested that monetary rewards might incur a cost on reward-irrelevant tasks. Finally, the benefit of monetary rewards disappeared when they were no longer provided during the final session. This is the first study that reveals both the bright and dark sides of the performance-dependent monetary rewards in visual perception.  相似文献   
74.
Luo  Yi-jun  Jackson  Todd  Niu  Geng-feng  Chen  Hong 《Sex roles》2020,82(5-6):293-305
Sex Roles - Appearance pressure from mass media and appearance social comparisons have been implicated in theory and research on disordered eating. However, mediating effects of upward and downward...  相似文献   
75.
基于自我建构理论和情绪理论, 本文探讨了自我建构与广告诉求对品牌认同的交互作用、影响机制及边界条件。通过3个实验, 我们发现对于独立自我建构的消费者来说, 能力广告诉求更能提高品牌认同感, 而对于相依自我建构的消费者来说, 热情广告诉求则更有效; 同时我们也验证了广告诉求到愉悦感到品牌认同最终到购买意向的因果链模型, 并确定了企业类型对该机制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76.
朱振中  李晓君  刘福  Haipeng 《心理学报》2020,52(11):1352-1364
外观创新在市场竞争中的地位越来越突出,然而因此而导致的成败案例都很普遍。如何进行外观创新更受消费者欢迎,其内在机制是什么,我们却知之甚少。基于独特性需求理论、风险感知理论及自我建构理论,本文探讨了自我建构与外观新颖性对消费者购买意愿的交互作用、影响机制以及边界条件。通过3个实验,发现对于独立型自我建构的消费者而言,高外观新颖性能引发独特性需求从而提高购买意愿,而对于相依型自我建构而言,低外观新颖性则通过降低社会风险感知从而提高购买意愿;同时,本文也确定了产品类型对该机制的调节作用,具体来讲,对于实用品,所有消费者都对低外观新颖性产品具有更强的购买意愿,而对于享乐品,所有消费者都对高外观新颖性产品具有更强的购买意愿。  相似文献   
77.
为探究留守初中生同伴侵害与攻击性的关系机制,通过构建链式多重中介模型,考察歧视知觉、孤独感和心理韧性在二者关系中的多重中介效应。采用问卷调查法对519名留守初中生进行调查,结果显示:(1)留守初中生同伴侵害的发生率为96.3%,具有普遍性;(2)留守初中生同伴侵害、歧视知觉、孤独感、心理韧性与攻击性之间均呈显著相关;(3)留守初中生的歧视知觉、孤独感和心理韧性在其同伴侵害与攻击性的关系中具有链式多重中介作用;(4)同伴侵害与攻击性关系模型具有一定稳定性,同时在是否留守及单亲与双亲外出留守初中生群体中存在显著差异。研究结果揭示了同伴侵害与攻击性的关系机制,可为探索留守初中生不良同伴关系的教育策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8.
以621名大学生为被试,采用情绪智力量表、心理症状自评量表、青少年社会支持评定量表、手机依赖指数量表为研究工具,探讨情绪智力与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一个有调节的中介模型,探究社会支持的中介作用以及手机依赖在这一中介过程中的调节作用。结果发现:(1)情绪智力对心理健康的影响显著,社会支持在其中起部分中介作用,即情绪智力既可以直接影响心理健康,还可以通过社会支持的中介作用间接影响心理健康;(2)手机依赖调节了情绪智力通过社会支持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中介过程的后半路径,相对于低手机依赖的大学生,高手机依赖大学生的社会支持对心理健康的影响更为显著。关注大学生心理健康,不仅要重视个体因素、生态环境因素的单独影响,更要重视这些因素的联合作用。  相似文献   
79.
在中国思想史上,杨朱不是一个大人物。他的来历、生平、著述甚至年代都没有确切的信息。但是,这个不清晰甚至显得孤单的身影,却不时出现在不同时代、不同学派的传世文本中。这一事实使通过文献考据去探讨思想史真相的手法受到限制,同时对它相关思想意义的把握也容易流于表面化。本文据“经典世界”的观点,把杨朱看成一个从不同学派的视角中交叉呈现的思想形象。这个形象是跨文本、跨时代的,它虽有某种核心性格,但却变现不同的面相。由于其出场通常是被用来陪衬其它的思想主张,因此在历史舞台上总是扮演思想的配角。杨朱思想特征的特殊性,他在经典世界的思想光谱占有不可或缺的位置。  相似文献   
80.
本研究从提高社会公众认知度出发,通过对中外相关文献研究,结合帮教专职干部、宗教学专家、心理学者、大学生访谈结果,编制了"邪教团体检测项目",通过3次条目筛查后制定了62项初始项目;又通过214名大学生探索性因素分析,形成了由5个维度、32个条目组成的正式项目;再通过497名大学生的测查,考察各项测量学指标,结果显示量表区分度、信度、效度指标均较高,结论是"邪教团体检测项目"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和有效性,可作为邪教团体检测的评估工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